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摩托车>>车友随想>>WTO与摩托车“禁牌”

主题:WTO与摩托车“禁牌”
发信人: ljs_1997(虫虫)
整理人: air11(2003-04-04 11:32:41), 站内信件
备受关注的中国加入WTO终于在世人千呼万唤中从“半遮面”到走上前台亮相了。这确实是个好消息,这消息刺激得阴晴不定的WTO概念股阵阵飘红,国人的心情由此可见一斑。 
  不仅仅是国人,外国“狼”们也开心极了。他们虎视耽耽这个良机已有些时日了,以他们在市场博击的资格、本事和本钱,圈定中国大市场的计划也已从蓝图实际动作阶段,给狠咬一口或者狠咬一块已是躲不过去的。“狼来了”的声音就在耳边、狼的身影已在眼前、狼的尖利的牙齿也已清晰可见。我们在欢呼入世悠然自得的同时不得不分心来对付这些即不心软也不手软的外国“狼”们。我们不得不自我检点一番:我拉有咽喉是不是强硬,可以抵御“狼”的撕咬?我们是不是也有“尖牙利爪”,可以反咬一口,反扑一下?

  关于WTO与我国的摩托车行业的关系,不少有识之士已经连篇累牍地论证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与利益同在了,再次赘述也不能跳出这个框框。笔者更为关心的是在WTO大家庭里国内不少城市的摩托“禁牌”这个“私生子”的存在地位。虽然它已经不能算是一个新话题,但在目前却更有迫切性,更为当紧。

  在摩托车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难以解决的却又确实存在奇怪现象。最被诟病的摩托“禁牌”便是其中的典型例子。从北京“禁牌”始作俑,几十年来,“禁牌”大军如滚雪球一般,大有方兴未艾之势,加上一些奋不顾身、跃跃欲试的新名单,年底兴许很有希望冲上三位数,以作为入世前的最后一个“礼物”?

  摩托车工业发展之路的曲折艰难是有目共睹的,尽管中国摩托车的市场拥有量已跃居世界第一;1200万辆的年产销量让世界为之侧目。但是,说到底我国的摩托车工业仍然是一个积弱而幼稚的工业,在国家的产业政策里是需要扶持、发展、壮大、提高的。近几年摩托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轮番出击、场场见红见血,情状十分惨烈。这正是摩托车生产企业在市场竞争规则尚不完善时为求无存,求发展的无奈之举。

  如果说市场上的拼搏是摩托车行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必然前熬,那么从斜刺里杀出的“禁牌”大军则无异于阵阵的飞来横祸。因为这种禁令是无规则可言、无道理可讲,感觉到的只是一种意志、一种霸道。此种横祸直接导致了众多摩托车厂商知趣地急流勇退,从城市市场杀向农村市场,打响了又一场“农村包围城市”的游击战。在这个低端战场上,为了降低成本而尽可能地降低质量标准,为了求得市场份额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利润甚至亏本流血。

  幸好,摩托车行业的企业家们做久了“小媳妇”,逆来顺受惯了,尽管“禁牌”令在大刀阔斧地横刀夺爱,一个又一个的“禁牌” 令总是能堂而皇之地顺产顺生,一路绿灯且愈演愈烈。更为孤独无助的是广大消费者,莫名其妙地被剥夺了骑摩托车在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家园行驶的权利,连个安慰自己的理由都没有。

  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难道我们忘记WTO?难道我们忘记了已经拿到了门票的WTO?

  在WTO大家庭里,遵从的是共同制定的规则,任何个人意志都无法强加到这个规则上。WTO强调的是成员国之间展开公平交易,实行公平竞争。WTO把消费者的权益奉为至高无尚,消费者的意愿是任何贸易法规都不能违背的。WTO无法让政府或要员在市场上充当主角,更不可能任其主宰。在WTO精神里,市场才是检验“真理”的地方。

  可以说,我们已经到了非常时刻,要踏进WTO的大门,我们至少还需要三个转变:一、政府、官员要转变角色、转变观念,要真正转变到市场经济的观念上,要真正地拉下架子,踏实有效地围绕市场经济运转。二、厂家、商家要转变观念,要少看人的面孔多看市场的真面目。要以市场经济主角的身份去争取、索要应有的政策、法规。要把市场法则奉为圭臬,不委屈求全,也不得任意胡为。既要壮大企业自身,更需强化产品质量,真正做到企业上档次、产品合标准。这个标准不再是只能适应国内的一个什么市场的标准,而是真正的国际标准。三、广大消费者要转变角色、转变观念。市场经济的最大优势就是给了消费者极大的权力,决定了市场的走向,决定了企业的生死荣辱。他们可以想买什么样的摩托车就买什么样的摩托车,要在城市里骑行就在城市里骑行,想去乡村里溜达就去乡村里溜达。这样,我们的摩托车工业就可以在WTO大家庭里有足够的“撕咬”能力、“抢食”能力,才能够真正的发展壮大。

  钟声已经敲响,大幕已经,舞台大得不得了;各种角色:市场的主人、主角、是该收拾好行头,准备粉墨去登场啦。去唱一出全新的戏、上好的戏。 




----
我是鬼~~~神的朋友!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