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有凤来仪 网友文集>>2000年 文集目录>>hcq(春之水)>>[转]庚辰本杂谈——春之水作于“悼红轩”

主题:[转]庚辰本杂谈——春之水作于“悼红轩”
发信人: unlimited()
整理人: (2000-07-05 00:44:40), 站内信件
                              庚 辰 本 杂 谈
                             (作者:春之水) 
 
  庚辰本有80回,文字最多。里面有不少后人赖以写文章的材料。如“脂砚斋
凡四阅评过”这条题签告诉人们石头记有过“四阅评过”这回事。但吴世昌先生
对庚辰本提出了疑问,经过一番考证,他认为庚辰本是个并凑本,所谓“脂砚斋
凡四阅评过”这句话是书贾“用来昂其值的花招。”这是60年代的事了。约20年
后,冯其庸出了一本书叫《论庚辰本》对吴氏的观点进行反驳。冯认为庚辰本“
是从头到尾据己卯本过录的”,而己卯本是四阅评过本(理由是己卯本上有“四
阅评过”这条题签)因此庚辰本是千真万确的“四阅评过本”。
  实际上冯的文章根本不是在驳吴,而是在宣传他的“划时代“贡献:是他发
现现存的己卯本是怡亲王府的抄本。后来复旦的应先生出了一本《论石头记庚辰
本》非常小心地与冯讨论,提出了庚辰本己卯本出自同一底本的观点,并指出所谓
冬月定本与秋月定本是一次定本中的两个阶段而已。
 先说冯文。冯认为“己卯本是庚辰本的底本”理由有六:
 1 两书抄写款式确很一致;
 2 两书回目一字不差;
 3 评语完全一致;
 4 抄本特征相同;
 5 避讳相同;
 6 部分笔迹相同。
但将庚辰本与己卯本对比看,好象情况不完全如此:
 1 第一回的《好了歌》第4回的“警幻赋”第5回的《终生误》与《分骨肉》等
抄写的款式根本不同,而且这款式的不同不是因漏抄错抄所致。所以不存在“两
书抄写款式确很一致”的情况。
 2 有的回中,庚辰本有批语,己卯本没有(17-18回),相反的有的回己卯本有
批语,庚辰本却没有批语(8回),两本的批语也根本不象冯所说的“完全一致”
。 
 3 特征问题 冯举了7个抄写特征。兹择一析之:
 17-18回中有条批语:
   第四出 离魂
         伏黛玉死 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
             O
         牡丹亭中 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己卯本
   第四出 离魂
         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
         牡丹亭中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庚辰本

冯认为己卯本的这条批语是对的,而庚辰本的抄手在抄己卯本是没有注意到中间
的那个O,一直径抄下来,于是庚辰本中的这条批语成了不通之批。这证明确实是
庚辰本抄己卯本的。实际上这个批语倒是证明这两本书都是抄自另外一个带有侧
、眉批的本子。为什么?在己卯与庚辰的共同底本中,“伏黛玉死,牡丹亭中”
是正文下的双行小字批语,而“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是
侧批,如下图:
     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伏黛玉死   
         牡丹亭中
正文下的双行小字批语格式固定的照抄最省力,而将侧批转抄在相应的文字下视
抄手的情况而有所不同。庚辰本的抄手看到这侧批径抄在 原批之下,两批相混成
了一条不通之批,而己卯本的抄手注意到这个问题,将侧批抄在下面,并画了一
个圈,意示有别。因此这个特征存在着多义性,难以成为庚辰本抄己卯本的铁证

 4 避讳问题 庚辰本中有一个孤零零的缺末笔的祥字,避怡亲王的讳。这最多证
明抄手与怡府有关而不能证明庚辰本抄己卯本。
 5 字迹相同只能表明两本的成书时间相近而已,而且笔迹的认定还要有其他证
据方能确定是同一人。
这样冯的六条证据好象都可有不同的解释。实际上,退一万步讲,即使以上6条都
为真,也不能证明必定是庚辰本抄己卯本。因为至少还有另两种可能:a己卯抄本
庚辰本,b己卯本与庚辰本都抄自另外一个本子。因此冯文无力。
  吴世昌先生认为庚辰本是由四个本子拼凑而成:

1-11回  12-40回  12-28回中的脂批  41-80回(少67、68回)  64、67回

 底本1   底本2    底本4         底本3       另配


证据是
  1 前11回无批;
  2 12-40回有小双;
  3 41-80回有“四阅评过”的题签
  4 12-28回有脂批
  吴是据庚辰本的现存的面目得出的拼凑本的结论,但如按吴的理论,那己卯
本也是拼凑本了?另外既然庚辰本中12-80回中有几回可以是因改写而没批语,那
么为什么第1-11回不可以是因改写而无批呢;有什么证据可以表明这:“脂砚斋
凡四阅评过”的题签是“书贾用来昂其值的花招呢”……
  应必诚先生的文章虽然否定冯的观点,但对吴拼凑本的说法不置可否。这样
又一个20年要过去了——这几年我很少看书,不知有无新的专论发表。
  庚辰本后四十回有“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的题签,己卯本前四十回有“脂砚
斋凡四阅评过”题签,两本又是出自同一个底本,一个是冬月定本,一个是秋月
定本,总好象冥冥中有些什么想说的。如果要昂其值大可以全书通标“脂砚斋凡
四阅评过”,另外要拼凑也得有这四种本子的存在呀。于是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
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 庚辰本不是照抄己卯本的;
  2 冬月定本与秋月定本是一次定本中的两个阶段;
  3 庚辰本前10回是有批的,批语混进了正文;甲戌本前10回的批语都是晚出
脂批;
  4 己卯本与庚辰本中正文下那些抄写的很规范的两本抄写格式相同的是脂砚
的初再之评,两本中抄写格式相同但批语本身的形式不规范的批语是三期脂批,
而那些己卯本有己卯本的写法,庚辰本有庚辰本的写法的内容一样的批语是脂砚
的第四期批语;
  5 庚辰本正文下有己卯年的小字批语可证其确系脂砚四阅评过。
  上面5条中有几条好象在悼红轩里看到过,记得有个叫红米的先生还提出过问
题。不知道现在讨论到什么地步了。
 
 

--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6.29.7]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