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eng_xy()
整理人: dl(2000-03-08 00:26:03), 站内信件
|
(七)《红搂梦》底风格
上篇所说有些偏于考证的,这篇全是从文学的眼光来读《红楼梦》。原来批评文
学底眼光是很容易有偏好的,所以甲是乙非了无标准。俗语所谓,“麻油拌韭菜
,各人心里爱”;就是这类情景底写照了。我在这里想竭力避免那些可能排去的
偏见私好,至于排不干净的主观色彩,只好请读者原谅了。
平心看来,《红楼梦》在世界文学中底位置是不很高的。这一类小说,和一切中
国底文学——诗,词,曲——在一个平面上。这类文学底特色,至多不过是个人
身世性格底反映。《红楼梦》底态度虽有上说的三层,但总不过是身世之感,牢
愁之语。即后来底忏悔了悟,以我从楔子里推想,亦并不能既去东方思想底窠臼
;不过因为旧欢难拾,身世飘零,悔恨无从,付诸一哭,于是发而为文章,以自
怨自解。其用亦不过破闷醒目,避世消愁而已。故《红楼梦》性质亦与中国式的
闲书相似,不得入于近代文学之林。即以全书体裁而论,亦微嫌其繁复冗长,有
矛盾疏漏之处,较之精粹无疵的短篇小说自有区别。我极喜欢读《红楼梦》,更
极佩服曹雪芹,但《红楼梦》并非尽善尽美无可非议的书。所以我不愿意因我底
偏好,来掩没本书底真相。作者天分是极高的,如生于此刻可以为我们文艺界吐
气了;但不幸他生得太早,在他底环境时会里面。能有这样的成就,已足使我们
惊诧赞叹不能自已。《红楼梦》在世界文学中,我虽以为应列第二等。但雪芹却
不失为第一等的天才。天下事情,原有事倍功半的,也有事半功倍的。我们估量
一个人底价值,不仅要看他底外面成就,并且要考察他在那一种的背景中间成就
他底事业。古人所说“成败不足论英雄”,正是这个意思了。
至于在现今我们中国文艺界中,《红楼梦》依然为第一等的作品,是毫无可疑的
。这不但理论上很讲得通,实际上也的确如此。在高鹗续书那时候,已脍炙人口
二十余年了。自刻本通行以后,《红楼梦》已成为极有势力的民众文学,差不多
人人都看,并且人人都喜欢谈,所以京师竹枝词,有“开口不谈《红楼梦》,此
公缺典定糊涂”之语,可见《红楼梦》行世后,人心颠倒之深。(此语见清同治年
间,梦痴学人所著的《梦痴说梦》所引)即我们研究《红楼梦》底嗜好,也未始不
是在那种空气中间养成的。
《红楼梦》底风格,我觉得较无论那一种旧小说都要高些。所以风格高上底缘故
,正因《红楼梦》作者底态度与他书作者底态度有些不同。
我们有一个最主要的观念,《红楼梦》是作者底自传。从这一个根本观念,对于
《红楼梦》风格底批评却有很大的影响。既晓得是自传,当然书中底人物事情都
是实有而非虚构;既有实事作蓝本,所以《红楼梦》作者底惟一手段是写生。有
人或者觉得这样说法,未免轻量作者底价值了。其实有大谬不然的;虚构很容易
,也并不可贵,写实貌易而实难,有较高的价值。世人往往把创造看做空中楼阁
,而把写实看做模拟,却不晓得想象中底空中楼阁,也有过去经验作蓝本,若真
离弃一切的经验,心灵便无从活动了。虚构和写实都靠着经验,不过中间的那些
上下文底排列,有些不同罢了。写生既较逼近于事实,所以从这手段做成的作品
所留下的印象感想,亦较为明活深切,即是在文学上的价值亦较高了。
《红楼梦》作者底手段是写生。他自己在第;回,说得明明白白:
“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使失真。”
“因见上面大旨不过谈情,亦只实录其事。”
《红楼梦》底目的是自传,行文底手段是写生;因而发生下列两种风格。我们看
,凡《红楼梦》中底人物都是极平凡的,并且有许多极污下不堪的。人多以为这
是《红楼梦》作者故意骂人,所以如此;却不知道作者底态度只是一面镜子,到
了面前便须眉毕露无可逃避了。妍媸虽必从镜子里看出;但所以妍所以媸的原故
,镜子却不能负责。以我底偏好,觉得《红楼梦》作者第一本领,是善写人情。
细细看去,凡写书中人没有一个不适如其分际,没有一个过火的;写事写景亦然
。我第一句《红楼梦》赞;“好一面公平的镜子啊!”
