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有凤来仪 网友文集>>2000年 文集目录>>知秋一叶 红楼有梦>>一览《红楼》(全本)>>Re: 《红楼解梦》的意义。

主题:Re: 《红楼解梦》的意义。
发信人: unlimited()
整理人: chocho.1(2003-03-12 23:37:13), 站内信件
从内心深处,我很喜欢过去小说的批本形式。那么,脂砚斋在称呼书中的
宝玉时,总称呼他“石兄”。既然顽石兄也是石兄,所以我也这样称呼你
吧,可否?对于你的论点,在下不敢苟同。我也随行就市,于字里行间中
反驳你的观点吧。

【 在 kingstone (顽石)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老实话,霍氏姐弟的《红楼解梦(一)》一书出版的时候,我还是怀着一种非
: 常感兴趣的情绪读完了的,(感兴趣的读完,就说明其内容以足够吸引读者了。)
也确如知秋所云,对这两位业余爱红者偶然的机遇加: 上“天生的一段痴情”非

欣赏(就是嘛!),所以尽管对其内容不敢苟同,仍觉得很有意义:。(真认为意

义,就不会有这么多意见了,哈哈....笔者好狡猾)可令我想不到的是,这两位
“业
余爱红者”居然又接二连三(何罪之有?)出了《红楼解梦二 、三》,这就不得

让我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浮躁感觉了。(令人诧异!用“扑面而来”四字,我想
是因
为该书作者的大胆设想冲破了笔者脑海中世俗的想法引起的。君以为然否?)也
正是
由于上述原因: ,其实《红楼解梦》并未象知秋所说“在‘红学界’引起轩然大
波”,
只不过是在社会上引起了点震动而已。(不然,不然!《北京青年报特辟专栏,
介绍
成书经过和作者近况。同时以周汝老的意见最为引人注目!当然是轩然大波)当
然,
让社会重新关注红学(谬矣!社会上一直都在关注红学研究!)也确是《红楼解
梦》
一书的无量功德所在。(佛家的话用在此书的意义上未免不妥!)
: 知秋又说,《红楼解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我不知道知秋这么
: 说是不了解红学的发展史呢还是真的产生了这种感觉。(哈哈,看来我就是不了解
红学的历史了!)其实,这“一种全新的视角”不过是索引派的复苏罢了,(看
他这
一番话突如其来,石兄未免过于武断了。)而从清朝到民国,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索
引派其实是牢牢占据了红学的主阵地的。(这倒是不错!)从纳兰明珠家事(奇
怪,
看石兄诸文,皆说〈红楼〉与他家有关,道理何在呢?)说到康熙董小宛情事说
到康熙
: 朝政治说,这种所谓“‘红楼’背后隐藏的历史”实际上是数不胜数的。(可恰恰
〈解梦〉一书只字没提过上述人物!)我们所熟知的蔡元培先生正是当年索引派
的干将
之一。至于霍氏姐弟吗,我们到不妨可以称之为“新索引派”。(错!应该是“
科学论
证推理派”)再接着谈红学的历史,索引派经历了长时间(大概是三年!)的繁
荣以后
: ,终于慢慢走到了尽头。这是,胡适之先生以一部《红楼梦考证》开创了红学的
: 新局面,(他只是拥有一部〈甲戌本罢了,在意识和见解上并不比他称之为“好徒弟”

的后辈们强出多少!观点提高多少!看官留意哦!)他提出的“大胆假设,小心
求证”
的考证方法也成为红学乃至整个考据学的一种基本方法,(看他这一段文字,洋
洋洒洒。
想必对于胡适博士的论点也知道一些。可是真正正确的观点有多少呢?)后面提
到了周
汝老便头一个反对他!)从此,红学走上了以考证红学为主的路子,至周如昌《
红楼
: 梦新证》又开一里程碑,史称“新红学”。
 
我的总论:对于〈红楼解梦〉,我并不是盲目崇拜。只是想让众位论友有一个意
识。
这个意识,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如下:
1.研究红学一旦有违背常规的全新观点出现,必定会遇到强大的阻力。不是任何
研红人
都有此种忍耐力的!
2.对于新学说,我们不要一棒打死!先了解,后评说。(不是指顽石兄)有时候
人们脑海
中习惯的事物和多年累积的经验不是永远都正确的。
3.本人最咬牙痛恨的就是对于违反传统的人口诛笔伐,弄得人家噤若寒蝉,即使
有更好、
更多的建议,也从此消逝了!而换来的是什么结果呢?我们国家在做很多事情时
,都在
犯这种错误!以至于现在最明显的事例就是:全国各处的房屋、桥梁,倒的倒、
塌的塌。
造孽啊!现在这种事情依然在各地发生的,我想还会更多吧!


知秋一叶



: 【 在 unlimited (知秋一叶) 的大作中提到: 】
: : 霍氏姐弟的《红楼解梦》一经出版,在“红学界”引起轩然大波。
: : 众说纷纭。其意义何在呢?
: : 1.一种全新的视角。前面我已经说过,这部作品开辟了人们的全新思考空间。
: : 它让我们一下子把“红楼”背后隐藏的历史推进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且不
: : 说其考证的正确与否,单其这种设想,以足够令人叹服。
: : 2.一种普通“研红者”的认真态度。我们知道这对姐弟是业余爱红者,偶然
: : 的机遇加上“天生的一段痴情”对红楼产生了兴趣。实际上,他们的文学功
: : 底和历史学上的造诣远不及周老和冯老等前辈,因此在论述理论时字里行间
: : 中的粗陋、浮夸和躁气也就显而易见了。但从其作品中大量的实物举例来看,
: : 这份心力无论如何是不能抹杀的。所以我认为她们不象一些人抨击的所谓治
: : 学不严谨等,而是业余过渡到专业的必然体现。
: : 3.一些重要资料和书中暗示的揭示。故宫中所藏雍正朝的一十二幅妃子的丹
: : 青画卷,当时发现时,无人清楚到底是谁和为什么连本人名字和落款都没有。
: :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一节中的祭祀方式和建筑结构、书中龄官画“蔷”笔
: : 画的划数、对贾瑞看“风月宝鉴”的正反面的理解等等方面。这些东西都是
: : 重要的发现和我们曾经忽略的有关情节。
: : 4.全书的连贯系统性。我们知道大凡一种学说,如果谬误,不会在其中的每个
: : 环节都讲的通或者前后连贯,渐次到底。别误会,这当中《解梦》也有牵强附
: : 会的地方,基本上能够自圆其说。我看红学著作中多数都有纰漏,也是比较普
: : 遍的现象。究其原因,当时流传的有关资料太少所致。
: : 
: : 
: : 欢迎斧正!
: : 
: : 知秋一叶



--
※ 来源:.网易虚拟社区 club.netease.com.[FROM: 210.74.175.3]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