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闽南风情>>【闽南风情】>>〖民俗风情〗>>【厦门风俗文化】>>车鼓弄 ZT

主题:车鼓弄 ZT
发信人: gaosuiying(winchen)
整理人: qiusz(2003-01-27 12:43:16), 站内信件
车鼓弄 

同安车鼓又名“车鼓弄”或“弄车鼓”,是闽南特别是同安地区一种具有深厚地方色彩的民间娱乐形式,和安溪的采茶、龙海的锦歌并誉齐名。从前乡村的迎神赛会,农闲节日的庆祝活动以及婚闹洞房等喜庆日子,都很盛行。山野人家,乡村集镇,车鼓之音,四处可闻。 

同安车鼓这种文艺形式的来源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梁山泊好汉为了救宋江,化装表演各种杂耍,其中有两个人抬着一面大鼓,鼓里暗藏短兵器,边表演边混进法场,救出了宋江。这种说法和民间另一种文艺形式——“套宋江”的传说一样,都和“宋江”有关。另一种传说,说是新圩某村有一对老夫妻,开豆腐店,夜里磨豆闷得慌,老夫妇彼此编歌对唱,互相打趣,借以驱除疲劳。后来,邻居听老夫妇歌唱,觉得生动又饶有风趣,便纷纷邀请他们过家去唱。但原来他们是磨豆腐时唱的,到别处唱总不能背着笨重的石磨去。因此,老夫妻便想出一个主意,用斗篮代替石磨。石磨像个大鼓,故称“车鼓”。“车”是“车转动”的意思。“车鼓弄”就是抬着鼓,转动身子表演的意思。以后演唱逐渐从寅到室外,表演道具也就用轻便的篾篮代替笨重的石磨,并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独特风格的表演程式。 

同安车鼓弄表演的道具、乐器都比较简单。演员只有车鼓公和车鼓婆两人。车鼓公头戴瓜帽,身穿长衫马褂,手持会转动的特制长烟杆;车鼓婆上穿开襟红衣,下系黑色绸裙,右手拿折扇,左手捻手帕。两个抬着一个敞口向下,上用红布结朵大红花遮盖的篾斗篮,斗篮绑着两根用色纸条缠裹的细竹竿,演员把系在竹竿两端的红带子挂在肩上,抬起篮子转动身子,做“三步进三步退”的表演动作。表演者轻盈的体态、风趣的唱调主要是二胡、三弦、唢呐、笛子和拍板,结队行走时也可以锣鼓助乐。演员演唱的唱调常用民间流行的曲调,如东鼓调,四季歌调,更豉调,乞丐调等。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