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文以载道 名人观点>>大师十一 论著名篇(从俞平伯到张爱玲等人)>>俞平伯的著作>>俞平伯--红楼梦辨(五)上卷三(2)

主题:俞平伯--红楼梦辨(五)上卷三(2)
发信人: peng_xy()
整理人: dl(2000-03-08 00:25:24), 站内信件
    (F)宝钗与宝玉成婚。 
    (1)《红楼梦曲》—“都道是金玉奇缘,……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纵
 
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2”(第五回) 
    (2)第八回高本底回目,是“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 
    (3)同回宝玉到宝钗处,宝钗看他底那块玉,口里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
 
昌。”……驾儿嘻嘻的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
 
对儿!”宝玉拿宝钗底项圈看,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因笑问:“姐姐,
 
这八个字倒与我的是一对儿!” 
    (4)“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第二十二回) 
    (5)宫中所赐端午节物,独宝钗和宝玉一样。 
    (6)宝玉听黛玉提出“金玉”二字,不觉心里疑猜。 
    (7)宝钗因有“金锁是和尚给的,等日后拣有玉的才可配”等语,所以总远着
 
宝玉。 
    (8)宝玉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宝钗形容,比黛玉另有一种妩媚风流
 
,不觉就呆了。(以上四条,均见第二十八回)。 
    (9)薛蟠说:“从前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德才可配。”(第三十四
 
回) 
    (10)贾母道:“提起姊妹们,……都不如宝丫头。”(第三十五回) 
    (11)宝玉笑道:“……明儿不知那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儿两个呢!”见莺儿
 
娇腔宛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堪更提起宝钗来!(同回) 
    (12)第三十六回之目是:“绣鸳鸯梦兆绰芸轩。”事迹是宝玉睡了,宝钗代
 
袭人绣他兜肚上底鸳鸯。宝玉在梦里喊骂,“什么金玉姻缘!” 
    (13)王夫人托宝钗照应家务说:“好孩子,你还是个妥当人,……你替我辛
 
苦两天,照看照看。”(第五十五回) 
    (14)宝钗做的柳絮词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第七十回) 

以外提金玉之处尚多,零零散散,一时也举不尽。虽然宝钗宝玉·成婚,另有多
 
少困难,不易解决。但我们看了这些证据,就不得不承认作者或有使钗玉团圆这
 
个意思。若我们要做翻案文字,就先得要把这些暗示另换一个解释,而且是很自
 
然,清楚,不牵强的解释。这当然是极不容易的事。某补本底作者使宝钗早卒,
 
不知是怎样写法的?悬揣起来要处处为作者圆谎,恐怕不很可能。高鄂在这一点上
 
,我也不敢轻菲薄他。 
    (G)宝钗守寡——宝玉弃她而出家。 
    (1)薛姨妈道:“姨妈不知宝丫头古怪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
 
第七回) 
    (2)宝钗念支《寄生草》与宝玉听,内有“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
 
去无牵挂”之语。后来宝玉就因此“悟禅机”。(第二十二回) 
    (3)宝钗底灯谜是:“梧桐叶落纷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同回,成本不
 
作此)。 
    (4)贾政付道:“……看来皆非福寿之辈”。(同回) 
    (5)宝钗听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
 
,我偏说木石姻缘”宝钗不觉怔了。(第三十六回) 
    (6)宝钗房中,布置得十分朴素。贾母说:“使不得。……年轻的姑娘们,房
 
里这样素净,也忌讳。……”(第四十回) 
高鹗补宝玉娶宝钗后做和尚这段文字,正本此。 
    (H)黛死钗嫁在同时。 
    (1)“昨日黄土陇头堆白骨,今宵红销帐里卧鸳鸯。”(第一回,《好了歌》
 
注) 
我以前不懂高氏为什么定要把事情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定要说,“当时黛玉气绝
 
,正是娶宝钗这个时辰”?(第九十八回)现在才恍然了。这两句话,是否应作这般
 
解释,这是另一问题了。 
    (I)元春早卒。 
    (1)元春底册词说:“二十年来辨是非,……虎免相逢大梦归。” 
    (2)《红楼梦曲·恨无常》折中说:“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儿命已入
 
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均见第五回) 
    (3)风姐梦可卿同他说:“眼前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
 
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第十三回) 
    (4)元纪底灯迷是:“……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一化灰。” 
    (第二十二回) 
    高鹗补元春事完全根据在此。所以写贾母梦见元春,她还劝贾母,“荣华易
 
