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旅 游>>野外学堂>>户外活动>>野外露营完全攻略 TOP

主题:野外露营完全攻略 TOP
发信人: blue-2878(杀人鲸&尼罗河)
整理人: jaja(2003-03-07 21:22:19), 站内信件
野外露营完全攻略 TOP  
  暑气急升,困在城中的人们谁不想寻个山清水秀的清凉去处运动一番,休憩一遭呢?本文针对的是酷好自然的玩家,走的是常人不走的野山野水,寻的是地地道道的野趣,当然住的也不是舒适的宾馆饭店。对于这类玩家,必要的装备和知识自然不可或缺,以下便是关于野外露营的一些精要,不妨参考一二。  
选择营地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安全。在野外,很多意外都可能发生。在低海拔地区,危险性要小得多,但仍必须遵循营地选择的基本原则。  
1、在搭帐篷之前,必须仔细勘察地势,营地上方不要有滚石、滚木以及那些风化的岩石,一旦发现附近有岩石散落的迹象,绝对不可以再搭帐篷了,尤其是靠岩石壁越近的地方越要留意,尽量要避免在凹状的地方扎营。万一发现滚石,应立即大声喊叫,通知同行伙伴。  
2、不要在泥石流多发地建营。许多石块有被泥土包裹的痕迹,这是识别发生泥石流的主要标志。营地不要选在离泥石流通道太近的地方。  
3、雷雨天不要在山顶或空旷地上安营,以免遭到雷击。 
4、雷雨天不要在河滩、河床、溪边及川谷地带建立营地,以防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走。 
许多时候,营地都会选择在山脊上或河的两岸,以便于欣赏风景。较为理想的露营场所,不外乎河岸的台地或宽大的河岸。沙地平坦又干燥,而溪谷边有清澈的水流,也有可作为薪材的流木,气候良好时,这里是很不错的宿营地。 但是,如果下起倾盆大雨,山谷里的水很可能会突然暴涨,使河岸没入水中,冲走登山鞋、食品等,甚至连人一起被水流冲走。 
5、雨季在野外宿营前一定要关注宿营地当地及河流上游地区的气候、水文情况,宿营时要注意在离水面几公尺高的高地上搭帐篷,不要选择雨水通道,要选排水良好的地方,还要选择危险时可逃生的路径。当一切都安顿好,还需时常注意水源流水量及浑浊情况以及流水声。一旦感觉异常,就要赶快逃。深夜或疲惫时都是导致灾难的主要原因,千万不要粗心或观察不仔细。  

搭帐篷 
1、应尽量在坚硬、平坦的地上搭帐篷,不要在河岸和干涸的河床上扎营。  
2、帐篷的入口要背风,帐篷要远离有滚石的山坡。  
3、为避免下雨时帐篷被淹,应在蓬顶边线正下方挖一条排水沟。  
4、帐篷四角要用大石头压住。  
5、帐篷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在帐篷内做饭要防止着火。  
6、晚间临睡前要检查是否熄灭了所有火苗,帐篷是否固定结实了。  
7.为防止虫子进入,可在帐篷周围撒一圈煤油。  
8.帐篷面最好朝南或东南面能够看到清晨的阳光,营地尽量不要在棱脊或山顶上。  
9.至少要有凹槽地,不要搭於溪旁,如此晚上不会太冷。  
10.营地选於沙地,草地,或岩屑地等排水佳的营地。 

近水  
营地要选择离水源近的地方,这样既能保证做饭饮用的用水,又能提供洗漱用水,如果远离水源则会给营地带来很多不便,甚至是危险的。但在深山密林中,近靠水源会遇到野生动物,要格外小心注意。  

背风  
风会迅速带走人体的热量,给人制造寒冷,甚至引发疾病,同时大风会卷走帐篷,至少会搅得人员无法休息,点燃篝火就更困难了,做饭取暖也难以保证,所以营地一定要避风。最好是在小山丘的背风处、林间或林边空地、山洞、山脊的侧面和岩石下面等等。  

防兽  
建营地时要仔细观察营地周围是否有野兽的足迹、粪便和巢穴,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带,以防伤人或损坏装备设施。要有驱蚊、虫、蝎药品和防护措施。在营地周围遍撒些草木灰,会非常有效地防止蛇、蝎、毒虫的侵扰。  

