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评论空间>>【千秋岁---古今评论】>>【政史】>>儒的起源(二)

主题:儒的起源(二)
发信人: hsbd3210(小艾)
整理人: yerk(2003-03-22 19:35:48), 站内信件


      从前面的古文献考据中可以看到,“儒”是由巫祝演变而来,自然也非
常注重服饰的。
      而注重服饰的象征意义,正是因为早期巫祝史宗自身职业操持礼仪从而
形成的一种习惯,我们在各种介绍和资料中也能查到,在早期神秘仪式中,象
征了神灵的巫祝是要特别讲究服饰的象征意义的。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儒”所注重的服饰是很传统而且很有复古色彩的,《礼记•儒行》中记载过孔子自己的话也说,他年长后,在宋国居住,
“冠章甫之冠”,他的学生公西赤也说自己的理想是“宗庙之事,如会同,端
章甫,愿为小相焉”,这里的“章甫”是一种殷代的冠饰,在当时大概已经形
成了仪式上采用的礼仪之冠了,但它却是儒者的标志,以古代的服饰标志志向
和互相认同,据公孟子自己说,“君子必古言服,然后仁”。
     在当时的儒者看来,这种服饰上的仪式和象征,在社会中是对秩序的确
认,在个人是对嗜欲的制约,孔子就曾经回哀公说,服饰象征人的身份、修养
甚至状态,而象征又反过来制约着人的身份、修养和状态,通过这种“垂衣而
治”的象征系统,儒者就相信由此可以整顿秩序。
     所以,在《论语》、《礼记》中就有记载,儒士如孔子及其弟子确实是讲
很讲究服装样式的象征意义的,如吉日、丧事、大祭、平居的服装各有各式样,
他们还十分注重服饰包含的象征意义,在什么场合有什么样的颜色,且颜色本
身就有象征意义,他们很严格地遵循着这一套规矩。
      
     不过,这种观念在当时也招致了其他一些思想者的抨击批评。
     其中代表性的人物如庄子,在《庄子•田子方》中就讽刺过其中有
过分讲究服装而无实际才能的儒者,还有晏子、墨子等等。有个故事就说道,
当时庄子曾鼓动鲁哀公禁止无道而服其服者,于是便出现过“鲁国无敢儒服
者”,也因此可见,儒服是一种特殊的、有象征意味的服饰。儒士注重服饰的
延续在《史记》中引汉高祖刘邦的话说,“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
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可见,这个戴儒冠的习惯和传统一直到了秦汉之间
仍是儒者的标志。
     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说儒士看重的仅仅只是服饰,还有其他如仪式的方
位规则、象征以及其包含的知识等等方面,这些都很直接反映出孔子及其弟子
传播的儒家文化的思想和观念。













----
在你的生命中轻舞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