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q_alice(Alice)
整理人: fantast(2003-04-04 20:26:34), 站内信件
|
南音的特点
南曲音乐包括“指、谱、曲”三类,记谱方法与众不同,乐队组合分“上四管”和“下四管”两种。
南曲音乐包括“指、谱、曲”三类:
“指”是有词有谱和注明琵琶指法的大曲。
“谱”是无词而有琵琶指法的器乐演奏谱。原有十三大套,后增至十六大套;南曲十六大套“谱”,以“四”(四时景)、“梅”(梅花操)、“走”(八骏马)、“归”(百鸟归巢)四套最为著名
“曲”即散曲(亦称草曲),在南曲音乐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下于千首。
南曲使用的工尺谐与众不同,是一种独特的谱式,以“X(尺字的俗写)、工、六、土、-”。这五字依次代表“宫、商、角、徵、羽”。采用固定唱名法。
南曲的乐队组合有固定的形式,分“上四管”和“下四管”两种。
①上四管又分“洞管”和“品管”两种不同组合:
洞管——洞箫、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五种。
品管——品箫(即笛)、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五种。
②下四管乐器有南嗳(中音唢呐)、琵琶、三弦、二弦、响盏、狗叫、铎(木鱼)、四宝、声声(铜铃)、扁鼓,共十种,故又称“十音”。在惠安一带有用云锣、铜钟、小钗和笙等。
上四管属丝竹乐队、下四管属吹打乐队。
南音曲目
1、乐曲介绍
《八骏马》以八骏为题材,音调古朴、节奏鲜明,生动地表现了骏马展足的动态。
八骏马:又名《八走马》,“八骏”为周穆王(前1001一前951)所用之良马,乘以周行天下。骏马是我国历代画家喜爱的绘画题材之一,五代晋时的史道硕画有《八骏图》。本曲也以八骏为题材,用写意和写实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描形传神。用洞管形式演奏。
全曲共分八节(即段):
1、骅骝开道;2、騄駬闲游;3、玉骢展足;4、骈骥骄奔;5、乌骓掣电;6、赤兔嘶风;7、黄骖脱辔,8、白牺归山。这些小标题与音乐内容无直接联系,属标名性标题。
全曲以状走马之态的节奏音型组成的段落循环再现。此段落与前半部分连成一体,这种结构样式在中国的循环体结构中是较为常见的,它与我国诗词格律中的“换头”,及戏曲曲牌中的“合头”均有联系。这个段落处于每一节的后半部分。主要由商(re)和徵(sol)两个音的来回跳进,并用不同的节奏组合,生动地表现了骏马展足的动态。每一节前半部分的旋律,有不同音乐材料的联缀,也有变化重复。这些不相同的旋律有着共同因素相联系,即音调古朴、节奏鲜明,从各个侧面去刻画马的神态。
2、乐曲介绍
乐曲借物咏怀,通过对梅花临寒怒放的描绘,赞颂了刚正不阿、高尚纯洁的情操。
梅花操:乐曲借物咏怀,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竞相怒放的描绘,赞颂了刚毅不拔、高尚纯洁的情操。
全曲由“酿雪争春”、“临风妍笑”、“点水流香”、“联珠破萼”、“万花竞放”五段组成。
第一段,以级进和同音反复为特点的旋律,由洞箫、二弦、琵琶、三弦等用8/4拍子奏出,节奏徐缓,风格古朴雅致,在对于梅花斗雪争春的描绘中,寄托了作者高洁的情怀。
第二段,转入了4/4拍子,随着旋律音调的逐渐高涨,速度由慢渐快,节奏活泼跳跃,借梅花临风妍笑的景色以表达人们热情向上的情趣。
第三段,旋律轻快活泼,充满活力,描绘了春临大地,积雪消融,流水潺潺的场景,抒发了人们内心的舒畅情绪。
第四段,比前更为富有弹性的节奏,活跃的音调,表达了人们内心的欢快。第五段是1/4拍子的快板,描绘了一派万花竞放、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致,音乐欢腾活跃,充满激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