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评论空间>>【虞美人---影视评论】>>关于《喜剧之王》

主题:关于《喜剧之王》
发信人: cannadeer(蕉鹿)
整理人: yerk(2003-03-01 10:46:59), 站内信件

前几日看周星驰的《喜剧之王》,虽然仍不乏周式的搞笑,但却无法让人彻底地一笑,总觉得被背后的什么东西哽住了,就此打住,留下那个不彻底的笑,继而生出一种绝望的不耐烦。
我相信这是一出悲剧——事实上,纯粹的喜剧是不存在的,而是都有一个悲剧的隐性结构,宿命般的。——不是古希腊英雄史诗般的悲壮,也非古中国文人“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感伤,而是一种“怨怨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的庶民的悲哀,来自底层的辛酸:流年似水,洗伤口的水,涓涓细流,流过的是丝丝隐痛。洗过之后,包扎起来,或许不久就愈合了,或许要好久才能愈合,或许永远也不能愈合也未可知;愈合后或许留疤,或不留,然而到底却是痛过的。庶民的悲哀大抵如此,也只能这样。这个时代有一种平庸的繁华,大开大阖大悲大喜之类不容易有,多的却是这庶民的苦乐,不管怎样,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沉重的负荷者。平庸常常并举,属同义连用,庶民大都庸俗。没有办法,官家堂皇隆重,精英清高自我,当然只有挟裹在柴米油盐中的小市民是庸俗的。理想或梦之类的未始没有,然而多半是留在伤口上了,新肉长起来后,就封在里面了,带是一辈子带着的,只是不重新撕开旧疮便永远也取不出来,然而就算是忍痛撕开了,只怕也已是血肉模糊,早变了形了。眼下不得不考虑的,诚如剧中周氏饰演的那个小演员一样,或许只是能否得到一餐盒饭果腹。周氏塑造的大都是这样的小人物,《大话西游》中确有一个上天入地的齐天大圣,但他从中置换出的,仍是一个凡人的七情六欲,从当年《射雕》是的“宋兵乙”到今日的“喜剧之王”,个中酸甜外人不得而知,但我相信那里面有一个隐喻。
结尾自然是皆大欢喜团圆乐——如果不是这样那就太残忍了些,弗洛伊德以为艺术是欲望在想象中的满足,演戏的看戏的概莫能外,因此,生活中得不到的,想象中再得不到,那可真是“无事的悲剧”了。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