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佛教
游侠先生著
辽代佛教是公元916—1125年间契丹族统治着中国北部地区建立耶律王朝时代
的佛教(耶律王朝初号契丹,于公元947年改号辽,后曾一度复号契丹)。
契丹族原无佛教信仰,唐末,契丹族中一个部落主耶律阿保机统一邻部,扩
大经略,即有意吸收内地文化,以收揽汉人。据说唐天复二年(902),辽太祖始
置龙化州(西拉木伦河上流今内蒙自治区翁牛特旗以西地方)即已有开教寺的创
建。到了太祖天显二年(927),攻陷信奉佛教的女真族渤海部,迁徙当地的僧人
崇文等五十人到当时都城西楼(后称上京临潢府,今内蒙自治区林东),特建天
雄寺安置他们,宣传佛教。帝室常前往佛寺礼拜,并举行祈愿、追荐、饭僧等佛
事,这样,佛教的信仰就逐渐流行于宫廷贵族之间。到了太宗会同元年(937),
取得了燕云十六州(今河北、山西北部),这一带地方原来佛教盛行,更促进了
辽代佛教的发展,而王朝利用佛教的政策亦益见显著。其后诸帝,都对佛教特加
保护,在圣宗、兴宗、道宗三朝(983—1100)中间,辽代佛教遂臻于极盛。圣宗
除增建佛寺,施给寺院以土地和民户以外,还注意加强统制,禁止私度僧尼以及
当时盛行的燃指供佛的习俗,这就使辽地佛教更有发展。他又拨款支持房山云居
寺续刻石经的事业,并派僧监督。兴宗继位,归依受戒,铸造银佛像,编刻大藏
经,并常召名僧到宫廷说法,优遇他们,位以高官。当时僧人中正拜三公三司兼
政事的达二十人,大大提高了佛教在社会上的地位。道宗则通梵文,对佛教华严
学有造诣,尤精《释摩诃衍论》,并好建筑佛塔。辽塔在建筑艺术上创造了独特
的风格。又曾于咸雍七年(1071)置佛牙舍利于燕都西山的画像千佛塔中。他还
重视戒律,于内廷设坛授戒,开讲习律学之风。又以国家的力量搜集、整理佛典 , 督励学僧加以注解,刻行流通。他完成了契丹藏及房山石经的《涅槃》、《华严 》、 《般若》、《宝积》四大部及其他重要经典的刻事,对于佛典的校订作出了贡献 。
辽代佛教由于帝室权贵的支持、施舍,寺院经济特别发展。如圣宗次女秦越
大长公主舍南京(析京府,亦称燕京,今北京市)私宅,建大昊天寺,同时施田
百顷,民户百家。其女懿德皇后后来又施钱十三万贯。兰陵郡夫人萧氏施中京 (大定府,今内蒙大名城)静安寺土地三千顷,谷一万石,钱二千贯,民户五十
家,牛五十头,马四十匹。权贵、功臣、富豪亦多以庄田、民户施给寺院,遂使
寺院多领有广大的土地和民户。这些民户原来都以向国家交税数额的一半缴于领
主,施给寺院以后,即将这半数税金改交寺院,因此有寺院二税户的特殊制度,
更增加了寺院的收入(史载道宗大安三年即公元1087年,海云寺一寺所捐献的济
民钱即达十万,可以想见大寺经济的富裕)。民间对于寺院佛事,也时常发起团
体性的支持,盛行着所谓“千人邑社”的组织。这是地方信徒为协助寺院举办各
种佛事而结成的宗教社团,隶属于寺院,由寺内有德望的长老领导,下设都维那 、 维那以及邑长、邑证、邑录等职。社员就是当地居民,分别量力储资于寺库,以
供寺用;并依兴办的佛事而有种种名称,如燕京仙露寺的舍利邑,专为安置佛舍
利而组织;房山云居寺的经寺邑,则为镌刻石经和修葺寺院而组织等。此外,更
有永久性的供塔邓邑、弥陀邑、兜率邑,以及每年一度纪念佛诞的太子诞邑等组
织。寺院印置大藏经,也多组织邑社来举办。这样,寺院由于得到更多的资助而
佛事愈盛,并且通过邑社的群众支持使佛教信仰更为普遍。当时民间最流行的信
仰为期愿往生弥陀或弥勒净土,其次为炽盛光如来信仰(辽东宝严寺阁上有炽圣
佛坛),药师如来信仰(燕国长公主舍宅建药师院,民间通称她为药师公主),
以及白衣观音信仰(相传太宗移幽州大悲阁观音像于契丹族发祥地木叶山,建庙
供奉,尊为民族的守护神)等。他如舍利和佛牙的信仰亦盛,且于释迦佛舍利外 , 更有定光佛舍利的流传。至于由佛教影响而成的习俗,突出的为妇人喜以黄粉涂
面,称为佛装;人名以三宝奴、观音奴、文殊奴、药师奴等为小字等。
