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闽南风情>>【闽南风情】>>〖乡音乡琴〗>>南音三大组成部分 ZT

主题:南音三大组成部分 ZT
发信人: lon-lon(雨%风飘飘)
整理人: qiusz(2003-01-26 19:00:51), 站内信件
南音由“指”、“谱”、“曲”三大部分组成,“指”即“指套”,是一种有词、有谱、有指法的套曲,共约48套,每套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既可作演唱曲,也可作器乐演奏曲。
    “曲”也称“散曲”、“草曲”,这是南曲中数量最多,流传最广的部分,其数量约有千首以上。戏剧性的清唱曲叫“草曲”,唱词都是闽南土话。土话同雅词水乳交融,绝妙地抒发平民的情感,听来亲切,学来容易。
    “南音”曲词大体分为抒情、写景、叙事三大类,而“谱”则重于写景、抒情。“谱”则是器乐曲,附有琵琶指法,没有词,专供乐器演奏,共有16套。          

    “南音”的记谱方法也是以琵琶弹奏指法为主,其节拍分为“散板”、“七寮”、“宽三寮”、“紧三寮”、“叠拍”、“紧叠拍”六种。
    南音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谱”。这是描写花香鸟语、美好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标题器乐曲,没有曲词,如四大名谱《梅花操》、《八骏马》、《四时景》、《百鸟归巢》。
    南音的“谱”表达的是平民的喜好、平民的情趣,人类对于美的崇尚和追求,庶民的疾苦,劳动的艰辛;生者长别离,死者长已矣;诅咒战乱,期盼安宁;感叹险峻的高山,漂泊的孤舟,诉说缠绵的苦恋,聚散的悲欢;正义战胜邪恶,忠良战胜奸诈;眷恋生命,悲叹人生;大平凡而又大智慧。
    说它具有平民性,有史为证。清《泉南指谱重编》记载,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时任朝廷大学士的泉州安溪籍李光地“驰书征求故里知音妙手,得晋江吴志、陈宁,南安傅廷,惠安洪松,安溪李仪五人进京,合奏于御苑。管弦条鬯,声调谐和。帝大悦,除其官,弗受,乃赐以纶音曰‘御前清曲,五少芳贤’并赐彩伞宫灯之属归焉”。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