我还觉得《红楼梦》所表现的人格,其弱点较为显露,作者对于十二钗,一半是
他底恋人;但他却爱而知其恶的。所以如秦氏底淫乱,凤姐底权诈,探春底凉薄
,迎春底柔懦,妙玉底矫情,皆不讳言之;即钗黛是他底真意中人了;但钗则写
其城府深严,黛则写其口尖量小,其实都不能算全才。全才原是理想中有的,作
者是面镜子如何会照得出全才呢?这正是作者极老实处,却也是极聪明处,妙解人
情看去似乎极难,说老实话又似极容易,其实真是一件事底两面。《红楼梦》在
这一点上,旧小说中能比他的只有《水浒》。《水浒》中有百零八个好汉,却没
有一个全才,这两位作者,大概在这里很有同心了。至于俞仲华做《荡寇志》,
则有如天人的张叔夜,高鹗续《红楼梦》,则有如天人的贾宝玉。其对于原作为
功为罪,很无待我说了。
《红楼梦》中人格都是平凡这句话,我晓得必要引起多少读者底疑猜;因为他们
心目中至少有一个人是超平凡的。谁呢?就是书中的主人翁,贾宝玉。依我们从前
囫囵吞枣的读法,宝玉底人格确近乎超人的。我们试想一个纨绔公子,放荡奢侈
无所不至的,幼年失学,长大忽然中举了。这便是个奇迹,颇含着些神秘性的了
。何况一中举便出了家,并且以后就不知所终了,这真是不可思议,易卜生所谓
“奇事中的奇事”。但所以生这类印象,我们都被高先生所误,因为我们太读惯
了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引起不自觉的错误来。若断然只读八十回,便另
有一个平凡的宝玉,印在我们心上。
依雪芹底写法,宝玉底弱点亦很多的。他既做书自忏,决不会像现在人自己替自
己登广告啊。所以他在第一回里,既屡次明说。在第五回《西江月》又自骂一起
,什么“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这伯也是超人底形景吗?是决不然的。
至于统观八十回所留给我们,宝玉底人格,可以约略举一点。他天分极高,却因
为环境关系,以致失学而被摧残。他底两性底情和欲,都是极热烈的,所以警幻
很大胆的说:“好色即淫,知情更淫”;一扫从来迂腐可厌的鬼话。他是极富于
文学上的趣味,哲学上的玄想,所以人家说他是痴子;其实宝玉并非痴慧参半,
痴是慧底外相,慧即是痴底骨子。在这一点作者颇有些自诩,不过总依然不离乎
人情底范围。这就与近人底吹法螺有差别了。
依我的底推测,宝玉大约是终于出家;但他底出家,恐不专因忏情,并且还有生
计底影响,在上边已说过了。出家原是很平凡的,不过像续作里所描写的,却颇
有些超越气象。况且做和尚和成仙成佛,颇有些不同。照高君续作看来,宝玉结
果是成了仙佛,却并不是做和尚。所以贾政刚写到宝玉的事,宝玉就在雪影里面
光头赤脑披了大红斗篷,向他下拜,后来僧道夹之而去,霎时不见踪迹。(事见第
百二十回)试问世界上有这种和尚么?后来皇帝还封了文妙真人,简直是肉体飞升
了。.神仙佛祖是超人,和尚是人,这个区别无人不清楚的。雪芹不过叫宝玉出
家,所以是平凡的。高鹗叫宝玉出世,所以是超越的。《红楼梦》中人格是平凡
的这个印象,非先有分别的眼光读原书不可,否则没有不迷眩的。
在逼近真情这点特殊风格外,实事求是这个态度又引出第二个特色来。《红楼梦
》底篇章结构,因拘束于事实,所以不能称心为好;因而能够一洗前人底窠臼,
