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珠箔飘灯 散记杂谈>>天迥云垂草 江空雪覆沙 (戏写红楼事)>>红楼别解001--三重门

主题:红楼别解001--三重门
发信人: www_lxf(柳絮飞)
整理人: chocho.1(2003-11-08 23:17:53), 站内信件
俗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而惟有《红楼梦》一书是“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真正是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不只是不同身份、地位、性别的人喜欢看红楼梦,即使是同一个人,他(她)的一生中也会看好几遍、几十遍直至N遍。就拿逸梦中的诸友来说,就有许多人是从小学、初中的时候喜欢上红楼梦了,后来工作了、恋爱了、结婚了、有子孙了。。。。。。还在一遍遍地痴迷于红楼的世界。 

红楼梦,就是一本书,一个梦,一个故事,一个已固定了的文字的罗列,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我觉得是因为这本书暗含了三重门,隐藏了三重人生的境界,使得不同的人或人的不同阶段,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个心灵世界。 

第一重门,专为“为作新词强说愁”的少男少女们而设,他们初识红楼,看到了其中的热闹(如群芳夜晏)、风雅(如雪中联诗)、小资的伤感(如黛玉葬花)、青春期的烦恼与燥动(如宝黛钗湘的四角恋爱)等。第二重门,专为“不如意事常八九”的中年人而设,少年的理想与冲天豪气终敌不过这“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无情现实,尖利的棱角被磨平于生活琐琐碎碎的风雨,于是他们重读红楼的时候便有了另一个角度,另一种思维的方式,男人开始厌倦了黛玉的哀怨绯恻,女人越来越讨厌宝玉的花心多情,更多的人开始认可宝钗的处世为人的周全,欣赏熙凤治家治人的严谨精明,理解了贾母王夫人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等等。第三重门,则专为沧桑之后、心灰意冷的人而设,红楼梦从头至尾惯彻的色空空色、好了了好等等老生常谈,俗不可耐的所谓因果轮回的佛家思想,正好博得了那些并未看空,自以为看空的所谓“高人”们的青睐。 

红楼梦里虽然有三重门,但是我觉得她的作者老曹却并未达到最高的境界,他不过是徘徊在二重门内,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如果他真的看破了红尘到了“无处惹尘埃”的境界的话,也许,后人就看不到《红楼梦》这部奇书,也听不到他“谁解此中味”的慨叹了。 


----
谁会傻到跟自己深爱的女人结婚的份上呢。

菩 提 珠
红楼逸梦
广州逸梦
自我天堂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