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uanyx(元耳)
整理人: yerk(2003-03-22 20:00:33), 站内信件
|
文凭也时尚
现代的年轻人爱追潮流,衣着住行无不以符合当时的风尚为荣,认为这样才够得上“新新人类”。而这时尚之风似乎也无孔不入,渐渐地在官场上时有耳闻,只不过在官场上浒、流行的是“文凭”时尚而已。
据《人民日报》报道: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有关部门对1297名干部档案中的学历进行重新审查,62名干部的文凭不予以承认,2人作假受到处理。一个小小的瓯海区就查处了这么多,那么大的中国会有多少呢,这个数字恐怕得让人大吃一惊。而在瓯海,这还不包括那些隐藏得好而未被查处的。
文凭也时尚,文凭被一些官员所“情有独钟”也是有其原因的。在高等院校里混个硕士、博士文凭,不但要以使自己面上增光、旁壁生辉,也可以为以后的加官晋级增添一个沉重的筹码,成为辉煌仕途的“敲门砖”。而当莘莘学子为了那一纸文凭而寒苦读时,这些官员却利用手中的权力,学费由公家代交,论文由秘书代写,考试由枪手代劳,在享受着优越的社会地位和资源的同时,轻松地把硕士、博士文凭揽入怀中,鱼和熊掌,一个都没少。而这种假的真文凭,不怕有人查档案,也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文凭热的兴起,一些高等院校恐怕是难咎其责的。一直以来,大学是传播文化、创建文化的圣地。然而,受利益的驱动,一些名校也不再是世外桃源了。一位法学专家直言不讳地说起他在参加京城某高样的校庆时,主持人光宣读副部级以上的校友及兼职教授名单,就长达半个小时。我想这座学校不可能真的增益出了这么多的副县长部级干部,学校那仰人鼻息,巴结奉承的心态也从此可见一斑。况且,官场历来是一个“大市场”,这也是以各种名目的以各级主要干部为主要对象的培训班、研讨班乃至研究生班如雨后春笋般的原因。而通过办班,学校可以增加“创收”,改善教师福利,官员可以面上增辉,这是双方皆大欢喜之事。
中国是个崇尚教育的社会,历来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说,而官员热爱学习,要增长知识,这本也无可厚非。但如些般地热爱学习,如些般地取得文凭,恐怕也令咱国人感到汗颜。这些泡沫文凭的如些滥发,也容易导致一个国家学历证书在社会上甚至在国际失去信用,严重损害了高等教育的形象。这些官员取得文凭后,当然可以升官加爵,也为一些心态不正者提供了更大的腐败空间。
文凭的确是受教育的标志,但外在的文凭也并不是内在才能的樗。对于政治人才的选拔,文凭也只是一个基本条件,而且更不会因为学历越高而能力越强。一个真正勤政为民者,不是靠一张硕士、博士文凭就能成就的,而是靠长久的历练与体悟、勤恳的实干和服务,靠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靠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而塑就的。在现在,那些“唯文凭越高即是才”和“文凭越高即是才”的唯文凭唯学历选拔人才,不但不能发现真正的人才,反而会刺激、助长弄虚作假的丑陋行为。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凭时尚似乎也可说是一种高雅的腐败。但既然是腐败就要进行反腐活动,否则它必然与其他腐败现象共生共荣。在《光明日报》上还看到过这样一条消息:去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填写大专学历以上学历的人比国家实际培养的人数多出60万人。这意味着持有假文凭的队伍是庞大的,而其中大多数是党政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文凭也时尚,而在官员中如此流行“文凭热”的道理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到了该抑制这种流行病的时候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