不顾读者底倡见嗜好。凡中国自来底小说,都是俳优文学,所以只知道讨看客底
欢喜。我们底民众向来以团圆为美的,悲剧因此不能发达,无论那种戏剧小说,
莫不以大团圆为全篇精彩之处,否则就将讨读者底厌,束之高阁了。若《红楼梦
》作者则不然;他自发牢骚,自感身世,自忏情孽,于是不能自已的发为文章。
他底动机根本和那些俳优文士已不同了。并且他底材料全是实事,不能任意颠倒
改造的,于是不得已要打破窠臼得罪读者了。作者当时或是不自觉的也未可知,
不过这总是《红楼梦》底一种大胜利,大功绩。《红楼梦》底效用,看他自己说
:
“……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
“只愿世人当那醉余睡醒之时,或浮华消愁之际,把此一玩。”
《红楼梦》作者既希望世人醉余睡醒之后,把此一玩,则反言之,醉睡中间的世
人,原不配去读《红楼梦》的;既曰“醒同人之目”,则非同人,虽得读《红楼
梦》,也是枉然的。这些话表面看来很和平,内里意思,却是十分愤激。
《红楼梦》底不落窠臼,和得罪读者是二而一的;因为窠臼是习俗所乐道的,你
既打破他,读者自然地就不乐意了。譬如社会上都喜欢大小团圆,于是千篇一律
的发为文章,这就是窠臼;你倔要描写一段严重的悲剧,弄到不欢而散,就是打
破窠臼,也就是开罪读者。所以《红楼梦》在我们文艺界中很有革命的精神。他
所以能有这样的精神,却不定是有意与社会挑战,是由于凭依事实,出于势之不
得不然。因为窠臼并非事实所有,事实是干变万化,那里有一个固定的型式呢?既
要落入窠臼,就必须要颠倒事实;但他却非要按迹寻踪实录其事不可,那么得罪
人又何可免的。我以为《红楼梦》作者底第一大本领,只是肯说老实话,早早做
一面公平的镜子。这个看去如何容易,却实在是真真的难能。看去如何平淡,《
红楼梦》却成为我们中国过去文艺界中第一部奇书。我因此有二种普通的感想,
觉得社会上目为激烈的都是些老实人,和平派都是些大滑头啊。
在这一点上,最早给我一种暗示的是友人傅孟真先生。他对我说:“《红楼梦》
底最大特色,是敢于得罪人底心理。”《红楼梦》开罪于一般读者底地方很多,
最大的却有两点:(1)社会上最喜欢有相反的对照。戏台上有一个红面孔,必跟着
个黑面孔来陪他,所谓“一脸之红荣于华衮衷,一鼻之白严于斧钺。”在小说上
必有一个忠臣,一个奸臣;一个风流儒雅的美公子,一个十不全的傻大爷;如此
等等,不可胜计。我小时候听人讲小说,必很急切地问道:“那个是好人?那个是
坏人?”觉得这是小说中最重要,并且最精彩的一点。社会上一般人底读书程度,
正还和那时候的我差不许多。雪芹先生于是很很的对他们开一下顽笑。《红楼梦
》底人物,我已说过都是平凡的。这一点就大拂人之所好,幸亏高鹗续了四十回
,勉强把宝玉抬高了些,但依然不能满读者底意。高鹗一方面做雪芹底罪人,一
方面读者社会还不当他是功臣。依那些读者先生底心思,最好宝玉中年封王拜相
;晚年拔宅飞升。(我从前看见一部很不堪的续书,就是这样做的。)雪芹当年如
肯照这样做去,那他们就欢欣鼓舞不可名状,再不劳续作者底神力了!无奈他却
偏偏不肯,宝玉亦慧,亦痴,亦淫,亦情;但千句归一句,总不是社会上所赞美
的正人。他们已经皱眉有些说不出的难受了。十二钗都有才有貌;但却没有一个
