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闽南风情>>【闽南风情】>>〖民俗风情〗>>【潮汕风俗文化】>>《潮汕风俗文化》之六

主题:《潮汕风俗文化》之六
发信人: forever()
整理人: icesnow1216(2002-03-22 11:45:16), 站内信件
  从古代至解放前,潮汕老百姓妇女(除少数后来讲文明剪短发外),
在出嫁之后就要打起脑后髻(潮语叫“打鬃”),表明她已是结婚了。
脑后髻因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以至来处不同而有几种形式:

  大后斗。清代有钱人家的妇女,尤其是年轻妇女,要打起“大后
斗”。所谓“大后斗”,就是头上正中至脑后有一面像船帆一样的半
圆形发式,要用很多小竹针把它夹住,并用很多比小指尖还小的小竹
圈套紧,保持其不斜不倒;存下的发尾在后面梳起,叫“后斗尾”。
两边的发要梳成橡两朵半髻。每天天将亮就要起来梳妆,至少要个多
钟头才能完成,然后用“劳蔸”(一种热带肉质植物)的粘液作为粘
发剂,脸上还要涂抹胭脂和挂耳钩。这种发型配上大彤衫裙及手镯、
脚环,以及缠足的三寸金莲,就是清代有钱人家妇女的典型服饰了。
在潮汕平原城乡,清代的较有古风人家中妇女是不少这装扮的。现在
潮剧中的《龙井渡头》中,还是这么打扮。

  牛角鬃。还有一种发型,就是把头发打成像一个牛角高高翘起。
这也是清代的一种年龄较大的妇女或山区妇女或媒婆的简便发式。它
比大后斗简朴得多,但不大高贵美观。

  免鬃。辛亥革命之后,妇女不必缠足了,有的已缠了足的就解开,
解开的足趾还不能完全复原,有的没有解开,但服装也与头饰没有像
清代那样讲究了。潮汕妇女的发鬃,改为在脑后把发束起,系上黑色
头绳寸长之后,只用一把寸多长的发匙横过,把其余垂下的发绕成髻
就成了。

  辫鬃。这种髻最为普通,也较小巧,费时不多,再插上鲜花或布
花,就很好看了。年较轻的妇女,见到归侨妇女后髻的变化,也仿效
流行起来,即是把发在脑后打成小辫子,再把小辫子围绕起来,成为
圆形,再用珠针穿紧,插上花,就显得年较轻了。

  三十年代,在归侨妇女中,有一种是把后髻打成像螺形一样,又
好看又方便,加上耳朵不是耳钩,而是圆珠形的,真有一番归侨味。

  解放后,潮汕老年妇女虽然还是守旧一套,但逐步也形成以一个
像龟壳的塑料髻套套上后髻,还有好多干脆剪成短发而不打髻的。这
样妇女的生活时间也就不会被打髻占去很多了,一早洗脸便梳一下头
发了事。当代的潮汕青年姑娘、老年妇女更不打髻,而追求发型的时
髦,配起现在流行的时装,结婚了与否没有什么发型的分别。

 

--
      想你                想你想你     爱         爱    爱你爱你爱你
      想你             想你      想你   你       你     爱你
      想你             想你      想你    爱     爱      爱你爱你爱你
      想你             想你      想你     你   你       爱你
      想你             想你      想你      爱 爱        爱你
      想你想你想你        想你想你          你          爱你爱你爱你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205.15]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