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评论空间>>【千秋岁---古今评论】>>【讽刺】>>昔日英雄 精神永驻 今日现实 令人警醒

主题:昔日英雄 精神永驻 今日现实 令人警醒
发信人: chshw(阿敏)
整理人: yerk(2003-03-22 20:24:56), 站内信件

    没有人能够否认发生在 1964年 2月 9日 的那场无情的暴风雪。更没有人能忘记“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为保护公社的300多只羊群,与暴风雪进行英勇搏斗的动人事迹。相信记得小姐妹的真实名字的人不会太多,但她们令人不可忘怀的真实故事却曾经是影响和感染了不仅是两代人的,或许是更久远。。。

    有人说,上世纪60年代,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达茂联合旗发生的一件事使整个中国都为之感动的事。可以肯定地说剧作家赵纪鑫,定名为《草原英雄小姐妹》;文革期间,小姐妹变成了小兄弟、小兄妹的事,同样是鲜为人知的。也许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认识和感受了英雄,特别是昔日的英雄形象。是非功过,任人评说。然而有一点是必须正确认识和操作的,就是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历史的现实。。。

    历史有着惊人相似的一幕。。但也有着令人费解的答案。位于乌兰察布草原西端的达茂旗,是“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家乡。20年前,这里还是水丰草美的地方。去过的昔日英雄家乡的朋友都知道、看到了:达茂旗希拉穆仁草原上,极目所见,夏日里的草原竟是满目赤野,草色难觅。车挟尘而走,漫天乱飞的蝗虫,把前挡风玻璃撞成了“花脸”。偶见一丛绿草,但牧人告诉你那是有毒的狼毒草,牲畜不能吃,据说这还是草原退化的标志性植物。草原不长草,牛羊不上膘,成群的山羊骨瘦如柴,走路摇摇晃晃。扼腕不如思考,愤怒不如深省。。。。

    表面上看是由于超载过牧,不堪重负的草地无力固土蓄水,其实真正的祸首并非牛羊而是人。日益膨胀的牧区人口需要更多的牛羊来养活、来奔小康,因而追求“头数畜牧业”成为牧区一贯而无奈的做法。但这种以掠夺资源为基础的粗放型生产模式不但难以使牧民致富,而且正在毁灭美丽的家园。我们不免要问,英雄的家乡就是这样了吗?那将来会怎么??

    当今最时尚的语言,我认为一定是环保!即使是全球在反恐,表现在意识形态的东西,归根是经济的动力。最终为了资源!!因为只有这些不可再生或罕有的能源,才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小姐妹的家乡和中华大地一样,进行着可喜的历史性嬗变,但我们仍是面对现实,警醒未来!!!……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