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anhanxiang()
整理人: mdan(2000-02-29 13:38:29), 站内信件
|
圣人之谜
远志明
两千多年来,老子笔下的圣人像梦中的梦,虚中的虚
,没有一个学者认真考察过他,甚至没有一本解释老
子的书特别注意过他。
一字千金的老子,竟有三分之一的章节描述这位圣
人,为甚么?奥妙何在?
先来看看古时候圣人的意思。《说文》说:「圣,通也」。孟
子认为,善、信、美、大、圣、神,一个比一个崇高,圣
人与神相通相连,说「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
之谓神」。1.「大而化之」即「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2.
可见,圣人是将不可知之道,践行普化于人间,成为
上通神下通人的中介。难怪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
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也。」3.
再来看看老子笔下的圣人,完全是道的化身,富有道性
4.:他承袭上天大道的光明和永恒来普救世人,5.秉持大
道本像,普天下的人都前往归向他,领受平安。6.他有大
功,却不居功、不为大,反而成其大,功不灭。7.他知道自己
的荣耀,却甘守屈辱,知道自己的光明,却甘入暗昧,
以便成为世人认识上天大道的中介。8.他将众人从过犯中
领回来。9.他外表粗卑,内怀宝贝。10.他受垢受辱受难,却
为大为主为王等等。11.
尽管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位圣人,老子的口气却
是言之凿凿,不容置疑。他没有说「也许会出现这样
一位圣人」、「假如有这样一位圣人」,或「应当有这样
一位圣人」,甚至没有说「必定有这样一位圣人」;他
说:「所以(是以)圣人如何如何。」后人终不解老子为
甚么这样不论不辩、直笔而出,仿佛早已看见那圣人一
般。
差不多与老子同时代的以色列大先知以赛亚,也有三分
之一章节描述「以色列的圣者」。他说,圣者出自以
色列,却属于全人类:「上帝已立他作万民的见证,为
万民的君王。你素不认识的国民,你也必召来;素不认识
你的国民,也必向你奔跑。这是向全地所定的旨意,
这是向万民所伸出的手」。12.
以赛亚预言的圣者是耶稣。凡认识耶稣的人,也不
难看出老子笔下的圣人酷似耶稣。
耶稣,这位以色列的圣者,也完全符合中国古人对圣人
的定义,迎合了千古先贤们的企盼。耶稣正是那「上通
神下通人」者。他说「我从父出来,到了世界,又离开世
界,往父那里去。」「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
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耶稣将天道践行、播撒、
普化于人世,他是道成了肉身,住在人间,充满了恩
典和真理,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13.
老子论圣人,完全没有提到时间、空间、民族、地域。
谁也不能断言,老子笔下的圣人不可能出现在以色列
。他笔下的道,原本就是超越时空的普天之道啊!
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到了圣人的显现,却也不甚明了
。他说:「我哪里知道贪恋今生的人不是糊涂呢!我哪里
知道怕死的人不是像从小离开本乡不晓得回家一样愚蠢
呢!人只有在醒后才会知道作梦。可愚蠢的人总以为
自己清醒著,自作聪明地以为知道了一切。这些话,
一般人听起来觉得古怪离奇,也许多少年后遇到大圣人
,才可以解释清楚;这是早早晚晚要遇到的啊」!14.(神光
之下话老子之五)
1.《孟子.尽心章句下》。
2.《孟子》赵歧注,吴树平赖长扬译本,国际文化出
版公司1992年版,350页。
3.《论语.述而》。
4.《老子》2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
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5.《老子》27章: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
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又见28、58、79章
。
6.《老子》35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
7.《老子》7章: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又见2、22、34、6
6、72章。
8.《老子》22章: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又见28章
。
9.《老子》64章: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10.《老子》70章: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11.《老子》63、78章: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
大。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
祥,是为天下王。
12.《圣经》以赛亚书55章3至5节,14章26节。
13.《圣经》约翰福音6章50节,16章28节,14章6
至7节,1章14、9节。
14.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与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
知归者邪?…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
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
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
其解者,是旦暮之遇也。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128.173.69.1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