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ueyi()
整理人: dl(2000-07-05 22:10:02), 站内信件
|
“铺垫”这一写作技巧的运用。高中语文教材有篇课文〈猎户〉是运用这一方法
的典型范例:明明要写新社会的猎户打虎英雄董什么(对不起,名字我忘了),
却先写回忆旧社会的猎户尚二叔。明明到了董的家了,英雄却偏偏不在,就写猎
经,写人们怎样传说英雄,最后,董终于出场,正面描写时,董好象走在前面已
铺好的金光大道上向我们走来,形象显得非常丰满高大。如果要选一篇课外读物
配合这篇课文的理解的话,我认为,〈天龙八部〉中王语嫣的出场应该是最好的
选段。而且那一段写得比〈猎户〉精彩百倍不止:
段誉被逼去见名满天下的姑苏慕容。却先写见到公子的两个丫鬟(书中还写得周
折些,先见的是管家等,不过都是阿朱假扮的)。两个丫鬟:一个精灵古怪、长
于乔装,一个清丽温柔、善于弹唱。本来段誉被人胁持,情势非常凶险,节奏紧
促,但突然插入两个江南小妞,节奏一下就舒缓下来,且阿朱聪明伶俐,变来变
去,阿碧温柔可亲,以铁算盘为琴(惊服金庸先生的想象力),轻唱江南小曲。
让读者和段誉一起置身苏杭,享尽江南丽景丽色。把一场险象环生的斗智斗力,
变成两小女孩轻松搞笑的游戏。不得不佩服金庸先生的文笔功力。接着写两丫鬟
智甩追兵,再接着写两女在船上唧唧喳喳,吴侬软语调笑不已,小女儿情态刻画
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而且阿朱阿紫不同的性格也描绘得非常的精确到位。此
时,读者的心也由追兵紧逼时的紧张慢慢地放松下来。这时,读者必然有闲心会
想:这样美的江南风景,这样大名头的燕子坞,还有两个这样活泼可爱的丫鬟,
此地灵人杰,想那慕容公子不知是怎样的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殊不知,二丫鬟
表面上是在为慕容公子做铺垫,其实是在为马上就要出场的王语嫣做铺垫,因为
自古以来的戏曲都是有丫鬟必有小姐的。于是借解手这样一个过渡,不露痕迹地
把故事引入蔓托罗山庄,再非常自然地引出绝色美人王语嫣。这一段文字的节奏
控制得张驰自如,矛盾冲突安排得恰倒好处,情节发展惊险、环环紧扣,人物角
色各个不同,人物对话生动有趣,如描如画。真不知王朔指责的语言无味,节奏
拖拉从何谈起。而殊不知王小姐的出场也是为慕容复的出场作铺垫的。可以说,
慕容复的出场是铺垫手法运用得最成功的一个。书一开始,江湖中就有“北乔峰
,南慕容”的美传,接着让段誉路遇乔峰,写尽北国男儿喜酒爱友,大气豪爽的
英雄气概。读者自然会想,那与之齐名的江南公子不知是怎样的清朗俊雅啊。再
接着,“以彼之道,还彼之身”的事迹处处被人吹得神乎其技。于是读者会想,
那公子还博学多才,傲视天下啊。不禁心向往之。再接着,燕子坞中,两个丫鬟
娇悄可爱,已是人间少有,再有一个绝色佳人对他如此痴情。此时,经前面成功
的尽情铺垫,段誉和读者都自然而然地对这翩翩公子神往不已,渴求能见一见这
人中龙凤了……
王语嫣的出场描写也写得非常的精彩。记得我中学老师在讲《红楼梦》中王
熙凤出场那段,说王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写得真是妙极,不禁拍
着讲台连声称妙。我再看金是如何写王姑娘的:段誉先是躲在树后偷听,无意中
突然听到一声叹息,惊为仙音,浑身酥软(这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比〈红楼梦〉
如何?)。接着再转出树背,却又只见到佳人背影。最后,正面一见,惊为天人
,自然地双漆一软,口呼“神仙姊姊”了。
再看心理描写。〈红楼梦〉中,当黛玉听到宝玉在背后赞她:“林妹妹不说这样
的混帐话,若说这话,我早和她生分了。”有一段关于“知己”的心理活动描写
。看宝黛二人心心相印,黛玉女儿情思,真真痴情动人,煞是好看。〈天龙八部
〉中,萧峰错手打死阿朱,是夜风雨大作,电闪雷鸣(环境描写非常成功)。萧
峰突然想到,阿朱其实不必亲自乔装前来,她完全可以骗段正淳先离开的。于是
萧问为什么,然后又突然明白阿朱深意。阿朱的心理活动是“段乃王室,要接近
已属不易;况段家六脉神剑,萧不能敌;虽有〈易经经〉,却又是外文……。不
希望萧为报仇而失去自己性命,所以用自己的死来换取萧的不死。”此用情之深
之曲折之动人心魄。如果让王朔见了又得骂虚假煽情了。其后,阿朱虽肉身已灭
,可却永远活在萧峰和读者的心中。但阿朱这阴魂不散却也永远缠住了萧和阿紫
,可以说,后面表面在写阿紫,可实际处处在写阿朱。以至把峰朱爱情写得真正
地是荡气回肠。直到最后阿紫抱着萧峰的尸身跳下悬崖时,阿紫才由配角上升为
主角(萧峰死,阿朱才死),让我们为另一段怪异的痴情单恋而深深地感动。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42.128.1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