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vi4(海盗)
整理人: yerk(2003-03-24 22:32:53), 站内信件
|
陕西省文化艺术联合会主办的文学艺术双月刊《新大陆》最新一期第84页上刊发的一条重要消息,全文转录如左:
鹏鸣情诗在国外出版引起强烈反响
“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大家金库”《鹏鸣情诗经典》上、下卷及“名家论名家”《鹏鸣论》上、下卷,被同时翻译成英文、俄文、德文、法文、日文、西班牙文、瑞典文分别在美国、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法国、英国、德国、日本、西班牙、瑞典等十多个国家出版后,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映,并成为各国新闻媒体报道热点。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空前罕见的奇迹,也是第一次取得如此规模创造性的巨大成就。”
看了这篇报道,不管是谁都不可能不为这位诗人的成就感到惊讶、赞叹吧? 其实鹏鸣在十年以前就已经出版了不少诗集,《人民日报》甚至为他发表了一篇配有“诗人”近照的鼓吹文章《他从黄土地走来》。
而在其《情诗经典》的内容提要中,更是称他为“天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伟大的哲学家”以及“海外人士及崇拜者纷纷评论的亚洲第二个泰戈尔。”也就是说,“他将在亚洲继泰戈尔、川端康成之后第三个摘取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夺取此项殊荣的人。”----这是一家国家出版社赫然印在“内容提要”里的话。
我有一套《鹏鸣情诗选》,是前几年前在书摊上买到的。那天实在是偶然,我骑车在街上闲逛,看到有两家旧书摊,就停车下去看看,不想就一眼看到了它。于是假装无所谓的样子东翻西翻,后来问摊主四块钱卖不卖?摊主见我砍价太狠,可能心里已经怯了,就说:“最少六块钱”。我说:“取一个平均数,五块!大家都让一块算了。”说着就取了钱塞到他手里,骑车要走。他一看这样子,也就认了。
买这本书纯是猎奇心理所致,因为在此之先我已经知道鹏鸣是个文坛超级巨骗,小学都没有读完,全靠骗术得到的这些名气。我买这本书是看中了它的收藏价值,当然,我也想好好翻一下那些诗,看看是不是真的难以卒读。
没承想读起来我却非常快乐,那满篇的错别字,低劣的文字基本功,那浅薄可笑的思想和毫无文学悟性的内容,真的令人忍俊不禁,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我是绝对难以相信在中国会出现这样的笑话。
下面我随便从《鹏鸣情诗选》中挑六首诗出来给大家观赏一下,保你越看越惊讶,一定会感叹真是举世无匹,妙绝古今!
旧体诗三首:
感叹
秋风吹下我的心
落叶驾它何处归
飞鸟萋萋尽是恨
天涯深处无故人
日月缺残西下沉
问尽东海居何心
千里黄昏夕阳尽
怎留诗仙李太白
心祭的泪
东山刚起又落下
兄妹死在暗礁下
东海日出浪淹发
坠船失落漂游那
岂是玉树怎生枝
生枝为何不怜悯
枝枝都是你心花
为何降霜个个杀
石膏马
精灵驾云天地动
剽悍素英济世穷
仁贵唐王何交情
唯有古城心月明
现代诗三首:
无题
天地滚滚雷声动
破草茅庵
在
雨
中
摇摇摆摆是藤蔓
走尽天涯
无
夜
萤
爱情
为你而写的
是白话
还是文诗
但愿知
仅几
求你沉思
“失去了泪不止
独自
孤
寂的泣”
确实
只是 仅
几
仿佛
红绸 结
系
船和湖
船在湖里游
湖托船儿走
是船拉着湖
还是湖托船的手
谁走
谁留
谁欢乐
谁忧愁
我真怀疑鹏鸣是在玩人,居然敢把这样的东东拿出来发表,这不是故意在文坛开了一个国际玩笑吗?这书实在是本奇书,不但有这样的“诗”为实证,最令人捧腹的还是书后那段“诗人小传”,下面我给大家输入几段看看:
“鹏鸣 蜚声我国文坛最著名的抒情诗人、作家、学者;杰出的文学和社会活动家、外交家;卓立千秋的文学巨星和艺术大师......被臧克家、艾青、冯牧、陈荒煤、鱼讯、李若冰发现,扶上诗坛,从此名声大震。成为这些文坛泰斗的得意门生......臧克家认为:他是一位高产优质的天才诗人......”
是不是看傻了?是不是称得上“惊世骇俗”?我当初看到这篇小传时是马上就想到了这四个字的。
书是盲文出版社出版的,我怀疑编辑们是不是也是盲人?且不说那个小学未毕业的天才诗人满篇的错别字没有被发现、纠正,单说以这样的文学水平信手涂鸦而成的垃圾居然也能正式出版,其作者甚至被称为天才诗人,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后来从报上得知主编是这样辩解的:鹏鸣一来,先拿了一大堆与名人的合影以及名人的题字给我看,那些名字个个都是在政坛和文坛上非常有名的,再加上别的原因,我就没有注意到他的诗。
哈哈,一句话,原来他是看都没有看就让出版了的!
也许也不能全怪他,下面我摘录一些名人题词给大家看看,也许大家也会感到万分惊讶:“当代风流”“千古绝唱”“农民的儿子,诗人的骄傲”“诗苑瑰宝”“诗坛杰英”“神州诗星”“时代的诗人”“天之娇子”“诗坛虎将”“诗海明珠”......