日照  
营地要尽可能选在日照时间较长的地方,这样会使营地比较温暖、干燥、清洁,便于晾晒衣服、物品和装备。  

平整  
营地的地面要平整,不要存有树根草根和尖石碎物,也不要有凹凸或斜坡,这样会损坏装备或刺伤人员,同时也会影响人员的休息质量。  

最后请大家注意:在野外要保护自然环境,不伤害野生动物,不乱砍乱伐,不破坏自然植被,不污染水源,撤营时必须将燃火彻底熄灭,垃圾废物要尽可能带出,丢放在指定的地方,特殊情况无法带走时可将垃圾挖坑掩埋。 
易窝棚搭建技巧 TOP  
  在很多情况下,遇险者将需要一个应急避险的窝棚或隐蔽所,用它防雨、防风、防寒、防热、防毒虫、防野兽等,也可用它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休息场所,使精力和体力得到较好的恢复。  
搭建窝棚的要点如下: 
·这种隐蔽所应尽可能利用天然的树洞、山洞等,如不合适可以稍加改造,不必完全新造,以节省体力。 
·窝棚的简易程度依赖于你逗留时间的长短而定。在森林地区,如只想在窝棚里呆一夜,最好的办法是在倒伏的树下搭一个棚子。 
·要查看一下这一地区,是否有被废弃的小屋、放牧的房子或采矿者的窝棚,你或许会找到一间雪地勘探员的小房子,它们大多数都存有现成的食物、睡袋及冬季巡逻设备。找到现成的窝棚既省时间,又省精力。  
·不能把窝棚建在陡坡上或悬崖下,以及那些有掉落岩石、雪崩风险的地方。枯树下不可搭窝棚,以防它们折断时砸伤你自己。 
·不要把窝棚搭在河床或峡谷里。夜间,数公里之外的洪水会突然而至,将你的帐篷或窝棚冲毁。 
·搭建窝棚或其它隐蔽所要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在干燥炎热地区,白天需防太阳暴晒,而夜间又要防寒。在夏季及热带丛林地区,要考虑防雨及防昆虫叮咬。 
·任何窝棚或其它隐蔽所在选择位置时,要尽可能靠近水和有燃料的地方,地面要比较平坦,使人躺下来感到舒适。  
·要使窝棚或其他隐蔽所的前面逆对风向,可用放倒的圆木、石块、冰块和积雪堆积起来,建一道防风墙,以阻挡狂风。 
·在窝棚或其他隐蔽所内生火时,必须注意通风,便于排除烟和一氧化碳气体,以免中毒,保持空气新鲜,如果在门前生火,应使门口与风向成90°角,以免烟和火星吹进。 
不论你的雪洞建造得多么完善,当温度在摄氏0°以下时,你身体的热气都会在雪洞洞顶凝聚,而使整个夜晚都会有潮湿的水滴上滴落。 
·如果温度很理想,你打算建一个雪洞时,必须要考虑到风向。一般说,雪洞应尽可能地建在斜坡上,雪洞洞口应设在雪峰的背风面,以便躲避冷风的侵袭。 
·最理想的雪洞应建在几乎垂直的雪峰上,直接在上面掏洞,顶部留0.6~0.9m厚作顶。雪橇和雪靴可用来挖或掏雪洞。有些积雪,表面结有薄薄的一层冰,但只要戳破这薄冰层,就很容易掏雪洞。 
·雪洞挖成以后,要从洞里向洞外戳一个孔,可用滑雪杆和树枝来戳。假使你在雪洞中燃蜡烛时,这个孔可用作通风气眼。 
·通常,雪中包含着足够的空气以供你所需的氧气,如果要在雪洞中点燃火炉之类的东西,就必须在雪洞顶戳出通气孔。 
·如果你要在雪洞中呆上若干天,洞的里边会结一层光滑的薄冰。你身体的热量会融化表面的雪,而表面融化的雪又冰成薄冰层。这种薄冰层用木棍或其它尖锐的工具很容易刮去,根据气温情况,你必须每二天刮一次。  
·如果你在天气比较温和的时候建雪屋或挖雪洞,温度在0度以上,雪会融化,雪屋会被弄湿。这是在冬季避除自救情景中,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在结冰的温度中,你一定要避免把自己弄湿,不论是出汗、冷凝、侵泡或别的什么原因。 


