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评论空间>>【点绛唇---艺术评论】>>【美术】>>美术小感

主题:美术小感
发信人: guanyuci(小川)
整理人: yerk(2003-04-06 10:26:03), 站内信件
    在第一次看到美术鉴赏课本中马蒂斯的《金鱼》的时候,我是认为这是垃圾。虽然课本上解释野兽派是在画面上使用未加调和的色彩和运用平涂的手法而已,但我想那跟小孩子学画画时不懂得调色不懂得用色不是一样吗?所谓“在笔触、造型还是色彩运用上都越出了当时的画风常规,奔放狂野”,我是觉得有些小孩子也是很容易就做到的。那么,一个绘画大师又何苦要去画“儿童作品”呢?我作为一个步向成熟的青年,只想看到一些有比例的给人美丽绚丽感觉的作品,难免就不把这些“幼稚”的作品看在眼里了。
    后来我找了、看了一些野兽派的资料。虽然那些野兽派作品我还是看不顺眼,但我发现,原来他们的目标和意愿是很好的—— 重新建立色彩概念,使艺术没有令人不安和引人注目的题材,只是带着平衡、纯洁和肃穆。我也很向往这种艺术,但我又想到要没有令人不安和引人注目的题材也不用去模仿“儿童作品”呀,难道他要用童真来达到平衡、纯洁和肃穆?我带着疑问继续研究“野兽派”。 "野兽"一词,特指色彩鲜明、随意涂抹,他们主张用大色块和粗犷的线条构成变形夸张的形象,追求单纯化的装饰效果和形式感。不过,野兽派是一个稀奇古怪的现象,本质上有别于象立体主义、抽象、超现实主义这类运动。虽然他们仍然和其他人那样不停地刻划客观世界,如风景、人物、肖像和静物,然而却把这些主题抽象化了,他们把颜料及颜料的描绘作用强行分离开来。他们直接使用未加调和的色彩,使其独立地起作用。这一切都是高更和凡•高提倡过,并付诸实践了的;修拉和他的追随者们,也以不同的方式这样去做过。不过,野兽派甚至超过了其大师们的精力和胆识,把这些原理运用于实践。他们对色彩的运用,既有表现又有结构,因此,野兽派便可以叫做表现主义的一种形式了。
    这时候,我明白到野兽派是有它出现和存在的原因的。我想,不止是野兽派,还有其他不同的各种派别也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变迁和人们思想的变化而出现、兴起的吧。不同的时代,美的观点是不同的,美的标准也不同。没有评论家或美学家能给“美”下一肯定的定义。所以,我觉得野兽派的作品不好看,其实是因为我的个性,我的追求,当然还有我的鉴赏水平等等,使我不喜欢它们。现在,我明白到我不应该被我的情感妨碍我去鉴赏美术作品,要鉴赏一幅作品,应该融入整个美术文化里面。对!美术就是一种文化嘛!要对美术作出正确的鉴赏,要考虑很多很多,学习很多很多。没有好的文化修养,就不能看到作品的意识价值,没有广博的历史知识,就看不到作品的历史价值,还要有文学知识,还要了解作品的作者,还要了解各种民族感情。我不需要认为一幅作品很好看才去看它,就算它在自己的眼中不好看,也应该去研究一下它的价值、它为什么存在,尽量去体验一下作者的感情和思想。派别、主义的差别的延伸,使我又想到了中外美术的差别。外国的美术,很多是是注重比例的运用的,后来才有几何的打破和野兽派的狂野,比例的运用,使得画家的能力强大了起来,拓宽了画面,使画面产生了空间,犹如上帝创造的人间天堂。上帝在画面中显示无比威力,有如人们想象中一样,创造出来的形象让人惊叹不已。而中国的传统美术,比例是不受重视的,它要求的是诗、书、画的完美结合,要有诗一般凝练而富有感情色彩的形象和意境。中国画的许多理论也是很耐人寻味的,比如山水画要求疏能跑马密不透风,有时你会觉得中国画的许多理论是不合理的,但反复嚼味你又会觉得这些画理是超出常理之外。总的来说,我想中国画要的是神似,而外国画大多是要的是外表的精确、逼真。我为我国作品的意、情而感动,为外国作品的形、效而惊叹。看来,融入美术的文化之中是很大的一种享受!


----
如此飞扬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