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l()
整理人: chocho.1(2003-03-16 23:04:53), 站内信件
|
发信人: KFD (阿扁鱼), 信区: StoneStory 标 题: 反感陈村的“意淫的哀伤”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Jan 15 15:55:50 2000)
反感陈村的“意淫的哀伤” 反感的理由正如这一系列的第五篇的结尾自己陈述的一样,还是“男人的悲 哀”。原来陈村先生感悟出《红楼梦》中的困惑是在于男人始终不知道如何作一 个“真正会爱女人,会演绎理想爱情”的悲哀。 也许是我理解有偏差。如果大家有细细看过前面1919篇alley网友贴过的《 不绝的挽歌--从困境到绝境的曹雪芹》,在文章最后部分有一段话,是给我印象 很深刻,因为那是我未曾深入思考过的问题,即曹雪芹本人也有自己的一种思想 缺陷。 “然而这位进步与伟大的作家毕竟托生于父权时代,和他笔下的人物一样, 也被打上了旧道德的烙印,在批判现实、寻求出路的探索中,陷入了自身世界观 的困境:他在肯定女性的主体意识的同时又有某种程度的淡化:他把女性的终极 的幸福较为片面地寄托在爱情婚姻的美满上,并没有使她们从根本上摆脱从属性 的社会地位。由于道德与时代的困境,结束了浪漫主义梦想的曹雪芹无力为他所 钟爱的少女指出一条现实的出路,他用如花的妙笔使她们诞生,又不得不用辛酸 的泪水将她们埋葬,使她们,更使作家自己在无法摆脱的现实困境中走向绝境。” 我觉得似乎引用得太多了些,关键的字眼于在“现实的出路”。不过我们依 然能够理解曹雪芹那个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又不可能象男人一样参与正常的 社会活动,只是生儿育女的工具,或者崇拜男人的跟从者,没有独立的个性可言 。所以曹雪芹本人也不自觉地以为,女性的幸福就等于婚姻爱情的幸福罢了。尽 管他自己也认为女性有着和男人一样甚至更高的智慧和灵性,“我堂堂须眉竟不 若彼裙钗”,不过他也无意识地下结论,这些智慧和灵性不过是更增那些女子的 “可敬可爱”罢了。 作为女性挽歌的《红楼梦》一书,在曹公这样的思想指导之下,宝玉爱惜女 孩儿的表达方式在于“意淫”,便不足为奇。倘是出于别的原因,诸如宝玉想给 所有有灵性,聪明的女孩子指出一条独立生活的出路,或者引导她们发现自己也 和男人一样,以便她们争取平等等等,就会让人觉得牵强乃至可笑了。除了思想 上的局限,更不必说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局限了。当了唯一一届女皇帝的武则天给 后人留下的更多是她的淫事艳史,更多诽谤取笑之辞,常常以反面或者花边的形 象出现,使得淑女羞于探听提起,更不必说竟会想到去效仿。然则中国封建史上 便无可效仿之前例,所以《红楼梦》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提高到《玩偶之家》的思 想高度去。 既然这样,我们对曹雪芹表达他对女性之爱思考方式也就能理解了。不过并 不妨碍我们理解他的思想主旨——为山川钟秀之灵物的女性的地位卑下,命运悲 惨,而对社会给予道德败坏,穷奢极欲的男人为所欲为的公然支持比较之下的困 惑,近而对女性的同情和对社会的不满以及对个人能力的无助的悲哀。从他对女 性问题的困惑的感慨中,我们又能看到封建社会的罪恶制度,而这制度却又是造 成那样的女性问题的根源。(我并不是说在别的社会制度下就不存在女性问题) 封建社会和男权制度很完善的结合导致的女性问题。 讲了这么多,我想总结一下我对“意淫”的看法。我以为这个态度,或者说 这种对爱情的表现方式,是以曹雪芹对女性问题的认识深度为前提,在无法将其 对女性的同情用那个时代人的眼光能看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很自然的制造出 来的一个词语。而跟随这个词语的解释,贾宝玉所对他同情的女孩儿们表现出来 的“爱”,是很符合一个出生富贵家族,从小接受着封建道德教育的公子哥的言 行的。这样写出来,是很真实的,而从真实的感受里,要我们看出的,却不只是 外在的“情爱”,而是一种更深重的悲哀。 大家都说各人从《红楼梦》里看出的东西都不一样。这个我也赞成。比如很 多“猜谜”高手就能从《红楼梦》中不仅看出谁和谁有私情,而且还能看出来私 情发展的诸多细节。乐在其中吧。只是我,每次读《红楼梦》时,总是更多的悲 哀,这种“悲”使得我往往感受不到“猜谜”的“乐”。 陈村先生的大作的原意如果是想说曹雪芹悲怜女性的结果只是限于一种男人 对爱情真意的困惑,也许我尚能克制异议。但现在看来,似乎他已经把这种困惑 提高到《红楼梦》本意的高度上。我承认“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似乎从 来就没有纯粹探讨爱情的作品,描写爱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反映某个时代, 某种社会环境。而现在在比较《金瓶梅》和《红楼梦》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男性对 待女性的爱情方式,好象已经陷入一种讨论时下流行的爱情成功模式的潮流中去 了,让我觉得很难接受。另外一点,《金》中男人对待女性的方式随处可见,而 《红》中类似帕拉图的“精神恋爱”的“意淫”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过多少?! 怎么比?荒唐! 陈村先生能将一向被称为“女性悲哀”的《红楼梦》解释成“男性悲哀”, 实在很有新意,也实在技高一筹。不过,感叹“男性悲哀”——并非男性没有悲 哀,可是套用到《红楼梦》中,却实在是另一种大男子主义的表现,即女性的美 丽和灵性,不过是为表现男人的悲哀,或者是增添了男人的悲哀。嘿嘿!
--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202.103.33.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