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有凤来仪 网友文集>>2001年 文集目录>>hulh(红狐) ***** 推荐 *****>>“扇子”的妙用

主题:“扇子”的妙用
发信人: hulh()
整理人: unlimited(1999-10-29 15:16:05), 站内信件
《“扇子”的妙用》  作者:红狐

  在古代民俗与小说中,许多事物在一定的场合下具有隐晦的特定含义,已是
众所皆知,例如民间风俗中结婚时用红枣、花生代表“早(枣)生贵子”,离婚
时以“梨”喻“离”,才子佳人小说中手帕代表青年男女私相爱慕之情等等。在
《红楼梦》中更将事物的象征、隐喻发挥得淋漓尽致,最有代表性的是四十一回
巧姐与板儿顽耍中的一段:

  忽见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他顽了一会。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
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
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
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
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这里作者巧妙地将柚子、佛手的喻意隐于其中,伏下后文巧姐与板儿结缘。这正
如脂批所指出:

  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以小儿之戏,暗
透前后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
大回文字哉?(庚辰本)

脂批认为,以柚子的香圆属性,又“圆”音谐“缘”,暗喻巧姐与板儿有缘,后
成了夫妻;“佛手”别解作“佛之手”,暗喻指点迷津,巧儿在贾家落难之时被
板儿所救。这段文字中的暗语若非脂批揭露恐一般读者甚至红学家们亦很难觉察
。事实上,在《红楼梦》中这种隐晦的暗语恐怕不少,脂批已经揭示的只是其中
的一小部分,不少红研究者也已留意到,已揭示了些,但仍有许多隐语则还有待
于我们进一步探讨。
  扇子与手帕一样,是《红楼梦》人物常随身携带的用具。与扇子有较密切关
系的故事情节主要集中于第二十六回至三十一回中的三个重要事件:宝钗扑蝶、
宝钗借扇和晴雯撕扇。笔者认为,曹雪芹巧妙地利用“扇”的谐音隐喻,说明情
节的中心内容,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令人拍案叫绝。
  “宝钗扑蝶”见于书中第二十七回,芒种节这天宝钗本欲到潇湘馆请黛玉一
起玩,却看见宝玉刚进去,就改变主意,随后: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
,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
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 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
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 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这段“扑蝶”文字若独立地看并无特别引人之处,之所以“宝钗扑蝶”成为《红
楼梦》中的经典情节,是由于它与滴翠亭私语一节相联系,作者“借红玉反写宝
钗”(脂批语):随后宝钗听到滴翠亭中红玉与坠儿私语,便想出“金蝉脱壳之
计”,“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
故意往前赶。”因而“宝钗扑蝶”充分反映了宝钗的心机,说明她识事理、会办
事,具有随机应变的本领。由于宝钗使出“金蝉脱壳之计”,无形中将偷听的嫌
疑转嫁到黛玉的身上,曹雪芹在此将“扇”谐喻“煽”,含“煽火”之意,表示
宝钗将“火”(又音谐“祸”)煽到黛玉身上。因此,这里“扇”具有“嫁祸(
火)”之隐意。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的故事在书中第三十回,双玉(宝玉与黛玉)闹别扭
后由宝玉赔礼而和解,随后便被凤姐拉去听戏。宝王随意与宝钗闲聊时将宝钗比
作杨贵妃体丰怯热,引致宝钗不快。正值此时丫头靛儿问宝钗是否藏了她的扇子
,被宝钗骂走。接着便是:

  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 心中着实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势儿取个笑,不想
靛儿因找扇子,宝钗又发了两句话,他便改口笑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
戏?”宝钗因见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 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他
的心愿,忽又见问他这话, 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
”宝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 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
,就说了这么一串子。这叫《负荆请罪》。”宝钗笑道:“原来这叫作《负荆请
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
一句话还未说完,宝玉林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

此回回前脂批“借扇敲双玉,是写宝钗金蝉脱壳。”(庚辰本),但脂批还未能
完全揭示其中奥秘:为什么用扇,用别的物件(如手帕之类)甚至无需“借扇”
宝钗不也可以将双玉由《负荆请罪》而奚落双玉吗?笔者猜想,曹雪芹在这里用
“扇”谐音“搧”,实质上是借扇搧双玉,搧了宝玉与黛玉一个耳光,打得他们
脸红耳赤,低头不语。 
  “晴雯撕扇”见于书中三十一回,正值宝玉闷闷不乐之际,偏生晴雯换衣服
时不慎跌折了扇子,将晴雯骂了一顿。晚上叫晴雯去拿果子吃,晴雯说扇子跌折
了再打破盘子更了不得。

  宝玉笑道:“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
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 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
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
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 晴雯听了,笑道:“既这
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宝玉听了,便笑着递与他。 晴雯
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宝玉在旁笑着说:“响
的好,再撕响些!”正说着,只见麝月走过来,笑道:“少作些孽罢。”宝玉赶
上来,一把将他手里的扇子也夺了递与晴雯。晴雯接了,也撕了几半子,二人都
大笑。

这里“晴雯撕扇”显系宝玉借扇子与晴雯调情的场面,聊博“千金一笑”。此回
有回前脂批:“撕扇子是以不知情之物,供姣嗔不知情事之人一笑,所谓‘情不
情’。”意思是说,晴雯是不知情事之人,而宝玉对这个“不情”之人用情,故
宝玉是“情不情”。因此,笔者认为曹雪芹在这里用“扇”音谐“煽”,喻“煽
情”之意。况且“晴雯”之“晴”又恰好与“情”谐音,“扇晴”者,“煽情”
也。
  由此可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巧妙地利用“扇”谐音“煽”、“搧”,
于宝钗扑蝶、宝钗借扇和晴雯撕扇三个故事片段中分别将“煽火(祸)”、“搧
双玉”、“煽情(晴)”寓于其中,令人拍案叫绝。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85.131]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