临时简易帐篷的架设 
在森林中过夜,最好不要露宿。因为当人睡着之后,血液循环变慢,皮肤松弛,对外界的抵抗力降低,皮肤上的露水蒸发时又带走了热量,会使人着凉受寒,关节酸痛。林区露营,可就地取材搭制临时的遮棚。架设简易帐篷可使用方块雨衣、军毯、帆布、降落伞等就便器材。在森林或丛林地,斧头和砍刀是必不可少的设营工具,鄂伦春族猎人进山都带一把小斧子,南方少数民族常随身佩带着长刀。如果没有刀斧,可用薄铁器作代用品。 
1.屋顶形帐篷 
这种遮棚通常适用于林区。构筑时,选择两棵树作立柱。然后在距地面一米处绑一横杆,横杆上斜搭(约45度)若干若杆。后杆上再绑上两条横杆,即可将树枝象铺瓦一样,一层层重叠地搭挂在支架上。遮棚的两侧也用树枝遮堵。冬季,在遮棚透空面可架设长条形篝火取暖。 
在山地和海岸边露营,应尽量利用自然的洞穴。海岸附近常有被海浪侵蚀的崖洞,洞里如果有虫,可以燃烟熏。夜晚在洞口升火,可防止野兽。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洞穴,选一个直立的岩壁,用两根木头靠着岩壁支起来,在两根木头之间绑上一些横木,再把草或树枝挂在横木上面(其形式与一面坡遮棚大致相同)一个临时栖身的岩壁遮棚即告完成。 
或将绳子拴在两棵树之间,或用随身携带的锹等作支柱,用背包带连接,两端固定在地上。然后将方块雨布搭在绳子或背包带上,底边用石块压牢即成。也可将数块雨布连接,构成4~8人用的大帐篷。这样屋顶形帐篷适合各种地形。 
2.一面坡形帐篷 
这种帐篷适于在断墙、棱坎等处架设。架设时,把雨布一头固定在墙壁在棱坎上,另一头固定地面,两边用树枝、野草堵塞挡风。在林地架设时,也可以用树木固定。 
冬季架设帐篷应注意:在雪层较薄的地区,应先将架设地点的雪扫尽。在雪层较深的地区,如果只是暂时驻留,可不必清扫积雪,但应将雪压实、压平,在冻结的地面上形成一道隔绝层。如果暂时不转移,则应在雪地中挖坑埋设帐篷。这样可以更好地抵御寒风。在开阔地上架设帐篷时,可在帐篷迎风面筑一道雪墙,既可挡风又便于生火。 
3.丛林遮棚 
在热带丛林地带,应搭制较严密的遮棚,以防蛇虫的侵扰和暴雨。通常,遮棚可设置在便于排水的高地,在天气闷热时,高地也常有凉爽的微风。  
在丛林中可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树木、竹、藤、茅草、芭蕉叶并结合雨布、蚁帐等就便器材,搭制各种形式的遮棚。其基本方法是:“先撑棚架后盖顶,围墙铺床同时行,最后挖出排水沟,铲除杂草把地平。” 
在潮湿和有野兽侵害的地方,可将遮棚搭在树上。 
搭制遮棚的材料应选用新砍伐的质地坚硬的树木枝杆,因为枯木很快就会腐烂,而且往往有各种昆虫蛰伏。芭蕉叶或棕榈叶可用来铺盖顶篷。捆扎材料要尽量就地取材,如使用藤蔓和软木的内皮,以节省绳子和背包带。因为绳子和背包带在野外还有其它各种用途。  
搭制遮棚的基本方法有: 
(1)直角捆扎法。是将直角交叉的两根树杆(竹杆)捆扎在一起的方法。先在直杆上用绳子打个卷结,然后越过横杆的上面,再绕过直杆的后面,通过横杆之上再绕过直杆最后绳头从横杆上面出来,依此顺序绕四五次之后,在两棍木棒中间勒紧,再打结固定即可。 
(2)平行捆扎地。是将两根平行树杆(竹竿)捆扎在一起的方法。在两棍并立的木杆上端处,用绳子在一杆上打一个双重结,再用绳子在两顶端顺序紧绕,最后在两杆之间的接缝处围绕两三圈,再用双重结收紧。 
绳子不够长需接绳时,两根同样粗细的绳子可用水手结,这种方法  
不易滑脱。连接两根不同粗细的绳索,可用混合结。 
选用藤蔓时,先在上面打个结,然后拉紧,试其是否结实。结扣越紧,藤蔓就越结实。 
剥取软木树内皮,要先根据所需长度将软木树截断,然后剥取内皮。剥取时应根据所需绳索的粗细与股数剥制一定宽度和一定数量的内皮。为使绳索结实耐用,可将3条内皮交错编织在一起,在末端打一个结。若需加长绳索,可将末端再加接内皮编织,接头处应留出4~5厘米长的内皮,以备加接时使用。 
在热带丛林中露宿,不要成片地砍伐树木,这样破坏了天然伪装易暴露目标。注意不要捣破蚂蚁窝、黄蜂窝,要清除营地四周杂草,周围挖一道排水沟,并且撒一层草木灰,以防蛇虫爬入。床铺应离开地面30~50厘米,若打地铺,可用树枝、树叶或细竹垫铺,尽量不要用杂草。临睡前先在地上敲打,清除爬上的昆虫。醒来时,应首先仔细地察看身体周围,不则附近若有蛇和昆虫会被突然的活动惊动。还要注意保持遮棚的清洁,所有垃圾必须及时掩埋。因为只要有星点的油脂,就有可能把蚂蚁引来,蚂蚁又会将蜥蜴引来,而蜥蜴则又会把蛇引来。注意不要用火烧鱼骨头,这种气味也会把蛇引来。 
4.吊床 
丛林地带吊床非常适用,而且吊床制作也极方便,帆布、军毯、伪装网都可以制作。吊床的两端拴在两棵树上,上面再拉一根绳子,搭上方块雨布,四角用绳子系牢,便形成一个防水帐篷。60年代,以切·格瓦拉为首的拉美游击队就用这种简易的方法在丛林中露营。 
5.筑雪洞和猫耳洞 
  寒区积雪厚的地区可以掏筑雪洞以避风寒,洞容量的大小根据需要而定。适宜掏筑雪洞的地方往往是冲沟、土坑、雨裂或山谷等积雪较深处。积雪在1.5米以上即可直接开口掏筑。积雪较薄的地方可以将雪堆积起来后开口构筑。 
  雪洞一般不易过大,否则容易坍塌。洞口最好掏成拱形,开在避风之处。为防止冷风直吹洞内,开口后可拐一至两个直角弯。洞子掏好后,可用雨衣、大衣或干草、树叶封闭洞口保温。但须留一通气孔。为了确保安全,雪洞内一定要留一把铁锹或刀,在暴风雪之后,可能需要用来挖掘出口。 
  在冰雪覆盖的开阔地上,如无其它可利用的遮蔽物,可用压实的雪块或冰块,修筑一U形雪墙,作为临时的避风之处。 
  猫耳洞,即在沟壕、土坡的侧壁掏一个可以栖身的洞,不过面积略大。洞口应开设在土质好的阳坡、背风处,尽量避开阴坡、风口。猫耳洞的防寒效果很好,通常洞内温度可比洞外高12~20℃左右。 
  在积雪深厚的地方驻留时间较长,可用压实的雪块筑雪屋。先挖一条仅能容一个人爬进雪屋的通道,然后将雪块按螺旋形的方向垒放,缝隙涂一层薄雪。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猎人就常建筑这样的雪屋临时居住。 
  无临时栖身的洞穴、帐幕时,烧石睡床也适于冬季露营。挖一个适合身材的坑,在坑底铺上已烧热的石头,上面覆上热土使之平坦,然后再铺枯草、枯叶即可。 
  雪地宿营睡袋不能直接放在有冰雪的地面上,以免人体使冰雪融化而发冷。在使用睡袋前应使其充分蓬松,这样保温效果更好。睡袋必须经常保持干燥,晴天时应将其晒干。每次使用后,要把袋内的暖空气放掉,以免暖空气遇冷后水汽凝结弄湿睡袋。进睡袋时衣服不可穿得过多,穿多了会使人出汗,致使睡袋潮湿,而隔热性能降低。 
  保持服装干燥,特别是手套和袜子的干燥很重要。夜间最好用火烘干或放在睡袋里,在人睡眠时用体温使其干燥。不可穿着鞋子烤脚,这样不但不易烘干,反而使内产生水汽,再外出时在冰雪中步行会凝结成冰,容易发生冻伤。猎人在这方面有个小经验,在袜子外面套上塑料袋再穿上鞋,可使双脚保温并隔潮。 
  寒冷时绝对不要饮酒,饮酒虽然暂时可以造成身体发热的感觉,实际酒精使血管膨胀,增加了身体的散热,导致使力衰弱。 
  实践告诉我们,冬季露营,单人睡不如两人合睡暖和。将两个人的铺盖加在一起会厚得多,彼此还可用体温保暖。无论是单睡还是合睡,都不能穿棉衣,那样会越睡越冷。最好是穿绒衣,睡下后应戴上皮帽,放下帽耳,前后反戴,以防冻伤头部。临睡前和醒来后,都应运动运动,以驱散寒意。我国地学工作者杨联康在徒步考察黄河时,曾在12月的冷天里在青海高原上露宿。他宿营时无遮蔽,没有篝火,身上仅盖一件皮大衣。他之所以没有被冻坏,就是因为没有睡得过死,身上寒冷时,就起来稍加运动,这一点很重要。 
  冬季露营,还有一些辅助增温的方法。例如,将装满热水的水壶,去掉保温套,抱在怀里,既可取暖,次日还可洗脸。又如,把一两块烧热的石头、砖头放在被窝里取暖,效果也很好。此外,可将少量的生石灰,打碎后装入瓶子、厚塑料袋或水壶内,加入一些水,密封放入被窝,10~20分钟后即可产生热量,并可在4~5小时内保持较高的温度。 
  冬季露营应想一切办法取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燃点篝火是有效的取暖措施,但在受燃料(树木、柴草)的限制条件下,可采取其它一些措施防寒保暖。例如,在原苏联的卫国战争中,在燃料奇缺的严冬,克里木前线的苏军士兵们为抵御严寒,曾燃烧被煤油浸泡透了的砖头和德军布设的反坦克地雷中的炸药来取暖。实践证明,只要开动脑筋是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 
野外饮用水的净化处理 TOP  
  俗话说:“人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水”。可见人们非常清楚水对人的生存有多么重要。然而,不洁净的水中经常会带有一些致病的物质,如变虫痢疾、伤寒、血吸虫、肝蛭、霍乱等有毒的病菌,以及腐烂的值物茎叶,昆虫、飞禽、动物的尸体及粪便,有的还可能会带有重金属盐或有毒矿物质等。所以当你在极度干渴之际找到水源后,最好不要急于狂饮,应就当时的环境条件,对水源进行必要的净化消毒处理,以避免因饮水而中毒或传染上疾病。    

