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dy1230(伊洋)
整理人: winterbow(2003-01-31 23:17:24), 站内信件
|
如果说,曹雪芹就是贾宝玉的生活的原形。那么我是真应该重新的审
视这两位人物了。
扬淮古建筑,使我想起在红楼中给我印象最深之一的就是宝玉在查看
为秦可卿做棺材的木材的情节了。宝玉居然知道看衫木的颜色,纹络,重
量并且还敲击它,听木材的声音。这实在让我惊讶。在我看来,宝玉是一
个生活在养尊处优里的公子哥儿。如果是琴棋书画,玩物珍馈,花前月下
那应该是他的长项。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与他似乎毫无相关的一些生活
中的经验,他居然还是内行。
红楼一书里涉及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包罗万象的对“道具”的描写:
小从香料的制作,医药配方的施治逻辑,罗,锦,缎质量,成色搭配的描
写,晴雯补裘,珍玩古宝的知识,餐饭的小果,烹调制作,饮食营养,味
道搭配,酒的种类,饮酒的科学,茶道等等。大到房屋建筑,园林设计理
念,碑刻,石雕,树木花草等纭纭种种,无所不尽其极。其中都有极为合
理的说法,上好的经验。
在我看红楼之后,每逢食蟹就按红楼的方法用米醋配姜沫佐食,其味
果然别具一格。我无法找到什么菊花叶,桂花蕊合熏绿豆面洗去手上蟹腥,
但是其中的道理,我想一定很科学。现在在淮扬高级酒店里,食蟹之后用
绿茶水洗手。
如果说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人文历史,哲学宗教等是文人的天赋;
那么,对饮食,医药,园林,建筑,针纺等等生活知识的了解则是他人生
的升华了;他能揭示事态炎凉,官场风云,人际关系就已经是凡人不可及
的。
红楼中对诗,词(特别是对同一事物以不同人物的思维,风格去创作),
赋,对子,碑刻,牌匾,酒令,灯谜,小说,散文,曲,剧的创作,描述
已经使人荡气回肠,心旷神怡,眼花缭乱了。
红楼中最具神,灵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心态,运动的刻画以及对社会的
本质规律的认识,对不同阶层中的人际关系相互联系的描写和揭示。
红楼中,在曹雪芹的笔下,对百余人物的描写竟然无一“十全的完人”,
也无一“十恶不赦”的恶人。艺术的真实,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都合理的,
不露痕迹的融合于生活真实之中。
一切都象读者们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经历过的那样,合理的发展,演
绎。而其中的道理却要你慢慢的,细细的品味方能领悟。是云“满纸荒唐
言,一把辛酸泪。都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若去细细品味红楼中的人物,如同嚼槟榔,甘味无尽。
先道贾政。在无君臣场景的镜头中你可感受到他的喜,忧。你可以在
贾政被皇帝招了去,贾府上下一夜未睡好的场面;在贾政平日里说话的圆
完,得体中感觉到他修养成经过百思后的在宫廷中的官话;也可以在他平
日里行为举止中的礼节等等来感受仰人鼻息之屈和如履薄冰的小心翼翼。
你可以从贾政接人待物的言谈行为中感觉他注重官场之间的周旋,维持其
官场的派系。对北静王待之以理,犹可。对官阶小于他的贾雨村采取放长
线的策略,经常的以小事相烦是一种交往的“高招”,在修建大观园时,
请贾雨村商议是假,保持密切才是实。对宝玉以学而优则仕的原则来管理,
完全是一个表面上严厉,而内心却是爱着宝玉的高官严父的形象。他是一
个注重封建官宦“礼节”的维护朝政,维护自己的丰满的儒官形象。
贾母,一个女人,母亲,祖母,荣宁两府之主。
她受着两府众人“满把青光护玉栏”的呵护,拥戴和景仰。她也施爱
于众人。她知道如何维护其子的官场,事业。识大体。言笑可掬,心中有
数。她溺爱宝玉,但晓得有所为,有所不为。她知礼教,施礼教。但不识
宝玉其心,最终害了宝玉。
。。。。。。
曹雪芹刻画富贵人物应该说得心应手。值得称奇的是,他居然能把村
姑乡妇的刘姥姥这个贫穷的小人物写得活灵活现。刘姥姥为攀附富亲戚的
计划谋略的心理描写和在实施中因势利导的灵活战术,合情合理。戏剧得
体。你说她在与贾母等人同席共餐为她们开心取乐的胜利者是贾母等人?
刘姥姥这个在故事中似乎无关轻重的人物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天降中国文学重任以曹雪芹者,乃是我国文学历史中之大幸也。
想来,从贾宝玉到曹雪芹。曹雪芹在的人生经历,人生的积累,人生
沧桑的转变的过程中,一定经历了不凡的痛苦和坎坷,经历了如火,荼的
涅盘。
《红楼梦》是一部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在其全盛时期里社会生活的画
卷,一部大百科全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