发信人: cdy1230(伊洋)
整理人: chocho.1(2003-03-12 17:15:41), 站内信件
|
休闲谈尤利,林妹妹的文化(9)-2
2:关于对“复调作品”和“独白式”作品认识的误区
李杜韩先生在叙述“独白式”创作方法的特点时说:
“故事中的主人翁的命运,早已被作者安排好了。第五回“开生面梦
演红楼梦 立新场情传幻境情”(依甲戌本回目),已经把人物的命运调
校好了,”
“托氏的小说是“独白型”的小说,意思就是主人翁是作者心灵声音
的代表,整部作品只有作者在说话,作者的意图高于一切;”
在对“复调作品”特点的评价时说:“而陀氏的“复调小说”则是让
主人翁自己说自己的话,作者退去了,人物的言行和发展完全是人物自己
决定的,作者没有用“我”的意图统治人物命运。”
如果上述对“独白型”小说和“复调型”小说的感受和认识,是基于
读者对小说的文学欣赏的角度上,应该是很贴切的。但如果是在分析创作
规律的角度上去这样认识,是不是我们的李杜韩先生也被作者的“意图”
迷惑了?把作者创作的理念意识和作品中主人公的理念意识混为一谈了?
是不是“让主人翁自己说自己的话,作者退去了,人物的言行和发展
完全是人物自己决定的,作者没有用“我”的意图统治人物命运。”就是
作品可以超越出作者的世界观,理念和意识及其他所具有的创作风格而使
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形象及情节的发展处于一种更加艺术化的境地中了?
陀斯妥耶夫斯基有分寸,他不会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和故事超出自己的
意图和理念的。是用“让主人翁自己说自己的话,作者退去了,人物的言
行和发展完全是人物自己决定的,作者没有用“我”的意图统治人物命运。
”把“人物的命运调校好了,”在和读者说话。
而“独白”是限制人物及故事发展的桎梏了?或者说独白不是人物性
格及故事线索发展的产物?
在创作实践中,总有那么些文字对于叙述事件的发展在时间联系上的
或者人物的心理活动,事件发展和主题的联系时有“笔穷”的尴尬。或者
在叙述一个极为简单的抽象的“道理”时需要用大量的文字和篇幅去才能
说明白,让读者理解。独白就是表达和促进这种联接和解释的最好的方法。
可以用最少的文字,最短时间的把抽象的东西表达出来。
就是在与李杜韩先生讨论中有些网友说起的金庸的小说里,也经常的
需要独白来辅佐。琼瑶的对“人物性格和故事发展”的最放任的《还珠格
格》里也借助了大量的“独白”才能把人物的表演说清楚。
美国最近发行了一部“大片”,讲述一个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和
一个美国人的经历故事。那个爱斯基摩人年轻的时候很健壮,他可以独自
和白熊搏斗。用原始的武器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求得生存。当他年老的时
候,美国人送给他一把很现代的可以连发射击的猎枪。但是在爱斯基摩人
使用猎枪不久,死在了雪地里。故事的主题是讲述人类生老病死的不可抗
拒的自然法则。作者在表示一个人生命里的6,70年的时空的跨度里,采用
了独白的方式。使得作品在表示人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的不同时期情
节的衔接中可以一下子省略了几十年的时间,为作品留有大量的叙述主题
事件的空间;
托尔斯泰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农奴制的俄国向新的时代转变的历史时期。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最黑暗的社会背景。他借助独白式的创作手法,可以
把他的故事和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克服了许多的“抽象”如果用文字对形
象思维的文学作品进行刻画和描写困难。
认为“复调作品”或“独白型”对于人物性格和故事的情节发展的起
到限制或促进作用的观点,我还是不能同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