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有凤来仪 网友文集>>2003年 文集目录>>cdy1230(伊洋)>>维扬逸梦>>维扬逸梦(二)

主题:维扬逸梦(二)
发信人: cdy1230(伊洋)
整理人: winterbow(2003-01-23 19:41:52), 站内信件

    观看农村的景色,可以感觉到你是身在苏中;此时的东北已经被第一
场大雪覆盖了。这里还是郁郁葱葱的一片秋色。
    密布交错的河流,虽然不比江南,但仍然可以给人以突出的印象。
    这里的水的酝量丰富,从水碧绿的颜色,可以感觉到河流的深邃,而
且蕴涵了有机的生物。如果你仔细的观察,中国各地的河水的颜色是不一
样的,北方的河水清澈,其中很少有生物存在。而且河水的颜色也可以看
出水蕴涵量也不是一样的。在路经济南时看到的黄河,水源枯竭,裸露出
狼籍的河床,真让人寒心。只有你看见了长江,看到了不舍昼夜浩瀚的水
蕴,才知道由河水的气势构成的气势磅礴。才会有信心,才会体会到养育
着我们民族的大地的勃勃生机。
    经常出现在眼前的一条河堤平整的,水流平缓,明显带有人工开凿痕
迹的河流,用不着谁去介绍,那一定是由中国历史上留给我们的京杭大运
河。这条显示着中华民族能力和智慧的杰作,灌溉和养育了沿河的生灵和
文化。看见运河,我就会想起唐朝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尽道隋亡
为此河,至今千年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如果隋
炀帝修筑大运河不是为乘龙舟去扬州游玩,那么他的壮举完全可以和大禹
去媲美了。河浪淘砂,对封建帝王的嘲讽。历史给了我们啼笑,感叹。
    河流中不时行走的低矮,扁平的钢铁船体的货船,尾部冒着黑烟,带
着沉重的吃水,突突的划过。有些船还象火车那样拖着数条小船。我可以
想象当年在陆路运输能力低下时期,河运的繁忙,发达,鼎盛时期的情景。
据载:明,清年间,江苏的财政收入曾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半数。而当时的
扬州是全国最大收入的食盐集中,销售的集散地。也是江苏最繁华,最富
庶城市。皇家,贵族的龙舟,豪华的客船,精美绚丽;商贾们的货船沉重
而不着边幅;百姓中渔家,客货轻舟穿梭往返,或是操桨,或是白帆。当
时一定是一种别具风情,美丽,繁忙,壮观的景色。

    想到客船,自然会想到《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从扬州南下金陵的情景。
如今,运河里早已没有了客船,也没有了以高傲的白帆或者是以操浆为动
力的船只。只有那阴沉的,锈迹斑斑的货船,还在孤独的,倔强而顽强的,
坚守着河运这块最后的阵地。偶尔,可以看见一只小小的舢板,船家站在
舢尾双手快速的左右摇摆着木撸,在平静的运河里缓缓而行。让你感受依
稀的,遥远的运河古韵。当庞然大物一样的货船,喷吐着黑烟突突而过时,
船头破开的水波翻卷着滚向两边,此时小小的舢板在水波中上下左右的摇
晃起来,显得是那样的渺小,无助。不知道在《红楼梦》影视剧中的那些
导演们为林妹妹选择了什么样的船只南下。凭我的想象,身为税官的林如
海没有贾府的经济实力,公干的身份也容不得他过度的张扬。所以林妹妹
所乘的船一定是极为普通的客船。百十里的水陆,轻舟荡漾,别具特色。
不知道书中的“一日到了京都”,是指一天的行程,还是泛指的某日;也
不知道她在南渡长江时,面对气势滔滔的江水是否会紧张,我想她一定会
被吓出一身冷汗来。不要说是林妹妹,就是我这个大男人,在长江里就显
得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脆弱。
    在《红楼梦》的故事中,尽管林妹妹是去投奔高戚,去面对她不可知
的未来。但是在此情景中,我感到了不乏有些凄惨,悲切的情调。林妹妹
就是用她和她的一生去透露着凄凉的美。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