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评论空间>>【千秋岁---古今评论】>>【网络】>>从姜太公论三明到版主之道

主题:从姜太公论三明到版主之道
发信人: iodsy(怀念GIGI)
整理人: yerk(2003-03-22 20:28:44), 站内信件
    这些天评论空间风起云涌,物是人非,喜获拈花兄申请版副之位的消息,不禁乐不自胜,可惜代价却是笨笨的离去。其中牵涉的双方均有在下的朋友,况且自觉人微言轻,不便多谈,也请如空高抬贵手。

    刚才拜读了拈花兄的说话,大觉安慰,评论空间镇版之人非他莫属。的确,他在社区的资历不算深,但如此胸怀千军万马却锋芒内敛的人物,在社区也算是一流人物。我希望能以太公的论三明借花敬佛,也略表对评论空间的关心之情。

    太公曰:明罚则人畏慑,人畏慑则变故出。——反明罚也。明察则人扰,人扰则人徙,人徙则不安其处,易以成变。——反明察也。太公曰:明赏则不足,不足则怨长,明王理人,不知所好,而知所恶;不知所归,而知所去,使人各安其所生,而天下静矣。晋刘颂曰:凡监司欲举大而略小,何则?夫细过微阙,谬志之失,此人情所必有,固不许在不犯之地,而悉纠以法,则朝野无立人,此所谓以治而乱也。

    这是引用姜太公的话,就明罚、暗察、明赏等三明的反面而谈治乱。

    明罚,是说刑罚,管理得太严,动不动就罚。罚得严厉,大家都怕,但不要以为怕就可以吓住人,老子就提过这个原则:“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人到了某一个时候,并不怕死的,所以过分使人怕,反而容易出毛病,容易发生变乱。

    明察,凡事都对人看得很清楚,调查得很清楚。这就使人感觉到被扰乱、受干涉,为了避免干涉,于是逃避迁走了,不安其处,也容易形成社会的变乱,所以明察也有反的一面效果,因此中国的政治,过去总讲厚道,要宽容一点。

    明赏,动不动就奖励,这样好不好?奖励过头了也不好,人的欲望不会满足的,愈来愈不满足,一不满足就会发生怨恨了,最后便变成仇敌了。

    所以真正懂得道理的,对于干部的统率管理,能够做到没有好恶,过太平日子,达到平安两个字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太平。

    换句话说,反经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办法,正反两端,有如天平一样:只要有一端高一点,另一端就低一点,不能平衡,问题就出来了。

    最后引用晋朝名臣刘颂的话作这五个反面的结论。刘颂说:政府中负有监督责任的人,为什么只注意大的地方,而对于一些小的地方不去注意,因为每个人小的过错,偶然的缺点,或者忘记事情,这是人的常情,在所难免的,这不能算是犯了法,不应该将这类事情,列在不可违反的范围,而纠正处罚他,否则的话,政府机构和社会上,就不会有一个称得上标准的人了。这样苛刻的要求,就算不上是清明的政治,因为要求得太过分,反而造成了乱源。在一个单位中,领导的人,自己做到清廉,自己没有嗜好,是可以的,但要求部下,每个人都和自己一样,这就不行了,这就是“以治而乱”了。

    窃以为,治国治版有共通之处,治国治版有共通之处,以小见大以大鉴小,
均为可取。能著一方言论者就未必能做得好版主。古有流氓如刘邦,今有中庸如李光耀者却能治国安邦,希望拈花兄能成定海神针,容百川之流。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