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unlimited()
整理人: dl(2000-02-25 22:33:16), 站内信件
|
五 脂本与戚本
现行的《红楼梦》本子,百廿回本以程甲本(高鹗本)为最 古,八十回本以戚蓼生本为最古,戚本更古于高本,那是无可疑 的。平伯在数年前对于戚本曾有很大的怀疑,竟说他"决是辗转 传钞后的本子,不但不免错误,且也不免改窜"。(《红楼梦辨》, 上,一二六零)但我曾用脂砚斋残本细校戚本,始知戚本一定在 高本之前,凡平伯所疑高本胜于戚本之处,(一三五-一三七)皆 戚本为原文,而高本为改本,但那些例子都很细微,我在此文里 不及讨论,现在要谈几个更重要之点。
我用脂本校戚本的结果,使我断定脂本与戚本的前二十八回 同出于一个有评的原本,但脂本为直接钞本,而戚本是间接传钞 本。
何以晓得两本同出于一个有评的原本呢?戚本前四十回之中, 有一半有批评,一半没有批评;四十回以下全无批评。我仔细研 究戚本前四十回,断定原底本是全有批评的,不过钞手不止一个 人,有人连评钞下,有人躲懒便把评语删了。试看下表:
第一回 有评 第二回 无评 第三回 有评 第四回 无评 第五回 有评 第六回 无评 第六回 有评 第八回 无评 第九回 有评 第十回 无评 第十一回 无评 第十二回至廿六回 有评 第廿七回至卅五回 无评 第卅六回至四十回 有评
看这个区分,我们可以猜想当时钞手有二人,先是每人分头钞一 回,故甲钞手专钞奇数,便有评;乙钞手钞偶数,便无评;至十 二回以下甲钞手连钞十五回,都有评;乙钞手连钞九回,都无评。
戚本前二十八回,所有评语,几乎全是脂本所有的,意思与 文字全同,故知两本同出于一个有评的原底本。试更举几条例为 铁证。戚本第一回云:
一家乡官,姓甄(真假之甄宝玉亦借此音,后不注)名 费废,字士隐。
脂本作:
一家乡官,姓甄(真○后之甄宝玉亦借此音,后不注)名 费(废),字士隐。
戚本第一条评注误把"真"字连下去读,故改"后"为"假",文 法遂不通,第二条注"废"字误作正文,更不通了,此可见两本 同出一源,而戚本传钞在后。
第五回写薛宝钗之美,戚本作:
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此句定评) 想世人目中各有所取也。
按黛玉宝钗二人一如娇花,一如纤柳,各极其妙,此乃 世人性分甘苦不同之故耳。
今检脂本,始知"想世人目中"以下四十二字都是评注,紧接 "此句定评"四字之后。此更可见二本同源,而戚本在后。
平伯说戚本有脱误,上举两例便可证明他的话不错。
我因此推想得两个结论:
(1)《红楼梦》的最初底本是有评注的。 (2)最初的评注至少有一部份是曹雪芹自己作的,其余或是 他的亲信朋友如脂砚斋之流的。
何以说底本是有评注的呢?脂本抄于乾隆甲戌,那时作者尚 生存,全书未完,已是"重评"的了,可以见甲戍以前的底本便 有评注了。戚本的评注与脂本的一部份评注全同,可见两本同出 的底本都有评注,又高鹗所据底本也有评注。平伯指出第三十七 回贾芸上宝玉的书信末尾写着:
男芸跪书一笑。
检戚本始知"一笑"二字是评注,误入正文。程甲本如此,程乙 本也如此。平伯说:"高氏所依据的钞本也有这批语,和戚本一样, 这都是奇巧的事。"(《红楼梦辨》,上,一四四零)其实这并非 "奇巧",只证明高鹗的底本也出于那有评注的原本而已。(高程刻 本合删评注)
原底本既有评注,是谁作的呢?作者自加评注本是小说家的 常事;况且有许多评注全是作者自注的口气,如上文引的第一回 "甄"字下注云:
真(?)后之甄宝玉亦借此音,后不注。
这岂是别人的口气吗?又如第四回门子对贾雨村说的"护官符"口 号,每句下皆有详注,无注便不可懂,今本一律删去了。今钞脂 本原文如下:
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谚俗口碑,其口碑排写得 明白,下面皆注着始祖官爵并房次。石头亦曾照样钞写一张。 今据石上所钞云: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 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适按, 二十房,误作十二房。今依戚本改正。)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保龄侯尚书令史 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住八房。) (适按,十八,戚本误作二十。)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紫微舍人薛公之后,现 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都太尉统制县伯王 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在籍。)(适按,在籍二字 误脱,今据戚本补。)
这四条注都是作者原书所有的,现在都被删去了。脂本里,这四 条注也都用朱笔写在夹缝,与别的评注一样钞写。我因此疑心这 些原有的评注之中,至少有一部份是作者自己作的,又如第一回 "无材补天,幻形人世"两句有评注云:
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
这样的话当然是作者自己说的。
以上说脂本与戚本同出于一个有评注的原本,而戚本传钞在 后。但因为戚本传钞在后,《红楼梦》的底本已经过不少的修改了, 故戚本有些地方与脂本不同。有些地方也许是作者自己改削的;但 大部份的改动似乎都是旁人斟酌改动的;有些地方似是被钞写的 人有意删去,或无意钞错的。
如上文引的全书"凡例",似是钞书人躲懒删去的,如翻刻书 的人往往删去序跋以节省刻资,同是一种打算盘的办法。第一回 序例,今本虽保存了,却删去了不少的字,又删去了那首"字字 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很好的诗。原本不但有评注,还 有□ '5c多回有总评,写在每回正文之前,与这第一回的序例相像,大 概也是作者自己作的。还有一些总评写在每回之后,也是墨笔楷 书,但似是评书者加的,不是作者原有的了。现在只有第二回的 总评保存在戚本之内,即戚本第二回前十二行及诗四句是也。此 外如第六回,第十三回,十四回,十五回,十六回,每回之前皆 有总评,戚本皆不曾收入。又第六回,二十五回,二十六回,二 十七回,二十八回,每回之后皆有"总批"多条,现在只有四条 (廿七回及廿八回后)被收在戚本之内。这种删削大概是钞书人删 去的。
有些地方似是有意删削改动的。如第二回说元春与宝玉的年 岁,脂本作:
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 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
戚本便改作了:
不想后来又生了一位公子。
这明是有意改动的了。又戚本第一回写那位顽石: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 不凡,丰神迥异,来至石下,席地而坐,长谈,见一块鲜明 莹洁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憎托于掌上 ……
这一段各本大体皆如此,但其实文义不很可通,因为上面明说是 顽石,怎么忽已变成宝玉了?今检脂本,此段多出四百二十余字, 全被人删掉了。其文如:
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说 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 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 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 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 不能见礼了。适问(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 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 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 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 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 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 '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 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到不如不去的 好。"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 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 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 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 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 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一〕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 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 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 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
这一长段,文章虽有点噜苏,情节却不可少。大概后人嫌他稍繁, 遂全删了。
----------------------------------------------------------------------- 输入:大脚阿土(bigfootR2)
--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202.106.25.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