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kg2wto(123456ak)
整理人: air11(2003-04-04 11:32:41), 站内信件
|
转贴!
作为一名拥有本田CBR公路跑车的京车手,我业余时间除了驾车,还从事着一项“副业”,就是收藏中外摩托车刊物。
我的收藏经历始于1994年,那一年我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摩托车——幸福250。当时国内的摩托车刊物很少,似乎只有一家邮电系统主办的《摩托车》杂志,薄薄的一本月刊实在满足不了我对摩托车知识的渴求,于是我将目光转向京城的旧书市场,希望从那里寻找我所急需的精神食粮。
当时北京最大的旧书市场位于安定门外大街地坛公园内的一座运动场,每星期只有周末开市,我家离市场只有几公里的路程,于是每星期日骑上摩托车去书市淘书就成了我必做的功课。旧书市场上还真有我需要的书刊,不过国内的摩托车书刊、画册并不太多,倒是能经常见到港台、日本、欧美的同类刊物,这些外埠刊物内容丰富,印刷精美,让人大开眼界,自然成为我收藏的刊物主流。
两年后,书市迁到城南的潘家园,再后来又迁到更远的我家离位于城南的书市要有三十公里的路程,可以说横穿了北京市区,距离虽越来越远,但我仍然坚持每星期去一次,无论酷暑严寒、刮风下雨,真是做到了持之以恒,当然光有恒心还不够,还要感谢摩托车这一便捷快速的交通工具,本来坐公共汽车要倒三回车,花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现在跨上本田跑车只需20分钟就能到达,从而为我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收藏摩托车刊物不光要有恒心、耐心,还要有运气,运气不好时,一两个月也不见得碰上一本中意的刊物,运气好时又能一次搬回一大摞。我今年收获最大的一次是以三元钱一本的价格买回17本原价35港币的香港《机车同志》,都是崭新的,连塑料封皮都没开启。当然也有遗憾的时候,前年我在朝阳区的一个地摊上发现十多本日本的《摩托车》和《年轻骑士》,卖主开价十元一本,我当时身上没带多少钱,又由于日本的摩托车刊物也崇拜“大排量”,每本内容多达五、六百页,厚厚的十多本杂志摞起来有一尺多高,我骑着车又没带挎包,于是赶快回家取钱取包,半个小时赶回来后,那十多本杂志却被别人买走了,直到现在我想起这事还觉得“撮火”。收藏摩托车刊物偶然性很强,尤其是国外的刊物,好不容易碰上,如果不马上买到手,那么也许你以后也不会碰上这些刊物。
“功夫不负有心人”,七八年的辛勤耕耘使我的收藏越来越丰富,看看这些数字:国内的《摩托车》、《摩托车信息》、《中国机械》、《大众汽车》(摩托车版)、《环球摩托》等杂志我有近300本,香港的《劲车志》、《机车同志》、《亚洲机车》,台湾的《风火轮》、《流行骑士》、《摩托车》等有上百本,日本的《摩托车》、《年轻骑士》、《骑士俱乐部》、《摩托先生》、《防风镜》、《别册》等,欧美的《摩托车世界》、《摩托车驾驶》、《骑乘》、《澳洲骑士》等加起来也有上百本。别小看这些数字,据我所知,至少在北京,目前还不知有哪位摩友拥有这么多摩托车刊物,他们的车也许比我的好,但他们的精神食粮不会有我这么丰富。
拥有这么多摩托车刊物,使我眼界大开,我从中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从中了解全球摩托车的发展过程和趋势,从中结识了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摩托车迷,与他们一起分享拥有摩托车的欢乐。我不能再容忍国产摩托车低下的品位,我之所以毫不犹豫地将幸福250换为本田CBR公路跑车,无疑是受那些国外摩托车刊物的“诱惑”,因为作为一名摩托车手,我们又有多少青春可以等待?等待国产摩托车能一夜之间与国外名车看齐?对不起!不是我不爱国,我们已等得太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