辽代帝室优遇僧人,同时又通常以经律论三门考选僧材,其学业优秀的授以
法师称号。更于各州府选有德望的沙门为纲首,指导后进,就讲(讲解)、业 (修持)、涌(讽诵)三方面选习专攻,一代名僧即多出于其中。由于有这些培
养考选制度,就促进了佛教教学研究的发展。辽代最发达的教学是华严,其次是
密教,再次为净土以及律学、唯识学、俱舍学等。辽西京大同府所辖的五台山,
原为华严教学的中心,这对辽境各地佛学有很大的影响。如上京开龙寺圆通悟理
大师鲜演,即以专攻《华严》著名,撰《华严悬谈抉择》六卷以阐扬澄观之说。
辽帝道宗对华严学也有理解,撰《华严经随品赞》十卷等。辽代密教学的代表人
物有燕京圆福寺总秘大师觉苑和五台山金河寺沙门道硕。觉苑曾师事印度摩尼三
藏,究瑜伽奥旨,有盛名,撰《大日经义释科文》五卷(已佚)、《演秘钞》十
卷,发挥一行学说。道硕通内外学,兼究禅、律,后专弘密教,撰《显密圆通成
佛心要集》二卷。两人都据《华严》的圆教思想以融会密义,他们虽祖述善无畏 、 一行所传的胎藏系,而按其内容,由于会通于《华严》,反而和不空所传的金刚
系密教为近。另外,有沙门行琳辑《释教最上乘秘密陀罗陀尼集》三十卷。又关
于密典的传译,有中印摩竭陀国慈贤三藏所译《大佛顶陀罗尼经》一卷,《大随
求陀罗尼经》一卷,《大摧碎陀罗尼经》一卷,《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五
卷,《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一卷,《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
成佛仪轨》一卷,《如意轮莲华心观门仪》一卷。其时民间风行的密法还有《准
提咒》、《六字大明咒》、《八大菩萨曼陀罗经》等(大宁故城白塔第二层各楞
即雕有八大菩萨像)。和《华严》思想及密教义学有关的,为中京报恩传教寺论
圆通法大师法悟撰《释摩诃衍论赞玄疏》五卷,又《科》三卷,《大科》一卷;
燕京归义寺纯慧大师守臻撰《通赞疏》十卷,又《科》三卷,《大科》一卷(已
佚)。医巫闾山通圆慈行大师志福撰《通玄钞》四卷,又《科》三卷,《大科》
一卷,形成《释摩诃衍论》传习的热潮。辽代弘扬净土的名僧有上京管内都僧录
纯慧大师非浊(?—1063),撰《随愿往生集》二十卷(已佚,他还著有《三宝
感应要略录》),他的活动历兴宗、道宗两朝,影响极大。又某师著《汉家类聚
往生传》二卷。沙门诠晓撰有《上生经疏会古通今新钞》、《随新钞科文》(现
存残卷)。诠晓通唯识学,撰《成唯识论详镜幽微新钞》十七卷,《科文》四卷 , 《大科》一卷及其他著作六种(都已佚)。辽代治俱舍学的有燕京左街僧录演法
大师琼煦,他校了赵州开州开元寺常真所撰《俱舍论颂疏钞》八卷。治律学的有
守道,曾应道宗召于内廷建置戒坛。又有志远,应召主持内廷戒坛。非觉(1006
—1077)住蓟州盘山普济寺,以律行闻,任右街僧录判官。其弟子等伟(1051—
1107)于寿昌三年(1096)在慧济寺讲律,为三学殿主,名重一时。又有法均,
清宁年间(1055—1056)校定诸家章钞。其他律学撰述,有燕京奉福寺国师圆融
大师澄渊,撰《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详集记》十四卷;思孝撰《近住五戒仪》 、 《近住八戒仪》、《自誓受戒仪》各一卷,《发菩提心戒本》三卷,《大乘忏悔
仪》四卷(都已佚)。思孝博通诸经,据高丽《义天录》所载,他对《华严》、
《涅槃》、《法华》、《宝积》、《般若理趣分》、《报恩奉盆》、《八大菩萨
曼陀罗》诸经都有注疏和科文,并辑有《一切佛菩萨名集》二十五卷;近世还发
现有《法华经普门品三玄圆赞緼E》一卷。此外,在燕京一带,原来有唐慧琳《一
切经音义》和五代石晋可洪《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等总结性的巨著在流行,影
