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梦寻鹏城>>··热点话题··>>热点聚焦>>深圳,你被谁抛弃>>我佩服深圳市委市府的气度 -----《深圳,你被谁抛弃?》作者复“南

主题:我佩服深圳市委市府的气度 -----《深圳,你被谁抛弃?》作者复“南
发信人: _zhuzhu(圆明园不是我烧)
整理人: mmxin(2003-01-10 08:35:44), 站内信件
  本报讯 昨天,《深圳,你被谁抛弃》的作者终于与本报联系。这位自称网名为“我为伊狂”的作者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本报述说了张贴这篇网文的原因和经过。虽然这位作者表示尚未作好公开身份、面对公众的准备,但他(她)强调:“《深圳,你被谁抛弃》只是提出了问题,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需要所有深圳人、所有关心和热爱深圳的人继续探讨。作为一个深圳人,我有义务和责任继续思考深圳的问题。”
  “我为伊狂”昨日主动给本报时评版发来电子邮件,称自己就是《深圳,你被谁抛弃》的作者(原文请见左边栏)。他(她)在电子邮件中说,《深圳,你被谁抛弃》一文的首发地是新华网发展论坛和人民网强国论坛,首发的时间为2002年11月16日下午。“我为伊狂”还附上了当时的网址和在网络上早已公开的个人邮箱以示证明。当天的帖子上还附有作者的一段后记:“心血来潮之际一时泼墨如水,仓促之余数据事实等未详加考证,激动之余文辞难免晦涩不畅,还望见谅。”
  “我为伊狂”在给本报发来的邮件里表示:“作为作者,我也有责任对该文作出一些解释和说明,因此我希望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本报记者随即通过其邮箱与“我为伊狂”联系,应本报记者邀请,“我为伊狂”又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阐释了自己写这篇网文的原因和经过。但“我为伊狂”不愿意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性别和身份,他(她)表示对公开身份后的连锁反应还有一些顾虑,因此需要时间考虑。


   “我为伊狂”致本报邮件我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尊敬的南方都市报编辑并记者:
   你们好!我是《深圳,你被谁抛弃》的作者我为伊狂。“我为伊狂”是我在人民网、新华网、天涯社区以及新浪网的网名。不过,我在网上的主要活动地方是新华网发展论坛,其次是人民网强国论坛。《深圳,你被谁抛弃》一文首发地就是新华网发展论坛和人民网强国论坛。
  《深圳,你被谁抛弃》在新华网发展论坛发的标题是《走在城市边上之深圳篇》,而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发出时则还是用了原标题。由于强国论坛在海内外影响很大,《深圳,你被谁抛弃》遂被广泛转载和传阅。在深圳《深圳,你被谁抛弃》则是因为深圳热线的转载而广为深圳人所知。深圳热线刊出时加了个副题“从候鸟北飞看深圳的危机意识”,没有任何署名,不过在文后注明了转载自人民网强国论坛。
  最近贵报对该文的系列报道和讨论我都注意到了,甚感欣慰。深圳市委市政府选择贵报作为澄清、讨论的媒体,而不是本地媒体,我认为此举甚有策略,这个让我没有想到,很佩服他们的气度和眼光。实际上,贵报在深圳的影响并不逊色于深圳本地媒体。从贵报的动作来看,这次大讨论你们已经作了仔细的策划和充足的准备,而且准备搞一个较长的系列。这对深圳是件非常好的事情,《深圳,你被谁抛弃》只是提出了问题,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需要所有深圳人、所有关心和热爱深圳的人继续探讨。作为一个深圳人,我有义务和责任继续思考深圳的问题;作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作者,我也有责任对该文作出一些解释和说明,因此我希望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谢谢贵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讨论的场所!
       此致
     编祺
        我为伊狂于深圳
        2003·1·8 


