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评论空间>>【蝶恋花---人物评论】>>历史人物>>中国古代的夫妇之道~!

主题:中国古代的夫妇之道~!
发信人: diyulove-007(野百合的光阴)
整理人: yerk(2003-03-30 22:27:38), 站内信件
据《易知录》记载;上古的人类与禽兽差别不大,只知性爱而不知礼节,所以《通鉴》中;便有了伏羲氏制定了嫁娶时以双数的兽皮为礼品的礼节,他还给人们规定了姓氏,建立了通婚,嫁娶生养的制度,以便使得先民们懂得和重视人伦道德的重要性。从此先民们才脱离蒙昧。

那么又是谁最早提出夫妇之道的呢?《易,序卦》是这样说的;“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又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那何谓“夫妇”呢?《白虎通》中对此解释是“夫;即扶,以道扶接;妇;即服,以礼屈服。”那又是谁规定了这些男尊女卑的条例呢??这最初答案我们就得在《易传》中寻求解释。《易,系上》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这种思想到了老孔一代又得到了系统性补充和发展,《老子》提出的天地生成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为和。”《易传》把“太极”看成是阴阳浑合未分之始,道寓其中,“太极”的展开则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天地感而万物化生。”《中庸》以同样的思路,衍为;“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我国古代的哲学家们是讲究天地人为一体的,这也是中华古文明最为伟大之处,所以在夫妇之道方面,他们赋予的是天理,天道的责任与义务~!

众所周知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是以“和为贵”为其宗旨的,无论是先秦儒家所提出的“仁,义,礼,智,信”还是宋明理学所倡导的“忠,孝,礼,义,悌,信,廉,耻”这一切的道德准绳都是为“和”这一中心思想服务的。在“和”这一思想体系中,夫妇之道所起的作用是具有推动性作用的。《大学》中有提到“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所谓;“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中庸》中又有提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由此可见最初以夫妇形式组成有家庭在孔子的思想意识中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又是什么原因又使得孔子发出;“唯小人与女子难养矣。”之类的压抑,排挤女性思想呢?因为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孔子是个不折不扣的复古派,他推崇三代的礼节,文化,主张“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冕,乐则《韶》舞。”但偏偏这三代都是亡于女人的过多的干涉到与国家有关的事务上。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的世袭制中家即就是国,而且对于喜好格物致知,以小见大的孔子来说,他渴望建立一种从上到小的男尊女卑社会道德体系,以补充他的“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思想理念。

说到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准绳,就不得不提及将“心,性”理学发挥到极致的宋儒。在朱子看来“无我”是一个核心问题。关于“无我”的说法有多种;“无私”,“无意”,“忘已”“无心”等不同侧面揭示了圣人“无我”的特性。“我是为恶成就”,因此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排除“我”的过程,以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朱子曰“眼前皆可见。且如君臣父子兄弟父妇,圣人便为制下礼数伦序,只此便是裁成处。”天道经由圣人“裁成”,转化为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道,因此便有了“三纲五常”的伦理精神,“君,父,夫”的绝对权威和臣,妻,子的完全依附性就是由于天理注定的。在“无我”的过程中,宋儒们曾反复强调过“妒”之心,至于妒害之心由何而来?《易知录》里也提及过这个问题,上古时期,穴居野处,相互亲善,没有妒害之心。妒字是女字旁,可见最早的妒心是由女人产生的,而上古的女人则没有妒心。对于视“存天理,灭人欲”为已任的朱子来说,为了维护“至诚”理念,他提出了女子“三从四德”极端理念,既然说它是极端,那妇女在其中所受到的人性压抑是可想而知的,但这种压抑的思想并不是单针对女子而言的,如果为此而抨击朱子的话,我觉得尚有可考证之处,所谓“三从四德”它仅只属于“三纲五常”中的一支小小的分流而已。因为在宋儒的思想体系中真正受压抑最深,受要求之高的则是男人,《同上书》中有提到人生在世,“只有天理,人欲二途,不是天理,便是人欲。”而且天理与人欲之争,谁胜谁负,殊难预测,因此,人应“把定生死关头,扶起此心来斗,斗则进,不斗则退,人只有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无中立不进退之理。”而且作为人臣和人子,必须得维护君与父的权威的绝对性和真理性,为此可以作出任何的牺牲,正所谓“君要臣子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对于男人应付出的牺牲,顺到生物本能都失去的地步,女人是做何感想呢???

中国古代的夫妇之道并不是一句男权至上就可以解释清楚,更不是有些女士们所说的男人的病态心理所能决定的。它只是封建时代为了追求“天理”的牺牲品,也是中国古代儒家们过度化,极端化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而造成的产物。让人不理解的却是为什么现在的MM们都将这夫妇之道的责任全推卸到男人的身上呢??其实无论男女我们在那个时代都只是追求“天理”的牺牲品而已,而且说句公平的话,我们男人所承受的压抑和心理负担比女人要重的多~!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