恕我不将题词者的名字写出来,因为他们许多人在政坛上或文坛上很有地位。在这里我只提一个人,之所以会提到他倒不是要专和他一个人过不去,而是因为觉得自己在这件事上跟他很有些缘份。他就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汪锋。
汪锋也为鹏鸣题过词,内容是:“伟大的里程碑”
嗬嗬!了不得,鹏鸣到底给老人灌了什么迷魂汤了?让老人家说出这等昏话!
对了,现在我得交代一下我与这位老人家如何在这件事上有因缘了。
我前面说过,我手边有一套三大卷的《鹏鸣情诗选》,是从旧书摊上购得的,收藏它的原因是出于猎奇心理。记得路遥在临终前不久说过这样的话:“咱陕西五千年才出了这一个活宝”,由此可见收藏鹏鸣的书当然是有价值的了。
买书时没有注意这书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书买回来后闲翻时才吃了一惊,因为在第一卷的扉页上写着“汪锋先德正之”,下边落款是“鹏鸣”,在年月日上还有盖了一个印,印上的字体是篆体,内容是“鹏鸣敬赠”。
可见,我是在无意中收藏了鹏鸣的书,而且是有鹏鸣签名盖章的,而且是送给一个大官人的,哈哈,我发了!
其实汪锋本人也没有必要为此事懊悔,上当的人多了,随便翻翻资料就看到一大堆灿若星辰的名字,如艾青、臧克家、陈荒煤、冯牧、刘心武、胡采、王汶石、黄胄、白烨、骞国政、高占祥、秦兆阳、杨沫、张志民、阎纲、贾平凹、贺敬之、柯岩、曹禺、魏巍、牛汉、袁鹰、雷抒雁、雷达......
当然,这些文坛名星中有些人无非是被他小骗了一回,不过是题了几个字,或合了一个影,只有少数两三个被结结实实地利用了。但即使是题的那几个字和一些合影,鹏鸣也充分意识到了它们的利用价值。他走到哪里就会拿出那些东西来唬人,携名人以自重,引起对方的重视,结果是无往而不利,一直走到“天才诗人”“神州诗星”的地位上,最后即使臭名昭著,却也算是个“千古绝唱”,已经够他小子美滋滋地回味一世的了。
在陕西日报上看到那篇《荒诞文坛走一回》的妙文后,我时常感叹,如果能把鹏鸣的故事写成小说拍成电影,一定非常精彩,那一定是最幽默的文学艺术作品了。
本来这篇文章写到这时就该结束了,因为按理说那个骗局既然早已被人揭穿,它就不该再有市场,而我的文章作为一桩荒唐戏的记录,也该到此结束的。但是,我偏又有了下文,原因很简单,因为今天我偶然知道这事还没有结束,有些人为了自己的面子还在为鹏鸣辩护,所以我就准备再多说几句。
“C0626 鹏鸣论(上下册) 国际广播 142 元”
这是我刚刚在网上看到的某位姓马的诗歌评论家所写的《鹏鸣论》的有关信息,乖乖!居然两大本,142元,写得真是不少哇!
而今天也是无巧不成书,我在西安钟楼新华书店偏偏看到这位评论家的一部论新诗的大作,就在这本书里这位评论家仍称鹏鸣是“天才”,并为证明天才的存在罗列了一大堆概念。
这令我心里很不爽,按说这桩丑事早已在文坛上曝光,鹏鸣其人其诗也已臭不可闻。当时有一篇文章把鹏鸣的劣迹写得很充分,其中有一段是:
“我不明白,这么一个缺德的家伙,低能的骗子,从东骗到西,从南骗到北,从老乡关系骗到全县、全省、全国以至县长、省长、处长、厅长、师长、军区司令直到文化部、公安部、大军区和全国政协(谓予不信,有两百多幅相片为证);竟然从地方骗到中央,然后又从中央骗到地方,从文艺界骗到企业界,从企业界骗到出版界,从出版界骗到新闻界,从八十年代骗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天不怕,地不怕,无往而不胜(中国之大,到处可以藏身,钱能通神,只要你会学狗叫,行骗便如囊中取物)。清明世界,朗朗乾坤,真的拿这厮一点办法都没有?”
此人所说一点没错,事实俱在。在陕西(即鹏鸣的家乡)日报上,我看到过一篇文章,标题是“荒诞文坛走一回”,所写的就是鹏鸣的故事,真值得一看,写得很有趣,可惜我没有找到那张报,网上也找不到。
明明是荒诞无耻的东西,那位评论家却偏偏还要为它唱赞歌,为什么呢?后来我想明白了,他以前写了那么厚厚的一本《鹏鸣论》,如果要否定自己,那么前半生的英名何在?可怜英名一世的老评论家被一个小丑拖到这种不尴不尬的处境中。
我注意到评论家一段话很有意思,他说鹏鸣真不愧是个诗人,感情丰富,先后和三个女人有特殊关系。可叹他却不知道鹏鸣这个骗子不但骗来了诗人的头衔,骗来了漂亮女人(其中还有北师大的漂亮MM),最后还骗得他好惨。评论家一方面已经很清楚鹏鸣是把他骗惨了,另一方面却还要装着不知,把戏继续演下去。这个可怜的老人啊!夫复何言,我都不忍再数落他了。
荒诞的文坛,荒诞的故事,这样的故事真可以写成一部一流的世界幽默名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