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ondyno(ondyno)
整理人: ondyno(2003-02-12 11:32:56), 站内信件
|
太爽了!我的目标就是做下面这篇文章里的……
北极圈里的难忘之旅
斯第沃特峡谷位于加拿大北极圈内一个地图上无法标出的遥远半岛上,那是一个砾石启迪地的地方,是不毛之地,也没有北极圈里居民们所熟悉的海豹和北美驯鹿之类的动物,那是两条冰川的终点处,但是,对于勇敢的攀登者来说,那却是无与伦比的。
加拿大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地域辽阔,风景如画。对于爱好山地旅行的人来说,北南纵贯加拿大的洛基山已无新鲜可言,而在北极圈内的大片峭壁和冰原才更有挑战性,更为刺激!斯第活特峡谷就是这么一个地方。
1998年初,以格里格为首的几们登山爱好者乘飞机赶到那里,选择攀登目标,几位勇于挑战的年轻人不约而同地盯上了一处直上直下的峭壁――那里的陡峭与高度在世上是少有的,只有美国加旅店的约色米特峡谷,巴基斯坦的卡卡拉科姆地区大绝壁,阿根迁的巴特格尼亚地区峡谷,格陵兰南部、南极大陆的“女皇之地”和巴非恩岛上的峭壁才可与之相比。这些地区,都许多年以前的冰川作用留下的陡峭地形。
这支探险攀岩队由7人组成,包括一位摄影师、一位录音师、一位电影制片人和一位向导。他们那堆如山的物资用品中有攀岩绳索、帐篷、驯鹿皮、海豹肉和空汽油桶等。几个人干净利索地用雪地摩托车装好东西后就向目的地进发了。
这是五月中旬的一天,加拿大的北极圈内还是冰天雪地。这支探险队不久就冒着暴风雪赶到了曾花费一个月时间从空中和陆地才确定的目标,那是以前没有名字的大石壁,队员根据它的外形决定叫它“大船峰”。
由于暴风雪太猛烈,几名队员只能躲在背风而建的帐篷里裹着鹿皮睡袋,嚼着生海豹肉度日。队员中的鲍尔与瑞克,遇到这种困境已不是第一次了。1995年初,他俩就曾被困在北极圈内的海滩上,仅靠几只鹅蛋和自己钓的生鱼充饥。一周后,一位猎驯鹿的人穿越冰区时发现了他们方才得救。
5月29日,已是他们离开“基地”克雷德河谷的第7天,风雪也基本停了,一行七人穿过冻得像镜面似的湖面,还有一座无名的小山峰,终于真正到达了“大船峰”的脚下。抬头望去,几乎每个人都会发出:“天呐,这可真是个奇迹!”的感叹,因为峭壁的高度虽然只有1510米,但从它的基底83米开始,上攀路线就极为陡峭,从840米开始往上,全是光秃秃的90度峭壁!
面对着绝壁,队员中的杰尔德显得最为兴奋,这位26岁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偏远地带的年轻人对攀岩、登山已到了着迷的境界,只要季节允许,他就会在周末开车出去一试身手。而阿里克斯与格伦已分别是39岁和41岁的“老牌”登山家了,他俩加起来算,已有50年的吉马拉雅山区和阿拉斯加地区爬山的经历了。马克与杰尔德在1997年就有惊人之举:他俩用25天的时间攀上了巴基斯坦嗣皮尔地区一座高达5920米的峭壁。
在以前空中观察的基础上,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大船峰”的绝壁上几乎没有任何棱角可供攀登者攀扶,这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考验。
几位勇敢的攀岩者们作出了计划:首先,把绳索等物资运到420米处,在那里的一块比较宽阔的台阶上设立帐篷基地。从那里再上攀,到达冰封湖面之上的725米处,在那里的一块大岩石下建立一个用石块围成的基地,然后向顶峰突击。在前期的空中侦察中,他们就圈定了从这座峭壁西北面可能上攀的路线。
在北极圈里,8月初之前,夏季是没有夜晚的,这真是攀岩的最佳时机。几位攀岩队员常常是24小 时不休息,不停地运送物资、上攀。
参加攀登的共有5人,他们行进的速度极慢,途中不断地有大块石头挡住他们,而且个个都是锋利无比的。在820米处,出现了一堵由花岗岩和生麻岩构成的岩墙,坚硬而光滑。上边没有任何自然形成的棱角可供手指和脚的攀附。几个人先用NUTS(一种攀登用具)抠住石缝,然后用脚踩住,身体紧紧地贴在又陡又冷的石壁上,几乎是一英尺一英尺地上攀。整整花了12小时,才攀上了大约60米的高度。
经过8天的攀登以后,5个人终于到达了事先空中侦察好的一块巨石上。他们在石缝上打了几个钢扦进去,挂起了帐篷,五条汉子在“半空中”整整睡了一天一夜。
歇过气来以后,格里格继续打头阵上攀,这位曾在喜玛拉雅山区多次遇险的攀岩勇士在这儿经历了自己一生中最为艰险的一幕。在连续干了9个小时以后,筋疲力尽的格里格在峭壁上已找不到一条可供打入岩锥的小石缝!其他几位同伴还在他脚下的30米处顽强地上攀着,一阵大风刮来,从上边吹下的雪块洒了格里格一头,他浑身一紧,贴到冰冷的石壁上,但却失去了重心!
格里格心里很清楚:如果此刻自己后仰下去的话,自己身下的一连串薄薄的NUTS肯定会都被拔出来,自己也必死无疑!正在此刻,似有“神助”――极地的阳光从云层中射出,雾气散去了许多,格里格的手指也灵敏多了,他迅速地调整了身体,保持了平衡,像壁虎一样四肢贴在岩壁上,几秒钟后,终于稳住了。
最后冲击顶峰的日子选定在6月24日,在此之前的4天中,五位攀岩勇士一直在峭壁上的帐篷里躲避冻雨、处理伤口、看书,度日如年。这次上攀,由年轻力壮的马克与杰尔德打头阵,找到牢固的打岩锥的缝后,就放下绳索,帮助下边的同伴上攀。
到6月25日上午10点,经过26个小时的攀登,阿里克斯、高顿、约翰、格里格和杰尔德终于攀上了最后一个陡壁,爬上了顶峰上的一个较缓的斜坡面。五位岩高手花费了十多天时间去对付垂直面,这下子终于可以在“平面”上活动了――而且在这从未有人迹到过的北极圈内的“大船峰”顶端!
几个人拥抱,在正午的阳光里尽情地分享着这北极圈内征服绝壁成功以后的喜悦。阳光洒在那身披雪花的峭壁上,五位攀岩健儿突然感到浑身的肌肉发疼,人也几乎瘫了下去,不过这战胜自我之后的巨大喜悦与自豪之情,若没有亲临其境,是永远无法体会到的。
---- 我不是在岩壁上,就是在通往岩壁的路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