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aaachi(拈花微笑)
整理人: yerk(2003-03-22 20:04:40), 站内信件
|
一言不慎,被如空罚写伪君子与真小人之论。阴功,写就写吧。
“君子”这一词,历几千年中国文化,一直作为对人的一种最高道德要求,无论是宋前儒家的“孔孟之道”还是宋后那种封建迂腐的儒家学说“程朱理学”都在教导人们要做“君子”。而“小人”则正是处于它的对立面,乃行为不端、品格低下者。
君子与小人,我们伟大的文化先驱孔子同志论述甚多。一本论语,论及多少“君子”与“小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哈哈,还有一句呢:“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于是乎,君子与小人这个道德价值判断,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传统要旨。要做个君子,切莫做小人,可是几千年来的传统积淀,是传统中国文化对每一个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要求。“小人”一词,对人之贬,几乎等同于强奸犯、杀人犯。若被人扣上“小人”的帽子,你便成了“神鬼”,别人便会“敬而远之”。
时下的熟语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小人之见”,甚至乎“打小人”的习俗,皆为此一传统文化的传承。呜呼,于是乎君子们走出大街上来,一脸砖头们(好象应是gentelmen吧?俺不会英语,请谅请谅)的遗风,道貌岸然,见到小姐微笑让路,碰到熟人热情问候,见到上司点头哈腰,实质上不是真的想当君子,而是怕被当作小人,被一众君子们追杀。
----
评是非得失,论成败兴衰。
【评论空间】
特约评论员——拈花微笑(aaaachi)
编号:006
我是006,比007还排名靠前一号呢,哈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