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情系赣江>>
【潮起潮落·活动专栏】
>>美丽的江西>>萍乡>>萍乡文化:采茶戏

主题:萍乡文化:采茶戏
发信人: knitle(崎路人)
整理人: fan_z(2003-03-11 09:28:09), 站内信件
采茶戏

    萍乡采茶戏,是产生、流传在湘赣边界萍乡市及其邻近的一种载歌载舞的、乡土风味浓郁的地方戏曲。曾被誉为“江西的评弹”、“一朵绚丽多姿的山茶花”。
    萍乡采茶戏音乐是在萍乡民歌、采茶灯歌和小调的基础上产生衍变而发展起来的,它属“曲调 联缀体”。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上的特殊原因。它曾广为吸收客家、赣南、赣中等地区的地方戏曲音乐,后来又受湖南花鼓戏的影响,因此,它具有赣南采茶戏音乐、长沙花鼓戏音乐和赣中采茶戏音乐相综合的特点。犹如几种山花杂交,基因优良,既粗犷开朗,又优美觉悟;既朴实真挚,又诙谐风趣,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萍乡采茶戏的唱腔依不同的调式色彩,旋律特征和曲式结构,分为“采茶调类”、“神川调类”、“民歌小调类”、“词调类”。有的曲调 又因行当(生、旦)的不同,声腔又有“正韵”、“派韵”之分,具有同曲异腔之妙。
    萍乡方言,声调柔和,具有客家、赣、湘方言的综合色彩,萍乡采茶戏音乐腔则同萍乡方言声调 紧密结合。“依字行腔”,是它传统的创腔上、下句旋律产生大同小异的变化,听去轻重强弱、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传统的乐队伴奏分左场、中场和右场(即文场和武场)。系民间小型乐队建制,人员精简,一专多能,灵活机动。其主奏乐器有:喷呐(分大、中、小青)胡琴(亦称瓮琴),发音响亮、粗犷浑厚。锣鼓全奏,热烈欢快,乡土气息浓郁。

           傩

    “傩”是源于我国古代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现象,最早用于“驱逐疫鬼”。据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萍乡县志载:“先春三日,乡人乃傩傩,魅面朱衣,执戈扬盾,驱疫疠以达阳气。“道光年间重修的昭萍志略写道:“立春先日,乡人舁傩集于城,俟官迎春后,驱疫于衙中及各民户。”当时有一位叫胥绳武的县官做了一首小诗云:“所幸太平有个事,我随你去跳傩神。”由此可见,旧时萍乡的跳傩活动遍及了城乡僻野。
    傩文化涉及了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文艺学等许多方面的内容。萍乡的傩虽然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至今尚保存着较原始的文化价值,作为实物的参照是意义的,傩艺的演出也从娱神逐渐转为娱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交融。
    傩面具是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萍乡的傩面具大都为香樟木所雕,加上油漆彩绘,刻划出粗犷朴拙、庄严华丽的艺术形象。傩面造型大都以古名人为原形,对角色的性格注重了深层刻划,形象各异,栩栩如生。
傩庙是举行傩艺活动和供奉傩神的地点,有傩庙是萍乡傩与外地傩的一个重要区别。卓越时萍乡仅湘东便有傩神庙四十多处,著名的有下埠傩庙、院前傩庙、毛园傩庙、德化庵庙、荷尧傩庙等,现大多保存完好。
傩舞表演是傩艺活动的主要项目,每年有三次大的表演活动。正月初二出行,傩舞队到每家每户表演。一直耍到端午结束。七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祝一年平安丰收,表演傩戏。萍乡的傩分喜傩、福傩、耍傩、军傩等,各种傩神的意义和形象,表演仪式和形式都不同。
    萍乡傩文化可以说是萍乡最古老的社会文化遗产,1991年,上栗、湘东傩文化展览应邀参加中国“民协”举办的中共建党七十周年南礼展出,上栗傩舞队应邀参加广州中华百杰博览会,均引起了中外专家、学者极大的兴趣。法国民间艺术考察团对萍乡丰富的傩文化遗产表示惊讶和钦佩。




----
騎鹿走崎路,路不平,鹿顛行,人心難安定。
乾坤袋外挪乾坤,嘻遊江湖不染塵。  
你惨啦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