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闽南风情>>【纵情山水】>>〖闽南画册〗>>〖泉州风情〗>>◆泉州的中国之最◆>><<洛阳桥>>

主题:<<洛阳桥>>
发信人: kittyy()
整理人: lly(1999-11-10 23:59:41), 站内信件
洛阳桥: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位于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世界桥
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
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
,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
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


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大修有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飓风
、桥坏。郡守赵思诚修复;明宣德间(公元1426年-1435年)桥址下沉,潮至,
桥梁俱没。知府冯桢命郡人李俊育(即李五)僧正淳,增高三尺;万历三十二年
(公元1604年),地大震,桥梁倒塌,基址低陷,知府姜志礼修复;清雍正八年
(公元1730年)秋,桥崩,知县王之琦修复;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蔡延
锴军长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桥面增高2米。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严重破坏;1
993年3月-1996年10月,国家拨出600多万元专款,实施洛阳桥保护修复工程。现
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
1座石亭、7座石塔。

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
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即立于祠内,被誉
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

洛阳桥的建造,是对世界桥梁科学的一大贡献。由于当时洛阳江潮 狂水急,“水
阔五里”、“深不可址”,桥基屡被摧毁。造桥工匠创造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
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就是沿着桥的中轴线抛置大量石块,形成一条连结
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在上面建造船形墩。 同时采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妙法
,把一条条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架在桥面上。他们又在桥下养殖大量牡蛎,把桥基涵
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这就是造桥史上最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运用于桥梁工程的创举。洛阳桥的建成,不仅使洛阳
江天堑变成通途,对泉州海外交通事业的发展也起着重大的作用。

--
                          山无棱 
                          天地合 
                        才敢与君绝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170.12]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