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音乐天地>>● 吉他>>母带处理?还是用臭氧好~(2)

主题:母带处理?还是用臭氧好~(2)
发信人: tibetprincess(小T在2002)
整理人: tibetprincess(2003-01-31 00:10:12), 站内信件
   ===== 第二课 ======

    上节课,我简单谈了谈母带处理的基本概念、影响母带处理的一些主、客观因素和臭氧(OZONE)的基本功能(均衡和混响)。我们先巩固和复习一下:

    ·OZONE是一款运行于Windows系统下、DX平台上的音频效果插件,主要用于母带处理,但不等于说它只能做母带。目前流行的支持DX插件技术的音频混缩、处理类软件都可以直接调用它,比如SONAR、Cool Edit、Sound Forge、Samplitude2496、Wavelab、Cubase SX、Nuendo等等……

    ·OZONE有几大基本功能,包括:均衡、混响、电平标准化、抖动处理、多段激励、多段轻微延迟、多段动态、多段立体声扩展、总输入/输出电平调节等,模块化设置和作用,可以自由设置这些效果的开启、“SOLO(独奏)”或关闭,及作用顺序,办法是激活或关闭ACTIVE小灯。进入各模块的设置界面,点击相应名称前的圆按钮即可。任意一个设置界面中,点击GRAPH(流程图)按钮,即进入作用顺序设置界面,一幕了然,鼠标拖拉,弄起来非常方便。

    ·OZONE的界面很拽,但也很占屏幕,PC机显示分辨率在800*600以下的(含),在一些软件中基本没法操作。推荐显示分辨率:1024*768以上。

    ·OZONE的各大模块都可以调整输入/输出的电平,方法是:电平表的浅蓝色条框内,鼠标拖拉滑块。(其它效果界面里滑块的调整同理,注意:均是在条框内拖拉。)

    ·一些刚上手的朋友被其貌似强悍、眩目、众多的界面和按钮所迷惑,以为它的操作异常复杂。这个认识是非常错误的。习惯后,你将发现OZONE也不过如是乎,简洁、直观、方便的就象随地小个便一样。单纯的操作方面,高小文化程度的同学都可以玩转。

    ·不过要玩好,玩出大师风范,仅有高小文化程度显然是不够的。你至少要对音频的(动态)压缩、限制、均衡、谐波激励、数字音频的采样精度、采样率及其原理与转换(抖动处理)、声场、混响、电平标准化等概念有较深、较扎实、较正确的认识与实践才行。当然,你还必须要有一双不怕牺牲、甘受折磨的金耳朵。在此基础上,还要有专业、尽量专业或准专业的相关硬件设备。这三大方面,缺一不可。

    ·几个心急的同学课间休息的时候,强烈建议我把OZONE的安装原程序发放给大伙,此建议予以采纳,请同学们到下面这个地址自行摄取:http://www.miti2000.com/soft/ozone201.rar 注意:供且仅供内部交流,实话说,我也是穷人,人穷志短……泪……(OZONE的身价是:229美刀)

    好了,我们继续上课,接着讲讲OZONE的其它几项基本功能和特色。其实聪明的同学早就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鉴于目前的学生智力和素质普遍较高,我将不再罗里罗嗦,言简意赅的点到为止,实在是云山雾罩、不明所以的个别人,请私下向进步快的同学请教。

    3、最大化音量及抖动处理(电平标准化)(Loudness Maximizer/Dither processor)这个模块包括两部分看起来似乎关联不大的内容(图4):



图4

    左边部分是最大化音量(电平标准化),这个很好理解,也可以说这部分是个母带处理的整体限制器。限制(Limit)的概念我在很多文章里详细的阐释过,如果不明白,还可以参阅音频应用 胡戈 写的巨著《动态神功》(下面还将讲到多段动态。概念方面的复习,照此办理),再不明白,我个人建议你还是退学算了。限制不能顾名思义,很多时候,限制的用法是提升整体音量的(某一阙值以下的电平整体提升,但保证不出现电平过载),比如大名鼎鼎的WAVES的母带处理利器L2,就是一个典型的、效果出色的限制器。

    母带音量的标准化,是必须的,可以这么说,在保证不过载、不损失音质的基础上,成品音量越饱满越好。尤其是处理数字音频时。一些业余玩家弄出来的作品,连门外汉都能听出不专业,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整体音量偏小,或音量够大但声音“破”了(电平过载)。

    (在此插一句,压缩、限制这两大动态处理,原理和操作有异曲同工之处,使用起来,很有技巧性和拓展性,大伙都不陌生的另一个音频效果——门限,又称噪音门,gate,我认为就是压限的一个极端用法。)

    那位说了,既然压缩和限制异曲同工,为什么一般情况下不用压缩做最大化,而用限制呢?问的好!我个人琢磨,常规的、非极端的操作方式下,压缩本来就比限制复杂一筹,简单说,它是音量高的往下压;音量小的往上抬,以起到整体音量平均的目的,这在混缩时,针对某一声部非常必须和实用,但在母带处理时,这么干很不明智。为什么?文似看山喜不平,音乐也是,情绪的起伏很多时候是靠音量来推动或辅助进行的,你把音量都平均了,还起伏个头啊?当然,象重金属、电子舞曲等风格的音乐,本来就是一马平川,破罐破摔,那另当别论。还有一点,既然压缩高了一筹,那在设备制造、软件算法等方面就要多下点功夫,要复杂一些,众所周知,越复杂的机械或程序,BUG和缺陷就越多,投鼠忌器也是原因之一吧。(这一说有点牵强了,仅是个人臆断。)

