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ly-bluesky(素面朝天)
整理人: ofnn(2003-02-27 15:08:45), 站内信件
|
2001年12月,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了“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而奋斗”的发展纲要。
历史上中部地区是由11个省区构成的,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中,中部地区已演变成6省区的概念,即: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原来划在中部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已划为西部省份。原来划归中部地区的黑龙江和吉林,在中央实施沿海大开放战略时,也已划归东部。最有趣味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因为靠海,所以东部大开放的时候,它划为东部;但它又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它又划为西部,所以有人笑侃广西是“忽东忽西”,“能东能西”。现在的中部只有6个省,人口总量占人口总数的25%,国土面积总量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0%,经济总量占中国经济总量的27%。你看看,10%的国土面积养育了25%的人口,生长出27%的经济总量,可以说这里的人们是勤劳的,这里的土地是肥沃的,这里的大自然赋予是丰庶的。中部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风水宝地,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盛产最完整、最发达、最古老的农耕文化。同时,中国...也是在中部地区书写下自己早期搏击风云、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历史。
所以,我以为江西提出“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口号,既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责任感,也表现出江西在中部地区改写自己落后历史的使命感。中部6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高有低,但是高低悬殊不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较量是重量级和轻量级之间的较量,按照奥林匹克的竞赛规则,它们是不在一个场地进行比赛的,而中部6省则大抵是在同一个起跑线,在同一个赛场、同一个规则下进行经济角逐。因此中部地区的经济博弈,中部各省之间的相互追赶,将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一部非常可看、非常有声有色的一幕大戏。
可以这么说,在这场戏中谁改革开放的力度最大,谁的经济发展得最科学,谁动员的人气最充分,谁凝聚的人心最集中,谁就可以在中部地区出类拔萃,鸿运当头。是否可以这么说,中部地区是很能检验决策者决策能力的地方,是很能检验当政者组织、动员群众的能力的地方。一句话,中部地区是可以检验政治家的地方。
同样,中部地区也是最能检验一个地区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是否走出历史困境,摆脱历史沉重羁绊,走向现代化的地方。中国古代有“逐鹿中原”的说法,而我们现在可以说,笑看中国新世纪改革开放风云,中部逐鹿是一个大舞台。
江西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由三个目标构成,一是“十五”时期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在中部6省中位次前移,现在是“十五”时期的第二年,形势是喜人的;二是到201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三是到205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这是实现真正崛起的时候。
江西“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口号,与党的...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完全衔接的。2000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江西当时只有近600美元,比全国低了25%。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在讲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时候,曾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现在建设的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我借用小平同志的这一表述方式:2000年的江西实际上也是一个不够格的小康水平。...同志说我们现在的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水平,他的这3点评价完全适用于江西。
江西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的发展目标,就必须要有一个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的时期,以缩短我们与别人差距,打牢我们的发展基础,进而与全国同步达到小康水平,我认为这个关键的阶段就是江西崛起的前两个目标,即:“十五”时期实现江西的主要经济指标在中部6省中位次前移,201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
我测算的结果是,如果江西这10年能像去年一样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后10年只要保持8%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就能与全国同步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的发展目标。
所以,江西的崛起事关江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大局,这一阶段是江西全面走向小康社会,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关键阶段,我们一定要在全省营造一个思崛起、谋崛起、促崛起、为崛起的浓厚社会氛围,这是江西在新世纪最重要的亮相,也是江西在新世纪的头20年中最重要的任务。
孟建柱书记在这个时候要大家读《重塑亚洲》这本书,实际上是要大家思考如何使江西经济的快速增长持续化。
思想不解放是要付出代价的。因此,当前提出坚持发展战略不动摇的问题很有远见,很有针对性,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
怎样谋求江西的崛起呢?我以一个学者的眼光发表自己的几点看法:
第一,江西要建立可持续快速增长机制。江西去年的增长速度达到了10.5%,但这个增长速度不能是短期的,不能是两三年的速度,这个速度必须可持续10年以上,我们一定要思考如何使江西经济快速增长长期化、可持续化。在江西经济正在形成快速增长势头的时候,孟建柱书记意味深长地向江西的各级领导干部推荐了一本书《重塑亚洲》。这本书是由一个美国人和一个印尼人合写的,书中研究了泰国经济和印尼经济在快速增长过程中崩溃的教训。两国经济充满了泡沫,在一场金融危机的打击下,整个经济倒退十多年,泰铢在7天时间贬值60%,印尼盾也是在一个星期之内贬值50%。东亚经济的发展速度曾经让世界瞠目结舌,但就是被一场经济危机给轻轻地打倒了,这个教训很是深刻。孟书记在这个时候要大家读这本书,实际上是要大家思考如何使江西经济的快速增长持续化,如何构建一种江西经济可持续快速增长的机制问题,只有建构这样一种机制才能产生一种内生的力量,以保证江西的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增长。
