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闽南风情>>【闽南风情】>>〖闽菜佳肴〗>>【泉州佳肴】>>闽南泉州饮食文化--一日三餐

主题:闽南泉州饮食文化--一日三餐
发信人: maxtsai()
整理人: icesnow1216(2002-03-22 11:59:45), 站内信件
泉州人的居家食俗,与我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均实行一日早、午、晚三餐制。作
为正餐的补充。还有点心,但各时期、各阶层有所不同。以永春县为例,在清末
至民国时期,为官“三餐三点”(早点、午点和晚点),十层“三餐二点”(早
点和晚点),庶民农忙时才多加“一点”(午点),穷人三餐难顾,不敢有点心
之奢想。

受本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制约,泉州人的饮食结构具有自己的地
方特色。主食原料为大米、番薯(也称地瓜)、大麦等。在安溪、永春。德化等
内地县,是以大米为主,而在惠安、晋江、南安等沿海县,则以番薯、大麦为主
。主食的制作方法有干饭、稀饭两种,以三餐皆稀为常,或一干两稀(中午或晚
上为干饭),或两干一稀(中午和晚上均为干饭)。泉州人还有个主、副食“二
合一”的吃法,即把蔬菜,海鲜、肉类等副食品直接与大米煮成咸饭(如高丽菜
饭、红膏母蟳饭、肉饭等)和咸粥(如花生仁粥、蚝仔昭、鸭仔粥等),吃起来
颇有地方风味。关于泉州人的主食原料,这里还应就番薯多说几句。番薯除了作
为三餐的主食,以及制作诸如薯粉糊、炸薯片等风味小吃外,还成为维系家乡和
境外、海外游子的精神纽带。家乡的亲友出境、出国探亲,所带的礼品中就有番
薯粉等。华侨回乡来,也要吃番薯粥、番薯汤。泉州侨乡的人民甚至认为,能在
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地生长着的番薯,哺育了他们旅居在境外、海外的乡亲们
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与性格,并克服种种困难,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
,迅速成长。而一旦事业有成后,当他们回想起以前家乡人民植番薯、喝番薯汤
的艰苦日子,又会激发起爱国爱乡之情,踊跃支援桑梓建设。想不到番薯这被视
为难登大雅之堂的粗俗食物,竟有如此丰的内化内涵。泉州城乡一般民众,旧时
俭朴,粗食淡饭,佐之物多是自家腌制的瓜菜和廉价的新鲜蔬菜、豆制品等,鱼
、肉、禽、蛋,往往要逢年过节才难得一尝,清道光《晋江县志》曾记载明代万
历进士杨廷相讲他“为诸生时,岁惟大麦及萝卜菜熟时一饱耳,余具枵然也”。
因此泉州俗谚有“死死六工尺,豆干、菜脯、(虫字旁一个宅)(即海蜇)”和
“日日酱瓜豆豉,终年不知肉味”之说。新中国成立后,城乡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逐步提高,今天的主食结构已以细粮为主,面食品也进入正餐。由于生活节奏的
加快,不少家庭以牛奶、豆浆、麦乳精、营养麦片等饮料,配以面包、油条或糕
点为早餐。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家庭饮食日渐讲究营养化和口味化。经济
条件较好的家庭,有时合家到饭店酒家进餐,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
迈思·晓峰
E-mail:[email protected]
ICQ:40123567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1.145.134]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