对寻找到的水源进行净化和消毒处理有几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一、渗透法  
当你找到的水源里有漂浮的异物或水质混浊不清时,可以在离水源3~5米处向下挖一个大约50~80厘米深,直径约1米的坑,让水从砂、石、土的缝隙中自然渗出,然后,轻轻地将已渗出的水取出,放入盒或壶等存水容器中,注意:不要搅起坑底的泥沙,要保持水的清洁干净。    
二、过滤法  
当你找到的水源泥沙混浊,有异物漂浮且有微生物或蠕虫及水蛭幼虫等,水源周围的环境又不适宜挖坑时,可找一个塑料袋(质量好,不容易破的)将底部刺些小眼儿,或者用棉制单手套、手帕、袜子、衣袖、裤腿等,也可用一个可乐瓶,去掉瓶底后倒置,再用小刀把瓶盖扎出几个小孔,然后自下向上依次填入2~4厘米厚的无土质干净的细砂、木炭粉、细砂、木炭粉、细砂5至7层,压紧按实,将不清洁的水慢慢倒入自制的简易过滤器中,等过滤器下面有水溢出时,即可用盆或水壶将过滤后的干净水收集起来。如果对过滤后的水质不满意,应再制一个简易过滤器将过滤后的水再次进行过滤,即可满意。    
三、沉淀法  
将所找到的水收集到盆或壶等存水容器中,放入少量的明矾或木棉枝叶(捣烂)、仙人掌(捣烂)、榆树皮(捣烂),在水中搅匀后沉淀30分钟,轻轻舀起上层的清水,不要搅起已沉淀的浊物,这样,你便能得到较为干净的水了。    