    回到OZONE,我们来看看它的限制器(图4左边部分)。哇呜,很象Waves的L2嘛~Threshold是限制的作用值,简单说就是整体音量提升多少个dB。Margin是确定音量最大时的具体值(0dB当然就是最大化的音量了,但我不建议这么干,原因后面将说到)。Release是释放缓冲时间,关于很多音频效果在作用时的起始缓冲、释放缓冲,还有作用曲线(膝)等概念,N多人谈过N多次了,不重复。释放缓冲的时间值要仔细调整和试听,太短给人突兀、一惊一诈的感觉;太长则含混不清、使声音发飘。下面两个单选项:Soft Limiting和Brickwall,这可是L2没有的哦,顾名可思义,很形象,这就是传说中的“膝”了。一点小经验,想不顾一切的拼命提升音量,又担心声音破裂的人,最好用“砖墙(直角、硬性压制)”,反之……

   在分析图4右边部分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个概念:数字音频的“抖动(Dither)”。大伙都知道,高采样精度(位数)的数字音频在转为低采样精度时,总要损失掉一些采样“点”。那么,损失了一些点后,相邻的、间距拉大了的两点之间是直接连上呢?还是以某种类型和手段用更逼真的“曲线”连上呢?当然是后者更妥一些。这种使“直接连线”通过某种类型和手段而变为“曲线”或“波浪线”连接的手段,就是“抖动处理”。(这只是我个人的揣测和肤浅理解,欢迎批评指正)。

    我们在数字音频的录制时,为了更逼真的再现模拟声源,往往都采用高精度、高采样率,但如果成品要发布音频CD的话,就必须遵循CD白皮书1.0的协议标准,44100HZ、16位、立体声,所以就必须要做采样率、采样精度的转换。(很多时候,这种转换在多音轨混缩输出时由软件自动完成,比如Samplitude 2496,它自动进行采样精度的“抖动处理”,SAM 7.0有一个新功能就是采用了新型的技术,增强了“抖动处理”的质量。事实上,据我测试,它的6.X版本在此方面就比Cakewalk和SONAR高明了很多。Cakewalk和SONAR在录音时,就已经限制了这方面,而后默认按设置格式进行合成。)

    OZONE特地在音量最大化界面中单列出了抖动一项,令人耳目一新,这也是它除了界面和操作之外最大的特色之一。细想一下,母带处理,用的最多的,恐怕就是音量标准化和抖动处理了。臭氧把这两样集成到了一起,确实方便了用户,提高了干活的效率,老谋深算处,让人叹服。不仅如此,它还有DC Offset Filter(直流偏移调整)功能。

    经常看到一些新手询问关于消除直流偏移的问题。不过大多问的很业余,比如:“T老,我录音的波形明显偏离了横向的中线……”云云。直流偏移最大的不爽就是波形开始处和中间个别部分会有轻微的“噼啪”爆音。消除直流偏移,几乎所有的音频处理类软件都能做到。OZONE也提供了这一项,但我觉得实用价值不是太大,如果单纯做为母带处理来看。当成单独的音频效果插件,这个功能还是很有用的,尽管直流偏移并不经常出现(如果是专业的声卡,录制方式合理的话)。

   据我测试,个别声卡(包括3千元左右的中低档专业卡)和某些主板(比如XXX类型的主板)不能完美兼容的时候,很容易发生直流偏移的情况,另外,录制方式不当、输入电平过大(尤其是起始音)、极端效果添加不妥等情况都很容易发生直流偏移。

    OZONE的抖动处理,包括这么几项设置:

    Type:抖动类型,有2种类型可选,也可以不使用任何抖动类型。
    Shape:抖动形状,有Simple(简易直连)、Clear(空旷跳跃)、Psych(智能分析式)等几个选项。
    Bit Depth:抖动处理的采样精度,有8位、12位、16位、20位、24位等。
    Num Bits:字节数,有1、2可选。我个人揣测这是自动增加的采样点数(可能有误)。

    再右边,是直流偏移和抖动精度的实时指示器。

    下面是几个通用的标准按钮:Reset(复位)、History(操作历史)、Graph(呼出效果流程、作用顺序界面)、Opions(选项,公共设置,有一些设置项,一看就明白)、?(实时帮助),还有两个单选项,SOLO(该效果“独奏”)和Bypass(直通,该效果不作用)。这几个按钮和单选项都是所有效果(模块)都具有的。

    我们再看一下OZONE的整个大界面。最右边是输入/输出电平调节、指示器,刚才讲过如何调节了。最下面,左边也已经讲过,右边两个按钮,一个BYPASS,这是决定整个OZONE直通与否的,可以用来对比原声和用OZONE处理后的声音;一个PRESETS,点击后,呼出预置窗口,可以选择厂家给出的一些预置方案,同时,这里也可以进行各种预置和定制的管理、维护。

    好,这节课讲的内容不多,但很重要,相对有点艰深,不太好理解。软件已经发放了,还有20分钟的时间,同学们自行摸索一下,有什么问题,请及时提出。

    下节课,我将讲述臭氧另一罕见的超强功能——多段激励与轻微延迟,内容会更加深奥,请大家做好心理准备。课下请复习和掌握有关音频谐波、延迟、分频点等基本概念。另外,一贯使用软件BBE来做激励的同学,请把该垃圾无情的删了吧。


----
攻打冬宫的战斗准备的怎么样了?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