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旅 游>>神州旅游(游记/功略)>>西南篇(渝、滇、黔、川、藏)>>西游记>>西游记--raycat>>西游记(四十)--鸣沙山傍月牙泉(丝绸之路篇)

主题:西游记(四十)--鸣沙山傍月牙泉(丝绸之路篇)
发信人: raycat(爱流浪的小肥猫)
整理人: jaja(2003-01-30 08:34:22), 站内信件

鸣沙山傍月牙泉
包含精美图库和flash地图的豪华版请到 http://www.rayeye.net


5月15日  晴  乌鲁木齐--敦煌(红柳园)  2198次火车  825公里  红柳园-敦煌市长途汽车  130公里  累计11048公里
    昨夜23点28分的火车,虽是普慢也不是站站停,早上7点半经过哈密也只停两分钟。中午12点08分就到达了敦煌站,这里已经是甘肃的境内,是我们西行的第五个省份。

    火车站并不在敦煌市附近,而是在130公里外的一个叫红柳园的地方,因为来敦煌旅游的人多了,所以干脆把这车站叫敦煌站,这就使人产生误会了,以为一下火车就可以到市区,自助旅行的就要特别注意了,要是选择了凌晨经过敦煌站的班次就不方便了。

    火车站旁有长途汽车,红柳园是一个很小的地方,这里附近也没什么地方可去的,所有下火车的旅客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地-敦煌。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飞驰,两旁是寂寞而干燥的戈壁,头顶是炎炎的烈日,连风吹进来也是热辣辣的,但2小时后到达的敦煌市,却渗着一丝一丝的清凉。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西部,是甘肃、青海、新疆三省的交汇点,古为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的咽喉。东邻安西,南接阿克赛,西北接新疆,地处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地带。是丝绸之路河西道、羌中道(青海道)、西域南、北道交汇处的大边关要塞。从敦煌东北行过安西,为通向中原的河西走廊;西出阳关,沿丝路西域南道与新疆的若羌县相连;西北行出玉门关,沿西域北道可通往哈密和罗布泊;敦煌南行经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逾阿尔金山,则直达青海省的格尔木。

    丝绸之路进入新疆的三条路线,都以敦煌为出发点,不论东来或西去的商旅都经过敦煌,最初立郡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为汉河西四郡之一,史曾称“三危”、“瓜州”。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在这里相遇。

    我们找到了鸣山路汽车客运站旁的五环宾馆,房间干净宽敞,要说自己是中国人呀,外国人贵一点,这样才像话,要不然怎么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过还是被骗了,他们说有热水洗澡,晚上却说热水气坏了,不要看现在热得可以,到了晚上气温就下降很多,冷水冻得我直打哆嗦。

    敦煌除了莫高窟外,还有鸣沙山和月牙泉。鸣沙山,又称神沙山,沙角山,位于敦煌城南6公里处,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东西绵延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最高峰250 多米。鸣沙山有二奇:一是狂风起时,鸣声若闪电雷鸣,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二为鸣沙山白天被人从上践踏而下的沙,一夜之间会被风吹复原状。

    宾馆的服务员告诉我们,鸣沙山的景色黄昏最美,也没那么热,骑车30分钟就到,自行车每小时也是2元的出租费,自己骑车去更有意思。于是我们就坐在路边的店里,边喝着冰镇杏皮水边等太阳西沉,杏皮水冰凉透心,把我们此时的暑热驱出体外,我们休闲地看着路上的行人,唯一的工作就是等太阳下山,那种舒适的感觉就像回到了丽江和拉萨,不过手中拿的是冰镇杏皮水而不是咖啡或青稞酒。

    我们骑着自行车向鸣沙山走去,沿途也有不少的宾馆,建得很有丝路西域的特色,不过对于我们25元的房间而言超贵,有钱的不妨考虑。路上还会经过一个雷音寺,寺庙不大,只有1个正殿、2个陪殿,供奉佛、菩萨、罗汉、弟子塑像。正殿为大雄宝殿,殿内正中为一尊汉白玉佛像,高1米许,佛像两侧各塑菩萨一身,并有彩塑十八罗汉。

    继续前去,很快就到了鸣沙山,一看票价吓一跳,在乌市时听刘大叔说是25元,火车上听乘务员说是30元,听长途汽车司机说是35元,听宾馆服务员说是40元,我心里也知道现在可能不止这个价了,但没想到已经是涨到60元。

    我想,怎么大一个的沙漠,你没可能全围起来吧,我就沿着围墙向左骑去,LC说没兴趣,自个玩去了,我一人独自在沙地上骑行,很快就没有围栏了,我把自行车藏好,直接就走进了鸣沙山。

    山峦摇摆的鸣沙山,有如一匹飘动的柔软丝绸,山坡上的沙浪如轻波荡漾的涟漪。沙粒吸脚,突然童心萌发,把鞋脱下别在腰间,尽情地在沙中打滚。一队骆驼队从远处的山下经过,在夕阳下的沙漠里拖着长长的影,如诗如画的丝绸之路图。但现在还有骆驼商队?莫非是海市蜃楼?但一阵阵清脆的驼铃声又是那么的真实。

    我一路奔过去,可绵绵细沙并不好走,深一脚,浅一脚的,我还挥动衣服怪叫,哈哈,要是有一把波斯弯刀,就像打劫商队的强盗了。驼队听见了,还和我挥手,看来不是海市蜃楼。但我走近才发现他们也是游客,在正门口租骆驼走进鸣沙山,我因为从别处逃进来的没看见,才误会了是骆驼商队,有些失望。

