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dy1230(伊洋)
整理人: chocho.1(2003-03-13 16:30:53), 站内信件
|
E大调与红楼(六)
母爱新说篇
每年的七月,经历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整整十二年,也许可以
说是他一生中最沉重不堪,身心紧张到象绷紧到极限了的弓弩一
样的学子们,在考场里进行决定他一生命运的最后一博时,考场
围墙外面是一群拥挤不堪,身心更为疲惫,紧张到极至的父母的
群体。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也经历了十二年食不甘味,夜不安眠的
狱炼。他们中许多曾经是文革造就出的文盲的一代,在十二年“
陪读”“监视”过程中,可以说也近朱者赤的达到了初中,或是
高中的文化水准。
我们可以从他们木讷面孔中窥视出如同地心中沸腾的岩浆般
的燥热;从他们手里或拎或抱着的口袋里装着的饮料,食品,扇
子以及他们觉得可以给予子女丝丝的,片刻的温暖的物品,我们
可以被一种人生中最原本的,最温馨的,最坚实,可靠的,让人
可泣可咽的而又最感无以回报的母爱和父爱所震撼。
父母的养育之恩,伟大,无私和全无保留的爱是我们华夏的
祖先从远古带来的殷实的,厚重的,深沉的孺孺之情。
在我们中国古老传统文化中,母亲文化是我们熟悉而且倍感
温馨,亲切的人文文化现象。一个人从他出生之后,就在母亲的
温暖的呵护之下成长,从一个歌谣,一个故事,一个动作,一种
行为开始母亲的思想行为,处世方法,习性甚至生活方式都深深
的影响着他,有些可以使他终生沿用。即使他在接受社会教育,
在社会上单独的作为之后,他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特点,
也是带有他母亲的习性的基本特征。
母亲文化源于血缘关系的爱,它包括了母亲对子女身心的从
物质到精神的给予和付出。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经
验的传袭和灌输。这是只要有母子关系存在,它永恒不变的,也
是它最根本的内容。
母亲文化内涵的思想特点和其他的意识形态一样,随着时代
特点而变化;也根据人的思想文化背景,性格及行为方式所有着
各自不同的表现。
因此,我们在解释各种不同范畴的这一文化现象时,不能脱
离社会及时代的背景,也不能脱离人的独立的特点。
所以,我们在解释封建社会时期的这一现象时,不能脱离其
社会思想观念的本质特征。
我们熟悉的“岳母刺字”是体现忠君爱国思想的例证,不能
在承认岳飞的母亲的爱国主义而忽视她在其他思想领域中诸如“
妇德”等意识。也许岳飞的母亲就是“三从四德”思想的表率,
也许在岳飞婚姻问题上,她施行的也是父母包办婚姻的政策。人
在这个天地里,行此天地之理才真实,才合乎情理。
广社的红楼逸梦版在讨论红楼中的人物形象及造成贾宝玉林
黛玉爱情悲剧原因问题上,就涉及到了当时的婚姻形式。
必须肯定的是,当时的婚姻形式是父母包办,不是现代的自
主婚姻形式。所以,造成悲剧的直接原因是贾宝玉的祖母,荣国
府这个大家庭的最高长辈,及贾宝玉的父母贾政,王夫人。他们
是脱离不了干系的。我们只能从他们的身上去入手。
甲亢先生发表在广社红版里的文章《看红楼梦带起的一些想
法》一文中在论述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是由什么原因造成时做
了一个极为生动,形象的比喻,他说:“我们举起愤怒的大锤,
却不知道要砸向何处。”
这是因为《红楼梦》故事线索的发展是在极为温情脉脉的家
庭关系的生活气氛中,作者使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在自然而然
的顺理成章的逻辑关系中发展而就的。我使用广社红版whian
(whian)先生经常被人引用的一句话“不露痕迹的描写”。
《红楼梦》故事里没有《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祝母一类的
恶妇人物;
贾母知事答礼,笑容可掬。她有很高的思想内涵,文化层次。
有理家,用人,合事的能力,丰富的政治,社会经验。她熟悉官
场社交,对朝廷的“奥妙”也谙熟。最重要的是她溺爱宝玉,喜
爱黛玉和宝钗。
贾政也是被塑造得很丰满的儒生高官。看得出来他在宝玉面
前严肃着脸,疾言厉声的心底却是爱宝玉。他有他的政治,官场,
仕途的经验,他要把他的经验灌输给宝玉,以延续簪缨家族世袭
罔替。
王夫人有城府,守妇德。多冷静,少缠绵。在贾母,贾政面
前从不僭越。她以母亲之心爱着宝玉。
且黛玉多病,品格不如宝钗德彰。于是几位长辈“谈笑间”
就定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他们共同之处在于:
施行包办婚姻制度;
不考虑宝玉的个人意志。
红楼的悲剧里没有象台湾电视剧演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母女之间要把门窗都用木版封死的惊心动魄。但贾宝玉林黛玉
的爱情悲剧色彩对读者的震撼一点也不亚于梁山伯与祝英台。度
其原因,我以为如下:
红书作者因其经历,对那个家族从心底的恋眷之情,笔下留
情;或者曹氏创作风格所使,观红书中除那呆霸王薛蟠恶劣,此
外再无十恶不赦之人,亦无“高,大,全”式“帮”式人物。宝
玉顽劣;黛玉尖刻,多病;宝钗心老,俗套。红楼里的人物就如
同你身边的人物一样真实,熟悉。这也是红楼艺术美之魅力所在;
再者,红书中刻画出的贾府侯门深似海,等级森严,理法严
明,长者地位至高无上,一言九鼎,谁敢不从?人“文化”到一
定份上凡事何须张扬?戏曲《女驸马》中有一句台词,皇帝问女
驸马曰:“明日是皇道吉日,为你们成婚,你意下如何?”如果
有谁认为皇帝是在和你商量事情,那你可是太不了解宫廷文化了。
要自找倒霉了。
贾家的长辈是红楼悲剧的制造者。他们既是害人者,也是受
害者。情节有因,性质可原,是谓艺术所出的魅力也。且不要以
为红楼中的贾母如同当今各位家中的“老奶奶”,贾母为你定亲,
那是“法律”;如今老奶奶为你定亲,那是商量。同是“老人言”
性质可完全不同。
我在此前长篇大谈贾家的社会地位及思想观念的级别就是为
议论红楼中人物,事件作出大环境气氛的铺垫。为什么谈母爱也
要提起社会的背景?因为人是家庭的也是社会的。每个母亲都有
母爱,但相互比较起来就会发现有些的爱是溺爱,有些的爱则是
害了自己的子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