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曲》中的最后一句“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这 “怀金悼玉”四字,在程高本中改作了“悲金悼玉”,这令我有些怀疑,曹雪芹 笔下的两点:一、钗黛的结局;二、宝玉对宝钗的态度,与高鹗的立场是不同的 ,因而,是需要由这样的关键处进行修改,方有助于他完成黛死宝走,而又兰桂 齐芳的结果。 黛玉的泪尽人亡的结局,即使高鹗写的有些出入,相信都还算符合“悼玉” 的说法,那么“怀金”呢,从字的表面,似也有“悼”的意思,就如我们常见的 “缅怀”、“怀念”等等,这也许说明:一、宝玉出家(如果我们能够确认这一 点的话)之前,宝钗已经去世,故而“怀”念;二、宝玉出家之时,并不是象高 鹗笔下所写的那样,红尘缘尽,了无牵挂,至少还是有些放不下宝钗的,我很赞 成红米曾经写过的,那就是也许,在遇到袭人夫妇之后,对宝钗的生活已经放心 ,因为“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而出家,但也并不是对她了无牵挂的。 而一旦改作了“悲金”,其中的意味就有些不同,古代的“烈女”的处境大 多是值得悲悯的,高鹗笔下宝玉出走之时,就算不是了无牵挂,也是清账一般, 与各位磕头作揖,说一番傻话,就此别过,留下宝钗一人,作另一个李纨了。而 他笔下的宝钗,就成为了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烈女。这样的说法,其实有漏洞, 那就是上面的第二种说法里,宝玉也大可对宝钗“悲”的。但我觉得,若是如此 ,悲不若怀,悲过于外露,怀胜于深沉,但又不及“悼”痛切,给人一种无奈的 感觉。(这是在搞文字游戏啊) 宝玉对宝钗的感情,若说一点没有,不免欺人;在两人结合(被迫?)之后 ,经历了许多的坎坷,这感情又将演变成为怎样,其中的滋味,用一个“怀”字 ,实在是意味深长啊。 闭关两天,却只能写出这样不成话的文字,我对《红楼梦》生疏已久,实在 惭愧得很。
--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来源:.网易虚拟社区北京站 http://bj.netease.com.[FROM: 202.96.191.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