尽,须要退步抽身。”(第八十六回)高氏又明叙元春死在甲寅年十二月十九日,
 
而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已交卯年寅月,这明是比附“虎兔相逢”了。(第九十五回
 

    (J)探春远嫁。 
    (1)她底册子,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上有一女子,施面
 
泣涕之状。诗云:“……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    遥。” 
    (2)《红楼梦曲·分骨肉》折云:“一番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起来抛闪。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3)她底灯谜是风筝,词曰:“……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 别离。”
 
(第二十二回) 
    (4)她做的柳絮词,是半首《南柯子》,是:“……也难绾系也难题,一任东
 
西南北各分离。”(第七十回)这很明显,高氏写探春嫁在海疆,系从册子上看来
 
的。(第一百十六回,宝玉重见册子,影影有一个放风筝的人儿。)但在第一百十
 
九回上,写她归宁一次,实在是“画蛇添足,”大可不必。总之,高氏不善写述
 
悲哀这个毛病,到处都流露着。 
    ①高鹗写探春嫁后颇得意,其依据在第六十三回,探春抽的诗签,注云:“
 
必得贵媳.”故此节补文却不甚错。推写她嫁后归宁,则无据。 
    (K)迎春被糟蹋死。 
    (1)册子画一恶狼,迫扑一美女,有欲啖之意。词曰:“子系中山狼,得志便
 
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第五团) 
    (2)曲于里也说:“……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同) 
    (3)第八十回写迎春归宁,在王夫人房中哭诉二节文字。 
    以高氏在第一百九回上写迎春说:“可怜我只是没有再来的时候了!”又明
 
叙结婚年余,被孙家搓磨,以致身亡。这儿所谓年会正与册子曲子上底一载相映
 
射。   
    (L)惜春为尼。 
    (1)册子中“一所大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勘破三春景
 
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2)曲子中《虚花梧》折,“将那三春看破,……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婆,
 
上结着长生果。”(均见第五回)   
    (3)周瑞家的到惜春处。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
 
头,同他作姑子去。……”(第七回) 
    (4)尤氏笑道:“这会子又做大和尚,又讲起参悟来了。”“可知你真是心冷
 
嘴冷的人。”惜春道:“怎么我不冷……”(第七十四回) 
    (5)探春道:“这是他向来的脾气,孤介太过,我们再扭不过他的。”(第七
 
十五回) 
以外如有正本上惜春一迷,当然不得为高氏所依据,高氏写宝玉重游太虚境以后
 
,惜春为尼之时,宝玉重述册子语一次,尤为这是他补书底依据底明证。(第一
 
百十八回)后来惜春住在栊翠庵,大约是应合那册子上底大庙了 。(第一百二十
 
回)但栊翠不过是点缀园林的一个尼庵,似乎不可以说是大庙,高是在这一点上
 
,也远不如后三十回的作者,写得这般痛快。 
(M)湘云守寡。 
    (1)册子上画着几经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
 
楚云飞。” 
    (2)曲于《乐中悲》折,“……厮配得才貌仙郎,·....·终久是云散高
 
唐,水涸湘江。……”(均见第五回) 
高氏对于这两条不但误解了,且所补湘云传,亦草率之至。他只作“姑爷很好,
 
为人又和平”等语,(第一百六回)来敷衍曲子上底“厮配得才貌仙郎。”又说她
 
丈夫成了痨病,(第一百九回)后来死了,湘云立志守寡;(第一百十八回)就算应
 
合“云散水涸”了。至于金麒麟这一段公案,几乎一字不提。即在第八十三回,
 
周瑞家的和风姐,谈了半天金麒麟,也并无关于湘云底姻缘。所以高氏写湘云,
 
几乎是无所依据。 
   (N)妙玉被污。 
   (1)册子上画着一块美玉,范在污泥之中。词曰:“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2)曲子中《世难容》折,“…·.: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白璧无暇遭泥陷……”(均见第五回) 

高鹗在第一百十二回,写妙玉被人轻薄,本此。但他只写她不知所终,虽在第一
 
百十七回,隐隐约约地说她被杀,也只是“梦话”罢了。他又何尝能充分描写出
 
所谓“风尘肮脏违心愿”呢?凡看到这些地方,我总觉得后四十回只是一本账簿。
 
即使处处有依据,也至多不过是本很精细的账簿而已。 

 

--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1.124]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