    走进鸣沙山,才发现这里的沙丘更高更陡,就算是手脚并用,也会进一步退半步,为了方便游人爬上去,这里搭有木梯。登高一看,后面还有更高更多连绵起伏的沙丘,极目远眺,天地豁然开朗,心胸顿时开阔,那一道道沙峰在夕阳的照射下,就像大海中的金色波浪,气势磅礴,汹涌澎湃。

    下山坐在滑沙板俯冲而下,近60度的坡度让滑沙板如箭一样飞下,充分感受到速度的快感,如果技术够高,站于滑板上俯冲,刺激不亚于冲浪,但要在近200米的大斜坡上站着冲下去,少点勇气都不行,不过是绝对安全的,有细软的沙粒保护,就算是从山上滚下去也无恙,一但玩过,肯定会乐此不疲的。

    如果多人同时结伴下滑,引动流沙疾速下跌,就见沙浪滚滚,犹如山洪奔泻。还会听到轰轰隆隆的响声,似敲锣打鼓,又像笙笛吹奏,令人惊心动魄而又回味无穷。

    太阳一点一点地西沉,阳光只能够照射到沙丘的一面,我从山脊走向月牙泉,山峰如刀刃,我两只脚分别走在山峰的两边,一面因为还有阳光的照射,沙粒滚烫滚烫的,另一面因为背光,竟然是冰冷冰冷,短短的20公分的距离,差别是如此之大。我的两条腿,一只在烈焰中,一只在冰河中,感觉好奇怪和特别。

    顺坡飞奔而下,只觉两耳生风,身轻如燕,顺势跳起,竟如驾空驭虚,飘飘然羽化成仙的感觉,回头一望,冲下来的每一跳都有十步之宽,十分过瘾。在这沙漠当中,居然还有一扎草单独生存其中,生命力顽强得令人敬佩,我把余下的一点水都灌溉给它。

    山脚下就是波光粼粼的月牙泉,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四周芦苇环抱,水面酷似一轮弯月躺在沙中,因而得名。月牙泉旁有一仿唐阁楼,令恬静而孤独的月牙泉有点生气。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在蒸发量是降水量48倍的大漠,四面环沙,历经两千年而不竭,令人称奇叫绝,当之无愧的沙漠第一泉。

    关于月牙泉、鸣沙山的形成,还有一个故事:从前,这里没有鸣沙山也没有月牙泉,而有一座雷音寺。有一年四月初八、寺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善男信女都在寺里烧香敬佛,顶礼膜拜。当佛事活动进行到“洒圣水”时,住持方丈端出一碗雷音寺祖传圣水,放在寺庙门前。忽听一位外道术士大声挑战,要与住持方丈斗法比高低。只见术士挥剑作法,口中念念有词,霎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黄沙铺天盖地而来,把雷音寺埋在沙底。奇怪的是寺庙门前那碗圣水却安然无恙,还放在原地,术士又使出浑身法术往碗内填沙,但任凭妖术多大,碗内始终不进一颗沙粒。直至碗周围形成一座沙山,圣水碗还是安然如故。

    术士无奈,只好悻悻离去。刚走了几步,忽听轰隆一声,那碗圣水半边倾斜变化成一弯清泉,术士变成一滩黑色顽石。原来这碗圣水本是佛祖释迦牟尼赐予雷音寺住持,世代相传,专为人们消病除灾的,故称“圣水”。由于外道术士作孽残害生灵,便显灵惩罚,使碗倾泉涌,形成了月牙泉。

    传说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信,原来的雷音寺的确是被沙漠所淹没了,刚才在路上看见的是近年才重建的。现在的月牙泉也开始出现了泉水下降的情形,水文专家说根本原因在于地下水大量开采,地表植被退化,生态环境恶化,希望经历了两千年沧桑的月牙泉不要从此淹没。

    回到旅店找到LC,一起去到阳光东路的夜市,有很多的丝绸之路工艺品卖,还有著名的夜光杯,价钱还很便宜,不过觉的假,又不会分辨,没敢买。买上一支葡萄酒就在街上的小店里喝,没有豪华的装修和悠扬的音乐,但我们今天玩得很开心,望着一弯明月,举杯畅饮,此情此景,真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呀。

乌鲁木齐-敦煌(红柳园)硬座火车票: 55元
红柳园-敦煌市长途汽车: 15元
鸣沙山月牙泉公园: 60元

住鸣山路五环宾馆: 25元

对于鸣沙山的鸣响之谜主要有三种解释:
一为静电发声。鸣沙山沙粒在人力或风力的推动下向下流泻,含有石英晶体的沙粒互相摩擦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即发出声响,响声汇集,声大如雷。 
二为摩擦发声。天气炎热时,沙粒特别干燥而且温度增高。稍有摩擦,即可发出爆裂声,众声汇合一起便轰轰隆隆地鸣响。 
三为共鸣放大。沙山群峰之间形成了壑谷,是天然的共鸣箱。流沙下泻时发出的摩擦声或放电声引起共振,经过天然共鸣箱的共鸣,放大了音量,形成巨大的回响声。

用瓶子装一些鸣沙山的五色沙子回去,就是很好的纪念品。

待续


----

 
欢迎光临我的网站   留言薄

精美旅游风光图片及精彩的第一手游记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