   “我为伊狂”应本报之邀自述写作动机我只不过是把这股情绪引爆了

  我就是《深圳,你被谁抛弃》的作者我为伊狂。去年11月16日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和新华网发展论坛,我发出这篇文章的时候用的就是这个网名,只是新华网发展论坛把文章名字改成了《走在城市边上之深圳篇》。由于强国论坛在海内外影响很大,《深圳,你被谁抛弃》遂被广泛转载和传阅。在深圳《深圳,你被谁抛弃》则是因为深圳热线的转载而广为深圳人所知。后来,不但网上出现了热烈而持久的讨论,而且在网下也引起了巨大反响,这些都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尽管我在写这篇文章已经意识到会引起较大争议。 
  实际上,无论在写文章之时还是在点击鼠标发出文章之后,我一直都是忐忑不安的————这就是我们花园般美丽的城市深圳吗?这就是创造了无数奇迹的“一夜之城”吗?这就是我们改革开放成功的伟大特区吗?我一直在心里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忐忑不安的也正是担心《深圳,你被谁抛弃》会打碎萦绕在人们心头的特区情结,打碎笼罩在特区头上神圣而美丽的光环。但是我深深知道,尽管人们在荒山野岭中开拓出来的深圳是美丽的,尽管中国改革开放所开创的特区是伟大的,但她不是神圣的,在她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像簇拥在地王大厦阴影里的那些违章建筑一样,但是人们只注意到地王大厦的高度和亮度,只注意到地王大厦还能升多高,而没有注意到地王大厦阴影下的那些问题。实际上,地王大厦的观光电梯升得越高,我们发现的问题就会越多,只要我们稍稍低一下头,仔细地看一下。 
  我相信,在我之前,甚至更早以前,就已经有许多深圳人往“下”看了。在少数深圳人仍在地王大厦的观光电梯里自豪又自信地上升时,他们在低头思考问题。于是,在21世纪到来的时候,在人们还沉浸在世纪交替的兴奋与对未来的憧憬之中的时候,一种失落与迷惘甚至焦虑的情绪从深圳人的心底里钻出,像蠕虫一样从网上BBS爬到餐馆酒吧,从写字楼爬到生活区,在深圳社会各界悄然地蔓延……我只不过是把这股情绪引爆了而已。 
  难得的是,《南方都市报》在传统媒体中为所有深圳人、所有关心和热爱深圳的人开辟了一个讨论深圳的场所,这对深圳是件非常好的事情。《深圳,你被谁抛弃》只是提出了问题,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需要所有深圳人、所有关心和热爱深圳的人继续探讨。作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作者,我也有责任对该文作出一些解释和说明;作为一个关心和热爱深圳的人,我有义务继续思考深圳的问题,和大家一起继续探讨深圳的未来。我相信,深圳不会被“抛弃”。 
   我为伊狂  2003年1月8日于深圳


   “我为伊狂”回复网友帖子我所做的对深圳有益

  谢谢大家的抬爱。我一直比较奇怪,为什么少数人会上纲上线到我是为上海作“宣传”,昨天我上新华网查了一下才明白,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此前早有类似质疑深圳的帖子,我的帖子自然是火上浇油,把对深圳的批判推向一个高潮。此前我很少上新华网,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也只是去看一下,我这个网名也是为了发这篇文章才在新华网注册的,对于发展论坛上的瓜瓜葛葛一无所知。不过,我是个很懒的人,即使骂到头上也懒得理他,要我去网上回帖争论就更少了。在这里,对于他们“捍卫家乡”之举,我只有一句回话:其情可嘉,其言可悯。
  这篇文章发出后的反响是我没有想到的,因为不但在网上得到了大家的抬爱,在网下竟然也引起了大家的一致共鸣。不过,话说回来,只有叫好的声音也是不正常的,我还是希望和大家就深圳的发展进行理性的探讨,而不想进行一些空泛的争论。 
  (说我)炒作也好,居心叵测也罢,反正我认为我所做的对深圳有益。郑国不是韩国派往秦国的间谍吗?郑国休渠以疲秦,虽为韩延数岁之命,亦为秦建万世之功。是耶?非耶?焉知我不是郑国哉?哈哈哈哈…… 2002年11月20日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