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闽南风情>>【闽南风情】>>〖闽越史话〗>>[莆田妈祖]>>《湄洲情韵》后记 ZT

主题:《湄洲情韵》后记 ZT
发信人: gaosuiying(winche)
整理人: fantast(2003-02-28 23:36:58), 站内信件
《湄洲情韵》后记
 
稿件来源:湄洲日报吴田华
 
水中之眉,海中之州,故称湄洲岛。湄洲岛,得天独厚,这里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令人魂牵梦萦的人文景观。湄洲岛,这个氤氲着浓郁妈祖文化氛围的岛屿,是一颗镶嵌在台湾海峡西岸湄洲湾湾口的璀璨的明珠,古往今来,吸引万千游客、信众神往、朝圣,又让多少文人墨客挥毫吟颂。 
  宋代刘克庄在《三月廿一泛舟》中的“湄洲屿隔雪涛中,闻此山川仿佛同。但是至人游息地,邦人处处作离宫”。元朝贡师泰《兴化湄洲祠天妃》的“夜宿吴江上,朝行莆海东。地偏元少雪,天阔自多风。不见波涛险,宁知造化功。百年神女庙,长护海霞红。”明朝黄仲昭《题湄洲天妃庙》的“闲来乘兴到湄洲,独向朝天阁上游。宫殿凌空藏圣迹,舳舻利涉赖神庥。运移平海见楼橹,潮满良江渡客舟。极目沧溟生氵项洞,天风吹起海门秋。”清代黄毓寅《游湄洲》的“久闻名胜冠南游 ,唤渡江平一叶舟。转瞬顺帆登彼岸,从此跋履访仙洲。潮音听若阿阳 奏,屿影看疑海市浮……”白冠玉《题湄洲屿》的“依山凿石起楼台,绝顶濒临亦壮哉。且喜峰头堪作啸,不知海外存飞埃。烟消岛屿千帆集日照苍冥一镜开。鲸浪潮平寰宇净,此生何幸庆蓬莱”等等,都是历代名人对湄洲岛的自然景观、妈祖文化以及游览的感想进行的倾情描述现代的许多著名作家更是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赞美颂歌。著名散文家郭风在《湄洲岛人文景观》一文中写道“湄洲岛不仅仅是拜谒妈祖的圣地,以其自然景观之美,故同时是游览胜地”,“这里的礁石、岩石与妈祖文化具有密切联系。”许怀中先生《牵动情思的湄洲岛沙滩》中写到“……这一块3公里长,300米宽的大沙滩,处在大海和林海之间,前有海浪激越,后有林海滔滔,……行海疆万里,数湄洲第一……” ,“忽然感到它是千年来受全球环宇共同敬仰的妈祖的胸怀,当你在它的面前,就会感动安详和宽容。安详和宽容,将使你的烦恼与忧伤、痛苦与悲怆,一点一滴地释放、溶化,铸出坚实的意志和力量,它像无数的冲浪,将污秽卷入海底,把洁白呈献大地……”秦牧在《国际女神光圈》中写到“……连湄洲岛也有人称为‘东方麦加’……随着华人的足迹印遍全球各地,竟以一种独特方式,这样走向世界……”何少川在《海峡两岸交流的金桥》里写到,“这里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令人魂牵梦萦的人文景观,有潮缓滩平的黄金沙滩,有千古绝唱的‘湄屿潮音’,特别是有在秀峰奇石、幽洞静林衬托下的妈祖庙,巍峨壮观……”吴建华的《妈祖情结》写得很感人,“记不清多少回畅游湄洲岛,记不清多少回瞻仰妈祖,记不清多少回登临妈祖山,但是每一次畅游都有崭新的感觉,每一回瞻仰都有崇敬的氛围,每一次登临都有神圣的洗礼……” 章武的《天风海涛五彩石》写得更妙:“千年、万年、亿年斯年,在天风海涛,耐心而又精心雕刻下,湄洲岛的石头有了千姿百态的造型。阳光、月光、星光,也许还有妈祖娘娘慈爱而又温煦的目光,又赋予它们的五颜六色神话般美丽的色彩……”马一川《湄洲岛掠影》更具独特,“赴湄洲岛到离岛,我们整个停留不到两天,也曾匆匆走过繁华的市集,也曾夤夜数过清冷的街灯,然而这一切都不过是浮光掠影,至于岛上四季的风情,那岛民生生不息,上下求索的意境,恐怕只有在岛上生活过一年半载,方能细细品味到了……”朱谷忠《新月下的湄洲岛》更足令人舒畅,“今夜,就是一弯新月敞露了我的内心,就是一座岛屿,接纳了我的默想,这样的新月,这样的岛屿,使人慢慢地感觉,我也成了其中的一部分……” 
  这些饱蘸激情的篇章,写出了湄洲岛的昨天,写出了湄洲岛的今天,也写出了湄洲岛的明天。在作家的笔下,今天的湄洲岛上一幅美丽的动人绘图,明天的湄洲岛更是一幅令人神往的锦绣画卷。作为编者我有幸在湄洲岛工作,每当拜读这些感人肺腑的篇章时,我就不时的萌发一个念头,应该把这些篇章结集成书,让世人、游客、信众更加了解美丽神奇的湄洲圣岛、博大精深的妈祖文化。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黄文麟先生、许怀中先生、郭风先生、朱谷忠先生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由衷感谢。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