一般说来,除泉水和井水(地下深水井)可直接饮用外,不管是河水、湖水、溪水、雪水、雨水、露水等,还是通过渗透、过滤、沉淀而得到的水,最好都应进行消毒处理后再饮用。那么,怎样进行消毒呢?方法如下:    
1、将净水药片放入存水容器中,搅拌摇晃,静置几分钟,即可饮用,可灌入壶中存储备用。一般情况下,一片妆水药片可对1升的水进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质较混浊可用2片。目前,在野外军队里都采用此法对水进行消毒。    
2、如果没有净水药片,可以用随身携带的医用碘酒代替净水药片对水进行消毒。在已净化过的水中,每一升水滴入3-4滴碘酒,如果水质混浊,碘酒要加倍。搅拦摇晃后,静置的时间也应长一些,20~30分钟后,即可饮用或备用。    
3、利用亚氯酸盐,即漂白剂,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在已净化的水中,每升水滴入漂白剂三四滴,水质混浊则加倍,摇晃匀后,静置30分钟,即可饮用或备用。只是水中有些漂白剂的味儿,注意不要把沉淀的浊物一同喝下去。    
4、如果以上的消毒药物均没有,正巧随身携带有野炊时用的食醋(白醋也行),也可以对水进行消毒。在净化过的水中倒入一些醋汁,搅匀后,静置30分钟后便可饮用。只是水中有些醋的酸味。    
5、在海拔高度不太高(海拔2500米以下)且有火种的情况下,把水煮沸5分钟,也是对水进行消毒的很好的方法,且简便实用。在平原郊游或野炊时,多采用这种方法对河水、湖水、溪水、雨水、露水、雪水进行消毒以保证饮水和做饭的需求。  
6、如果寻找到的是咸水时,用地椒草与水同煮,这虽不能去掉原来的苦咸,即能防止发生腹痛、腹胀、腹泻。如果水中有重金属盐或有毒矿物质,应用浓茶与水同煮,最后出现的沉淀物不要喝。    
目前,有一种饮水净化吸管,在野外非常实用,形如一只粗钢笔,经它净化的水无菌、无毒、无味、无任何杂质,不需经过沸煮即可饮用,很轻便。    
还有一些从国外进口的净水器,体积小效果好,能在较浑浊的液体中过滤出可饮用的纯净水。    