是三从四德的女子?并且此短被长,竟无从下一个满意的比较褒贬;读者对于这种
地方,实在觉得浑身不自在起来;后在究竟忍耐不住,到底做一个九品人表去过
过瘾方才罢休。我们在这里很可以估量作者底胆识,和读者底程度了。
但作者开罪社会心理之处,还有比这个大的。《红楼梦》是一部极严重的悲剧,
书虽没有做完,但这是无可疑的。不但宁荣两府之由盛而衰,十二钗之由荣而悴
,能使读者为之怆然雪而涕而已。若细玩宝玉底身世际遇,《红楼梦》可以说是
一部问题小说。
试想以如此之天才,后来竟弄到潦倒半生,一无成就,责任应该谁去负呢?天才原
是可遇不可求的,即偶然有了亦被环境压迫毁灭,到穷愁落魄,结果还或者出了
家。这类的酷虐,有心的人们怎能忍受不叹气呢?即以雪芹本身而论,虽有八十回
的《红楼梦》可以不朽;但以他底天才看来,这点成就只能说是沧海一粟,余外
都尽量糟蹋掉了,在文化上真是莫大的损失,又何怪作者自怨自愧呢!不幸中之大
幸,他晚年还做了八十回书,否则竟连名姓都湮没无闻了。即有了《红楼梦》,
流传如此之广,但他底家世名讳,直等最近才考出来。从前我们只知道有曹雪芹
,至多再晓得是曹寅底儿子(其实是曹寅底孙子),以外便茫然了。即现在我们虽
略多知道一点,但依然是可怜得很。他底一生详细的经历,依然不知道;并且以
后能知道的希望亦很少,因为材料实在太空虚了。我们想做曹雪芹先生年表,正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成功呢?
这半部绝妙的悲剧,为我们文艺界空前的杰作,但读者竟没有能力去赏鉴他,这
岂不是冤枉了?他们笃守他们老师太老师传授下的团圆迷,若不遵守这个,无论做
得如何好法,终究是野狐禅,不是正宗。他们对于这类悲剧下的批评,是没有收
梢。以为收梢非团圆不可,收梢即是变名的团圆,所以不团圆就是没有收梢了,
没有收梢便不成为正宗好书。这种的三段论法所以谬的地方,正因最先假定的前
提,便是痴人说梦;那么,以后当然全是一片梦话了。为什么收梢非团圆不可呢
?他们可有点说不出,大约只可回答:“自古如此不得不然耳!”这类习俗的见解
,何能令我们心服呢?
高鹗使宝玉中举,做仙做佛,是大违作者底原意的。但他始终是很谨慎的人,不
想在《红楼梦》上造孽的。我很不敢看轻他底价值,正因他已竭力揣摩作者底意
思,然后再补作那四十回。决不敢卤莽灭裂自出心裁。我们已很感激他这番能尊
重作者底苦心。高鹗既非曹雪芹,文章本来表现人底个性,有许多违反错误是不
能免的。若有人轻视高君续作,何妨自己把八十回续一下,就知道深浅了。高鹗
既不肯做雪芹底罪人,就难免跟着雪芹开罪社会了;所以大家读高鹗续作底四十
回大半是要皱眉的。但是这种皱眉,不足表明高君底才短,正是表明他底不可及
处。他敢使黛玉平白地死去,使宝玉娶宝钗,使宁荣抄家,使宝玉做了和尚;这
些都是好人之所恶。虽不是高鹗自己底意思,是他迎合雪芹底意思做的,但能够
如此,已颇难得。至于以后续做的人,更不可胜计,大半是要把黛玉从坟堆里施
出来,叫她去嫁宝玉。这种办法,无论其情理有无,总是另有一种神力才能如此
。必要这样才算有收梢,才算大团圆,真使我们脸红说话不得。即雪芹兰墅相见
在地下,谈到这件事伯亦说不出话来呢!
