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评论空间>>【千秋岁---古今评论】>>【哲学】>>“恶德为了公益” ,还是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主题:“恶德为了公益” ,还是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发信人: aaaachi(拈花微笑)
整理人: yerk(2003-03-22 20:11:25), 站内信件
       “恶德为了公益” ,还是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财富如何积累?这是个古老而又时兴的命题,特别当前,更甚嚣尘上。一众位列《财富》榜的富人,如刘晓庆大姐姐,如杨斌准特区首长(指的是朝鲜新义州特区,不是我国的香港、澳门特区,同志们不要说我造谣),一个个被提进监狱享受大锅饭,过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全副武装保卫的幸福生活。据统计,《财富》上榜的中国富豪,“换手率”竟高达20%—40%,于是乎民众愤怒了,接着就有一批被富人收买的所谓专家学者,谴责现在普通民众的“仇富情结”高涨,要不得要不得。总结起来,专家意见就是:只能够让人家非法敛财,你平民百姓愤怒一点却不行。“只许州官XX,不许百姓XX”……唉,这词用得太滥,真不想用。

    其实,人们所仇视的,不是财富,而是某些人的财富积累方式。在社会的转型期,有一批所谓富人正是利用制度的缺陷,通过不道德的方式而致富的,已是不争的事实。正所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合法、合理、合乎人类普遍价值观的财富积累方式,并不会被大众所仇恨,正如同大陆的上上下下,对于李嘉诚同志除了佩服还是佩服,谁憎恨他了?当社会的制约功能出了问题,不追究其制度和执行上的原因,却拿老百姓来说事,这种专家,不是有问题,而是可恶。对于老百姓来,孔大圣人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即是说在积累财富的时候,正直有德的人首先谈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那些险恶小人则只谈如何增加利润,损人利已,假冒伪劣,破坏环境,无所不用其极。更不用说官商勾结,权力寻租了。

    谈到财富的积累方式,西方经济学界有一令人吃惊的观点,就是:私人恶德就是公众利益,即所谓“曼德维尔悖论”,他用《蜜蜂的寓言》作比喻,指每个人都应该去追逐利益的最大化,充分放纵自己的贪婪、奢侈、虚荣、自私这种传统道德禁忌中人性的缺点,按照私利的原则去追逐财富,才能从总体上去增加财富,才有经济的繁荣。在这里,可能传统的人伦道德和善行等理想人格,反而限制了经济的发展。按照曼德维尔的表述,一不留神,恶行竟然产生了善的结果。哈哈,是不是可以说:君子贪财,可以取之无道?

    且慢且慢。人如果作为纯经济动物,这种判断绝对正确,但人同时又是社会的动物。在西方伦理道德框架之下,这种抛却伦理道德的纯经济论断,或者还有市场,但现在已经随着安然、世界通讯等事件的出现,而在不断地修正中。何况在中国,作为生活在中国的道德伦理的基础之上的人,不能绕开社会伦理这个边界。我看没有谁会仇视财富,但财富的积累方式,却关乎社会公平与自由幸福。君子爱财,这没有问题;但取之无道,却是个大问题。当前,社会心理的整体失衡,已经不是一个纯经济学上的问题,而是与人人息息相关的人文主义的基本问题了。




----
评新旧更替,论风云变幻。   
【评论空间】 
特约评论员——拈花微笑(aaaachi)
编号:006  

http://photos.gznet.com/photos/1051824/1051824-R2hE$nRh5kRPs$fNfRGlM4knqrLk1r.gif

http://photos.gznet.com/photos/1051824/1051824-aVwNPEBggAP13drJwOAwBc29QP1FMI.gif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