我理解这个机制至少要有这么四个功能,一是投资增长功能。众所周知,拉动经济增长要有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其中投资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力量,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投资的可持续增长来拉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二是技术创新功能。中国经济已经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在中国加入WTO的条件下,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更为巨大的变化,这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而且是一个竞争性不断趋于激烈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区域要在经济增长中赢得主动权,必然要在整个增长过程中不断提高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有技术创新功能。三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我们再也不可能像20世纪80年代那样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正在接受越来越严格的有关生态保护的法律约束和道德约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在生态协调的框架中,在生态平衡允许的范围内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良好的心理预期。一个地方一定要让投资者有良好的心理预期,使他们对这个地方的未来充满信心就敢投资;也一定要让消费者有良好的心理预期,他们有了良好的心理预期就敢消费。现在表现得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市场,当南昌市民对花园式城市的前景充满信心的时候,就会有追逐房地产高价格的消费热情和消费冲动。只有具备这四个功能,才能形成可持续快速增长机制。
第二,孟建柱书记最近有一个很好的命题———“坚持发展战略不动摇”。他指出: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坚定不移,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坚定不移,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和大力招商引资坚定不移。
我以为,只有坚定不移才能构建起可持续快速增长机制。在江西拉动经济增长的3架马车中,江西作为一个工业化还处在初级水平的省份,工业化程度不高,产业发展水平也不可能很高,不可能形成以出口需求为主导的增长机制。同时,江西又是一个劳动力低成本的地区,社会购买力不可能很大,也不可能形成以消费需求为主导的增长机制,所以我们的增长机制必然是以投资为主导的。在今天的中国有三个投资来源,一是国家投资,二是民间投资,三是外国投资。近几年来因为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投资的力度很大,但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毕竟是一个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可能长期实行。对于江西来说,最长远的、最具有保证性的是民间投资和外资。因此,江西必须坚持大开放的主战略,坚持建设“三个基地和一个后花园”,坚持大力招商引资,去动员民间资金和外商投资。
其次,坚定不移是很有针对性的。经过1年多的大发展和大开放,江西取得了很明显的成绩,但在工作中有可能也必然会出现某些不足。比如:在建设工业园区的时候,可能某些地方会有浪费国土资源的现象;在拍卖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制的时候,可能某些地方在改制过程中不够稳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甚至还有腐败问题,影响社会稳定;还有可能某些地方在引进项目的时候,引进了一些有污染的项目……
过去我们往往由于受自然经济思想和“左”的思想的束缚,对工作中出现的某些不足看得很重,很容易把局部的问题看成是全局的问题而惊惶失措,很容易站到人民群众改革开放创新精神的对立面上去指手画脚,甚至压制和否定。这个时候很容易产生流言蜚语,很容易发生无端争论,也很容易产生诬告。
在这种背景下,省委书记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大开放,实际上是对广大干部群众热情探索的一种支持。在全省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上讲到如何贯彻落实...精神,加快江西发展步伐的时候,孟书记的几段话在我听来非常亲切,也一定让许多人怦然心动。比如:他说千百万人的改革开放事业不可能没有一点偏差,当前要十分注意保护、爱护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开放的积极性,不因闲言碎语而动摇,不因困难干扰而妥协。这些话讲得多好!在社会大规模开放、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某些不足不奇怪,小平同志不是说错了就改过来嘛,什么事情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是不可能的,改革开放就是要有一种敢闯敢冒的劲头。
江西在历史上多习惯于求全责备。1997年江西也曾经发动过一次解放思想的大讨论,那场大讨论被称为“搅动思想”。当时的成效也非常明显,人民群众和广大干部改革开放的热情一下被调动起来,并迅速在国有中小型企业改革问题上形成了突破,许多地方拍卖国有中小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国有小型企业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当时山东诸城的经验给江西的干部以极大的刺激,也给江西的同志以极大的启发。我记得当时提出了很多精彩的口号,比如:“流转绝不等于流失”,即国有资产的流转不是流失。他们还提出江西要有“陈卖光”,“陈卖光”是山东诸城市委书记陈光同志的绰号,在他的改革勇气下,诸城的国有企业基本上改制完毕。实践证明陈光同志的做法是对的,江西当年改革的那股热潮也是对的。现在党中央提出要有进有退,国有经济就是要从一般性竞争性行业的大潮中退出来。...同志在...上作的报告中讲要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这就进一步证明了,这个改革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这场改革刚刚兴起,可能在某些局部出现了问题,又被某些人把这些问题看得太重了,看得太大了,迅速地提出不能“一股就灵”,不要“一卖了之”,并且把它们上升到全局的工作指导方针下发下去,使这场改革很快偃旗息鼓。直到4年之后,在前年兴起解放思想教育活动中,中小企业改革的问题才再一次摆上了议事日程,并且有了重大的突破。
但是在这4年当中,江西错过了多少机遇?这四年当中由于国有企业的继续亏损,我们事实上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又有多少?亏损其实是国有资产最大的流失!
我们为什么要为那种所谓抽象的保护国有资产的口号而津津乐道,而忽视国有企业现实亏损造成流失的严重现象呢?
思想不解放是要付出代价的。因此,当前提出坚持发展战略不动摇的问题很有远见,很有针对性,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
我们这一代和我们的下一代承担着改写江西历史的任务,要把近代以来江西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历史改写为与全国同步进入更高水平小康的历史,改写为江西走在全国前列新的发展的历史。
最后我想说这么几段话:江西在历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唐宋以来直到明代前期,江西的经济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近代以来江西才一步一步地衰弱。21世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江西能不能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的水平,江西能不能在205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历史同时把机遇和挑战放在了赣人的面前;
我们这一代和我们的下一代承担着改写江西历史的任务,要把近代以来江西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历史改写为与全国同步进入更高水平小康的历史,改写为江西走在全国前列新的发展的历史;
由此,展望未来,我们现在只是走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一部多幕的壮剧我们还是刚刚拉开帷幕。2002年的盘点是令人欣喜的,但是2002对于我们来说只是初步的胜利,开局的胜利催人奋进,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