另外要提醒朋友们注意的是,在饮水紧缺的情况下,一定要合理安排饮用水,不要为一时口渴而狂饮。另外,在野外工作或探险中,喝水也要讲究科学性。如果一次喝个够,身体会将吸收后多余的水份排泄掉,这样就会白白浪费很多的水。如果在喝水时,一次只喝一两口,然后含大口中慢慢咽下,过一会儿感觉到口渴时再喝一口,慢慢地咽下,这样重复饮水,既可使身体将喝下去的水充分吸收,又可解决口舌咽喉的干燥。一标准水壶(0-9)水量,运用正确的饮水方法,可使一个单兵在运动中坚持6~8小时,甚至更长些。 
野外烧烤 TOP  

烤是我们人类祖先最早掌握的一种熟食方法。烧烤是我们在参加野外活动中充满情趣也是容易掌握的野炊方法之一,烧烤可利用柴、炭、煤或其它能源的热辐射,直接将食物烤熟,烧烤的方法不仅适用于肉、禽、鱼等动物性原料,还可适用于植物性原料及米、面等原料,烧烤可分为以下几种: 

1.明烤:    

将要烤制的原料用调味品腌渍后,放于敞口火炉或火坑、篝火上的铁架、铁栅上烤制成熟的一种方法。使用明烤法时,由于火力较集中,烤制时要勤翻动,使之受热均匀,还要掌握好距火的距离,保证内外成熟一致。明烤根据烤制工具不同,又可分为叉烤、炙子烤和串烤三种,叉烤是将原料用铁制或竹制长签、树杈叉好,放在火上反复烤制,适用于烧烤整只的鸡、鸭及鱼和大块的肉等体积较大的动物原料。炙子烤是在火上架上铁网或薄的石板,将原料切薄或切成小块,放在上面边烤边食用的方法。如韩国烧烤、日式烧烤即为炙烤。另一种是串烤,将小块原料用铁扦或竹扦串起来,放在火上烤制,如新疆烤羊肉串等。  

2.泥烤    

将鸡、鱼等原料经调味品腌制后,用猪网油、荷叶等包好,再用黄泥将其裹紧密封,放在火中烤制的一种方法,烤制时火不可过大,且要勤翻动,煨烤时,如发现裂缝要马上用黄泥封好防止烧及里面的原料,造成表皮焦枯。    

3.竹烤 

竹烤又叫筒烤,将要烤制的原料,如肉、禽、蔬菜、米等放进竹筒中,密封后在火上烧烤至成熟的一种烤法,注意要选择长度在30至40厘米,直径10厘米以上,两头带竹节,且密封状况好的楠竹或毛竹筒来烤制,填入原料后一定要封严竹口,火不要太大,而且不停翻动竹筒,使之受热均匀,烤熟后劈开竹筒取食,原汁原味还带有竹子的清香。   烧烤食物,简单实用,富有情趣,但野外烧烤时,一定要注意用火的安全,以免引起火灾,乐极生悲。 



----

  

funny halloween 2002 AIS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