现在我们从各方面证明原本只八十回,并且连回目亦只八十,这是完全依据事实
,毫不掺杂感情上的好恶。但许多人颇赞成我们底论断,却因为只读八十回便可
把那些讨人厌的东西一齐扫去,他们不消再用神力把黛玉还魂,只很顺当的便使
宝黛成婚了。他们这样利用我们底发见,来成就他们师师相承的团圆迷,来糟蹋
《红楼梦》底价值,我们却要严重的抗争了。依作者底做下去,其悲惨凄凉必十
倍于高作,其开罪世人亦必—放心罢,在《红楼梦》上面,决不能再让你们来过
团圆瘾!
我们又知道《红楼梦》全书中之题材是十二钗,是一部忏悔情孽的书。从这里所
发生的文章风格,差不多和那一部旧小都大大不同,可以说《红楼梦》底个性所
在。是怎样的风格呢?大概说来,是“怨而不怒”。前人能见到此者,有江顺怡君
。他在《读红楼梦杂记》上面说:
“……正如白发宫人涕泣而谈天宝,不知者徒艳其纷华靡丽,有心人视之皆缕缕
血痕也。”
他又从反面说《红楼梦》不是谤书:
“《红楼》所记皆闺房儿女之语,……何所谓毁?何所谓谤?”这两节话说得淋漓
尽致,尽足说明《红楼梦》这一种怨而不怒的态度。
我怎能说《红楼梦》在这点上,和那种旧小说都不相同呢?我们试举几部《红楼梦
》以外,极有价值的小说一看。我们常和《红楼梦》并称的是《水浒》《儒林外
史》。《水浒》一书是愤慨当时政治腐败而作的,历以奖盗贼贬官军。看署名施
耐用那篇《自序》,愤激之倩,已说于词表。“《水浒》是一部怒书”,前人亦
已说过。(见张潮底《幽梦影》上卷)《儒林外史》底作者虽愤激之情稍减于耐庵
,但牢骚则或过之。看他措写儒林人物,大半皆深刻不为留余地,至于村老儿唱
戏的,却一唱三叹之而不止。对于当日科场士大夫,作者定是深恶痛疾无可奈何
了,然后才发为文章的。《儒林外史》底苗裔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广
陵潮》,《留东外史》之类。就我所读过的而论:《留东外史》底作者,简直是
个东洋流氓,是借这部书为自己大吹法螺的,这类黑幕小说底开山祖师可以不必
深论。《广陵潮》一书全是村妇谩骂口吻,反觉《儒林外史》中人物,犹有读书
入底气象。作者描写的天才是很好的,但何必如此尘秽笔墨呢?前《红楼梦》而负
盛名的有《金瓶梅》,这明是一部谤书,确是有所为而作的,与《红楼梦》更不
可相提并论了。
以此看来,怨而不怒的书,以前的小说界上仅有一部《红楼梦》。怎样的名贵啊
!古语说得好:‘物希为贵”;但《红楼梦》正不以希有然后可贵。换言之,那
不希有亦依然有可贵的地方。刻薄嫚骂的文字,极易落笔,极易博一般读者底欢
迎,但终究不能感动透过人底内心。刚读的时候,觉得痛快淋漓为之拍案叫绝;
但翻过两三遍后,便索然意尽了无余味,再细细审玩一番,已成嚼蜡的滋味了。
这因为作者当时感情浮动,握笔作文,发泄者多含蓄者少,可以悦俗目,不可以
当赏鉴。缠绵悱恻的文风恰与之相反,初看时觉似淡谈的,没有什么绝伦超群的
地方,再看几遍渐渐有些意思了,越看得熟,便所得的趣味亦愈深永。所谓百读
不厌的文章,大都有真挚的情感,深隐地含蓄着,非与作者有同心的人不能知其
