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unlimited()
整理人: chocho.1(2003-03-13 14:30:24), 站内信件
|
想起了前一段的某些红友在网上曾经提出过如何看待汲取《红楼梦》的“营养” 问题,我想这个问题讨论起来可大可小。不是只言片语就“万事大吉”了的,不 过我们可以再琢磨推敲一下这些“营养”在当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现状.......
近来很多朋友恐怕都有一个共识:曹雪芹的《红楼梦》养活了不少文人墨客。让 他们有了饭碗,而大嚼特嚼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让本就 逐渐势微的“红学”更加滑向了轻浮的泥潭。我知道这个话可能很不中听,也肯 定不太入这些人的耳。其实这当然不是所感之人内心所希冀的,但越来越多的事 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那就是现在我们如果不正本清源,不倡导“红学”研究的 正途,那最终的结果只能导致这门学问的“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了!可是恰恰令人费解的是:究竟什么是“红学”真正的“本”和“源”呢?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是非常之难的。因为到现在整个红学界都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 ,到底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这门学问从产生至今,大大小小产生了许多派别, 代表人物众多,而且各执一词,所以根本没有规定谁就是正确,谁就是谬误。而 区分对错与否,不少朋友都是看各家治学、研究态度的严谨程度大小。其实说实 在话,“红学”研究根本就没有权威,只有我们手头这部书是最现成的权威,一 切的答案都在其中。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如果连最起码的书都不读, 何来谈其中的沟壑学问呢?说到此,又非常有必要提一下那个特殊的人物——脂 砚斋。我想我们在对他个人及其批语的问题上,可以采用哲学上的继承态度:扬 弃。因为通过各版本的介绍和了解,还有很多红学家的研究、比较和分析,我总 觉得造成我们今天在很多问题上看法的不一致的始作俑者很大程度上是脂砚斋批 语的责任。朋友们,你们是否发现“红学”各派的分歧不少是出于对其批语的不 同解释而来的呢?我的意思不是批判他,污蔑他,只是似乎我们过去过份地依赖 了他。因为到如今这个人究竟是谁,说不清楚!其珍贵的批语究竟是否是其一人 所写,说不清楚!批语的前后矛盾是怎样造成的,说不清楚!他为什么多次批阅 红楼,说不清楚!这么多的“说不清楚”怎么办?我只说一下我这上面的想法: 对于他文艺鉴赏、品评字句、揭示主题类的评语,我是非常乐于接纳和参详的。 对于悲天悯人、引导读者、昭示后回的批语,我只就作为参考之用,不特意去玩 味它。
在“红学”研究的路途上,由于个人的喜好,我对于剖析、鉴赏类的书籍和文章 尤为手不释卷。因为除了可以从这类文章中最能轻而易举地窥到各位学者内涵的 高低上下,更主要的原因是通过这些鉴赏,可以直接地把曹公的精妙笔法、特殊 结构布局等吸收作为己用。毕竟我们为了保护祖国最伟大的文化遗产也好,还《 红楼》以本来面目也好,为“红学”研究正本清源也好,所有的名目和口号都只 有一个终极目的:发扬光大《红楼梦》。
杂感杂感,杂时所感。欢迎大家讨论。
知秋
--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10.74.180.8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