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irken(长缨在手)
整理人: airken(2003-02-09 16:34:33), 站内信件
|
首先解释一下,我并非如鱿鱼丝所言'熟悉广州地区商业行为和行规”,码这贴只是聊发对足球职业化的一些思考,为此,我会做一系列的深入讨论。发此拙文,如能抛砖引玉,则吾愿偿矣 。
从人民网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对“政府介入”这种伪职业足球的思考和声讨。窃以为,曾经作为中国足球本世界末最辉煌最耀眼的足球俱乐部大连万达的退出,当为中国泡沫式职业化足球运动崩溃的开始。因为在中国足球职业化初期,万达集团从以及其背后的以薄熙来为代表的大连市政府造就了“城市足球”在中国的神话,据我所知,“足球是城市的一张名片”的始作俑者就是大连。它的退出,标志着中国职业足球大半截身子已经入土了。(也许你也可以说此次退出是万达集团出于边际效益的商业考虑,没错,但,如果足球俱乐部是一个会下金蛋的鸡,主人家为何舍弃?)
10年的职业化的功败成过姑且不论,它到底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什么?这才是值得所有关心中国足球的人们所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以万达事件而言,仅仅不过是这一泡沫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则起源于中国式的所谓职业化根本就是一场痴人说梦般的天方夜谭!
问题来了:
第一个问题:球迷是不是足球的主人?!不是!在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市场上还根本不存在球迷的位置!就这一关键,我询问了大连方面的足记朋友,以大连万达为例,其主场大连人民体育场最多也只能容纳三四万观众,以75%的出
席率计算到场观战的也就两万人左右,算上各种招待票、人情票、关系票,平均每场的门票价格也就20元,有的还不到10元。换句话说每月两场主场的比赛,球迷只能为球队提供大约80万元的经济收入,一年还达不到1000万,如果再扣除场地费用、保安费用、宣传费用、税收等等,真正到球队手里的不足500万!知道养活一只球队要多少钱么?至少3000万!尚且够不上一个零头。
(这样算来,在大连这个足球城尚且如此,广州足球这个破落户更是举步维艰,我依然记得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谢亮一句无奈的调侃:行公园嘅人都多过去越秀山睇波嘅。球队成绩不理想,球市黯淡,是影响企业接手广州足球的最大障碍。)
第二个问题:企业是足球的主人吗?也不是!中国足坛一年发生的经济活动总价值绝对可以用数十亿计!这几十个亿最终是以赞助、广告、捐赠等形式转嫁到热爱中国足球的企业身上的。中国的企业带着一身的热情义无返顾地扎进了这个泥潭,他们天真地认为自己是足球的主人,哄抬球员身价,行贿官员裁判,把绿荫场上的体力与智慧之争变成了场外的钞票大战!
一只球队为了打败另一只球队竟然不惜以一宿6000元的高价雇佣妓女款待对手的
主力队员,还恬不知耻地派专人为其站岗放哨!假球黑哨,这个本来市俱乐部经营者们自己孕育出来的妖怪,已经大口大口的吞噬着职业化足球,其一举一动的影响力远大于挥洒着支票本的老板们,它们已经成为了中国足球真正的主人。(稍有认识的球迷都会明白我并非耸人听闻,国力假球事件,渝沈之战,再加上就在广东的几只球队,如宏远,太阳神,松日等,其队内假球和赌波势力早已左右着球队的命运。
总而言之,“中国足坛的灰色收入形成于这些盲目拜金主义的倡导者,最终也毁灭了他们自己。
第三个问题:足协是不是足球的主人?这个问题实在是太抬举他们了,充其量他们也不过是一小撮靠挥舞足球大旗的乞丐而已。中国足球不可逆转的职业化道路决定了中国足球的未来取决于中国足球的市场,中国足球市场的金矿目前掌握在支持中国足球的企业家手中。在中国足球的职业化运动中,中国足协是落魄者,从1994年与国内第一只职业化队伍辽宁队争夺领导权,到1998年向延边、大连公开道歉,中国足协扭扭捏捏一百万个不情愿地走上了自己的不归路无间道。
是他们一手造就了国内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泡沫足球,今天,他们终于惊讶地发现,这些夹杂着假球黑哨、丑闻、铜臭的泡沫足球的滚滚洪水最终所要淹没的竟然是他们自己!
泡沫终究是泡沫,虚假的繁荣代替不了满目痍疮的现实。
中国足球职业化的问题并不在于应不应该职业化,而是在于应该怎样职业化,怎样在市场规则尚不健全的客观条件下避免足球职业化运动的崎型发展,而这一点恰恰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足球官员大人们所忽略的。追求短期效益、忽视造血机能、盲目拜金主义、贪图个人利益导致了足球职业化运动的泡沫化变形!
把话题收回来,广州足球,或者说是广东足球这个孤儿谁来照顾,谁来埋单?
谁又为中国足球的职业化负责?
迷吗?没钱!老板吗?没权!足协吗?没能力!
修改于2003/02/09凌晨1:2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