妙处所在。作者亦只预备藏之名山,或竟覆了酱缸,不深求世人底知遇。他并不
是有所珍惜隐秘,只是世上一般浅人自己忽赂了。“知我者希,则我者贵”;这
句话亦是无可奈何的譬解罢。
愤怒的文章容易发泄,哀思的呢,比较的容易含蓄,这是情调底差别不可避免的
。但我并不说,发于愤怒的决没有一篇好文章,并且哀思与愤怒有时不可分的。
但在比较上立论,含怒气的文字容易一览而尽,积哀思的可以渐渐引人入胜;所
以风格上后者比前者要高一点。《水浒》与《红楼梦》底两作者,都是文艺上的
天才,中间才性底优劣是很难说的;不过我们看《水浒》,在有许多地方觉得有
些过火似的,看《红楼梦》虽不满人意的地方也有,却又较读《水浒》底不满少
了些。换句话说,《红楼梦》底风格偏于温厚,《水浒》则锋芒毕露了。这个区
别并不在乎才性底短长,只在做书底动机底不同。
但这些抑扬的话头,或者是由于我底偏好也未可知。但从上文看来,有两件事实
似乎已确定了的。(1)哀而不怒的风格,在旧小说中为《红楼梦》所独有。究竟这
种风格可贵与否,却是另一问题;虽已如前段所说,但这是我底私见不敢强天下
人来同我底好恶。(2)无论如何,谩骂刻毒的文字,风格定是卑下的。《水浒》骂
则有之,却没有落到嫚字。至于落入这种恶道的,决不会有真好的文章,这是我
深信不疑的。我们举一个实例讲罢。《儒林外史》与《广陵潮》是一派的小说。
.《儒林外史》未始不骂,骂得亦未始不凶,但究竟有多少含蓄的地方,有多少
穿插反映的文字,所以能不失文学底价值。《广陵潮》则几乎无人不骂,无处不
骂,且无人无处不骂得淋漓尽致一泄无余,可以喷饭,可以下酒,可以消闲,却
不可以当他文学来赏鉴。我们如给一未经文学训练的读者这两部小说看,第一遍
时没有不大赞《广陵潮》的;因为《债林外史》没有这样的热闹有趣,到多看几
遍之后,《儒林外史》就慢慢占优越的地位了。这是我曾试验过的不同于揣想空
论。
《红楼梦》只有八十回真是大不幸,因为极精彩动人的地方都在后面半部。我们
要领略哀思的风格,非纵读全书不可;但现在只好寄在我们底想象上,不但是作
者底不幸,读者所感到的缺憾更为深切了。我因此想到高鹗补书底动机,确是《
红楼梦》底知音,未可厚非的。他亦因为前八十回全是纷华靡丽文字,恐读者误
认为诲淫教奢之书,如贾瑞正照“风月宝鉴”一般;所以续了四十回以昭传作者
底原意。他所以在引言上说:“……实因残缺有年,一旦颠末毕具,太快人心,
欣然题名,聊以纪成书之幸。”可知高君补书并非如后人乱续之比,确有想弥补
缺撼的意思。所以他说:“大快人心”,“成书之幸”。但高鹗虽有正当的动机
,续了四十回书,而几处处不能使人满意。我们现在仍只得以八十回自慰,以为
总比全然没有好了;点。康君白情说得好:“一半给我们看,一半留给我们想。
”(《草儿》第三二页)这是我们底无聊的慰藉啊!
二二,六,二五,改定。
--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1.1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