响辽代学僧也欢喜从事于音释的工作。著名的作品有崇仁寺沙门希麟所撰《续一
切经音义》十卷,幽州沙门行均于五台山金河寺所撰《龙龛手镜》(鉴)四卷,
都对于辽地经典的写刻校订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资料。
辽代对于佛教经典的编刻,亦有其独到的成就,这就是契丹藏的雕印和房山
石经的续刻。契丹藏的倡刻,乃由于圣宗太平元年(相当宋代乾兴元年,即公元
1022年)得着宋刻蜀版大藏经的印本所引起,实含有和宋版竞胜的政治意义。他
和宋版不同的特点,在内容上尽量补充宋版所缺少的写本,特别是《贞元录》入
藏诸经,又在形式上行格加密,并改变卷子式为折本。全藏在燕京刻印,共五百
七十九帙。因为它刻版始于兴宗重熙年间(1032—1054),完成于道宗清宁八年
(1062),这一时期辽代已恢复了契丹国号,因而通称此藏为契丹藏。它的印本
未传入南地,但曾送到高丽,给丽藏再雕本的校补订正以很大影响。另外,涿州
房山云居寺附近的石经刻造,始于隋代,以后相继增刻,到了唐末中绝。辽圣宗
太平七?年(1027),州官韩绍芳奏请续刻,圣宗即拨款支持,并派沙门可玄主持
其事。到兴宗时,更施给多额内币,进行大规模的续刻。道宗复于完成《涅槃》 、 《华严》、《般若》、《宝积》四大部之后,续刻其他经典四十七帙,其底本都
和刻本藏经有关,后来大安九、十年间(1093—1094),又有沙门通则和他的弟
子善定等,于云居寺发起授戒大法会,募集民间资财,续刻石经四十四帙,约五
千片。契丹藏印本现已全部散佚无存,但由于大量续刻石经的遗留,使后代借以
考见契丹藏编刻的大概,它的工程和价值,同样值得重视。
辽代的佛教艺术,残存建筑较多。现辽宁、河北、山西诸省都保蹲有一些遗
构。比较著名的寺院,有河北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和山门,系圣宗统和二年(98
4)再建,天井和勾栏多保留唐代的建筑法式。宝坻县广济寺的三大殿,圣宗太平
五年(1024,一说太平九年即1028)建。大同的下华严寺,道宗清宁二年(1056 ) 建,寺中薄伽教藏系重熙七年(1038)建;上华严寺,清宁八年(1062)建;都
系辽代的巨型佛教建筑。其他如辽宁义县奉国寺,圣宗开泰九年(1020)建;河
北易县开元寺的毗卢殿,天祚乾统五年(1109)建;也都是有代表性的建筑。至
于佛塔,则有木造和砖造的两类,如山西应县佛宫寺的木塔,传系道宗清宁二年
(1056)建,八角六层,高达360尺,为现存木塔之年代最古者。砖塔有内部可以
升登和内部闭塞的两型。可登的有内蒙自治区林西白塔子的砖塔(八角七层),
河北涿县的云居寺塔等。内部团塞的塔基坛大都有佛龛天盖等浮雕,为全塔精华
之所在。二层以上,则有作多檐斗拱式的,如房山云居寺南塔。有不用斗拱的,
如北京天宁寺塔。更有一种变形的砖塔,如房山云居寺的北塔。此外,辽代亦曾
开凿石窟,现可考的有内蒙赤峰灵峰院千佛洞,辽宁朝阳千佛洞和后昭庙石窟。
云岗方面也发现有辽代的石窟。辽代经幢,北方亦有残存,以八角形石柱居多,
幢身多刻《尊胜陀罗尼》,或佛传故事,或刻多数小佛像(名千佛经幢)。幢下
部是有雕刻的八角或四角的石台,上部冠以八角屋檐形天盖。这些辽代佛教建筑 , 给继起的金代以决定性的影响,所以通常都将辽、金两代的佛教建筑视为一系。
-- 欢迎大家常来回合策略 宗教信仰坐坐。 欢迎光临魔法师学院http://wwwmagic.126.com * * * * *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DOS--
※ 来源:.网易虚拟社区北京站 http://bj.netease.com.[FROM: 202.106.248.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