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unlimited()
整理人: chocho.1(2003-03-13 14:30:24), 站内信件
|
这一段来“逸梦”和大家坐下来聊聊的机会,可以说是少得可怜。一个是自己本 身的问题,另外也是想借更多的时间充充“电”。当然作为板斧,如果不更好地 为网友们服务那当然是不称职的。所以自己想来,也没有什么多说的。只觉得多 说是无益的,与其找借口,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前些时间,一直忙着自己的私事,很少回应红友们的帖子。但也并不象“迷迷糊 糊”等朋友说的只是“有空来坐坐”,看到了不少朋友在版内的疯狂灌水行为, 呵呵。我仍是用了每天平均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关心我们的天地。这一点,DL(花 开花落两由之)可以证明。
逸梦的另一位斑竹——xinge(梦黛)也很少来,我想这和他仍继续的学生生涯应 该有关系。我不知道他的学业是否受影响,但通过他上站的情况,我大概能知道 ,他的时间也是很紧的。
我记得刚到“逸梦”时,“老实和尚”花了大量的心力,把红楼逸梦版建起来。 到后来“精华区”也建立了,可以说是初具规模了。那时人也不是很多,社区的 各种功能也不全,但是却都能很认真地写文章,并可以参加大范围的讨论,可以 看各式各样的回帖(那时社区还没有改版),很有味道。
进入2000年以后,我感觉网易上站人数骤增,动辄就千人挂线。同时“逸梦”也 来了很多新的面孔,充实了很多新鲜血液。我想这是我们“逸梦”近来人气渐旺 的原因吧。但是,我仍“悲哀”地发现,原先象“攸竹”、“nico”、“万缘岛 主”等热心朋友到访的次数越来越少。而“星远”朋友是前一段一直大力支持我 们的一个红友,好象也不见了踪影。这不能怪他们,除了北京社区分走一些人, 更多的也许来自于更好的红楼网站的吸引吧。看看我们的友情红楼站点——悼红 轩的情况,就明白了。红米、红狐、留听等的能力,当然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 使他们那里能够形成比较良好的讨论氛围,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方面,我心里 是存着些小小的嫉妒和不服气呢,呵呵。
也许看到此,和尚(DL)又该劝我别担心人气的问题了。因为这是我们一厢情愿 的事。但所谓“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当我看到其他版区的文章量激增, 看到人家版区的讨论气氛之热烈,的确是有些不甘心。我们私下交换过意见,想 也许是我们版的讨论范围所致。
不管别人如何,《红楼梦》永远是我的钟爱。因为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 结晶,是中国文化艺术史的顶峰。这不是空泛的定性,而是我真实的认同。但是 今天,大家似乎都在走实用主义的道路,认为红学虽然称“显学”,但也该退出 历史舞台,不该再讨论她是否存在的必要了。更有打着“研究红学”的目的,把 大家的视线带到歪路上,从根本认识上改变以往的理论。如以四川大学张放教授 为首的索隐勾陈这种方式,当然更有那“奇思妙想”的一度引起不小轰动的所谓 “宇宙全息功”说法。到底论点是否被大家认同,有待商榷。但如果从治学严谨 的角度上,我是极力反对的。我不曾一次在“逸梦”这里阐明:虽然我不完全同 意周汝昌先生的红学理论,但对于他治学的态度,我是极为钦佩的。原因就在于 他是认认真真地做学问,没有丝毫花哨的取巧以及哗众取宠。这样的人,不管他 的理论正确与否,起码可以获得我们爱好者的尊重。因为那是一种伟大人格的体 现。
红楼梦的历史作用和在今天的意义,已经被很多人看作是不以为然了,他们似乎 更愿意把更多的精力和眼光放在了今天这个纷繁嘈杂的世界里。我不是古董,也 不想复古,只是想让大家思考一下:如今的社会能够给我们留下什么呢!看着街 上形形色色的学生“感染”着“韩流”;看着影视圈演绎着 “江山代有人才出, 一代新人换旧人”的亘古不变的规则;看着市场经济环境下营造出的快速、浮躁 、急功近利的世风……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迷惘:我们现在究竟能给后人留下了 什么?没有了真实,没有了朴素,没有了恬静,没有了团结的力量,当然更谈不 上传统民族精神。不知不觉中我突然很想唱一首久违了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 。因为此时的我真想推开波浪,划向远方,划向无限向往的远方,因为那里有光 明和希望……
在这里,我只希望朋友能够借着我们这篇小天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可贵的勇气 ,当然更重要的是认真的态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让“逸梦”能够成为网易 的特色版区而努力。
知秋
--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10.73.66.1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