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佛教>>佛教经文>>智者喜晏-灌顶宝蔓前行略论

主题:智者喜晏-灌顶宝蔓前行略论
发信人: dlnt()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4 16:10:03), 站内信件
智者喜晏-灌顶宝蔓前行略论

                               美国洛杉矶 西藏佛教研究中心 蒋扬亲绕 著

 

缘起: 眼观未法众生,极其稀少因无量劫以来累积之殊胜功德,方得遇金刚乘教

      法,但不解,误解其各个过程及含义者比比皆是,以致犯戒,违反三昧耶

      者不在少数,因此希望以此略论少分利益大乘成熟法器者。故赶写此略论

      不过一时不及完成全部,其中内义心得多不及述,只望往后能够完成。少

      分利益发无上不共菩提心之有情。


定义: 灌顶为如灌注,洒净,洗净之状。故名灌顶。(引密宗道次第广论)
灌顶外义  -清净成熟相续(心识)。除累劫业障。受殊胜法缘种.
灌顶内义  -清净无明习气.
灌顶密义  -清净气脉明点.
灌顶真如义-清净二执浊观。启发认识及得以住于心之本性.


如理受灌顶之殊胜-

1.道次第教授-灌顶是学习由凡夫发心,及到觉悟之道次第,最殊胜的圆满教授

  灌顶从觉悟无常之苦,发心归依,受别解脱戒,发菩提心,故受菩萨戒,故尽

  快利益众生而成佛,故受金刚乘戒。其道次第依循具足,入金刚乘之共同道次

  第前行具足后,依初灌性空正见之心,二灌,三灌之气,以及四灌之心气的幻

  身净光双运,皆由上师从始至终传始一次,故弟子能够得到殊胜的完整道次第

  教授。『只要平心静坐一刻,胜造七级浮屠』,则如理受成佛因的灌顶过程,

  更可见其无上珍贵。

2.播下殊胜因缘种子-每数百劫方得值遇一劫佛出世,而要值遇金刚乘教法,又

  远远难于值遇佛出世,因以前只有庄严劫现生王佛传过密法,而现在贤劫,将

  有1002个佛出世,其中唯有释尊,第六佛大宝法王狮子吼佛,未来最后一佛传

  金刚乘教法,而在未来亦只有在华严劫中有文殊生佛一佛传金刚乘教法,而现

  在能遇金刚乘,依有因方有果之理,『欲知前世因,现在受者是,欲知来世果

  今天作者是』必然是在以前曾在妙音王佛受过,或当时未曾诽谤金刚乘教法方

  可。往者己逝,如现在能种下此灌顶因,则在未来三佛传密法时,方可值遇金

  刚乘教法之果,故在灌顶时,能播下比遇佛出世遇更难得之因,真是殊胜无比

  应发心随喜。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现今许多宁玛派上师发现伏藏法,然后千辛万苦传给弟子,结果弟子又将其伏

  藏在相续中,因此应如好农夫辛勤耕种,方可早日成果。弟子应如一个德童一

  样,努力发掘埋在相续中伏藏。如上师是个好埋伏藏成就者。觉悟者便是伏藏

  大成就者。

3.步上成佛之路-万法皆有因果,而发展之过程称为『道』,因称为根,故定义

  为根道果,而灌顶亦分为道灌顶,果灌顶,根灌顶,一切主要皆由根灌顶开始

  方可持续日日之自我灌顶(道灌顶),最后成佛前受果灌顶,这一切皆根灌顶为

  基础,就如没有根,成长过程,那有果之成熟; 如可,则满虚空可见无根之果

  而现实上并非如此。故现在受灌顶即为根灌顶,为步上成佛之路的开始,殊胜

  无比也。

4.同修-一个人无量劫以来难得由合格金刚上师带领修过一次法,原因上己明述

  而灌顶过程,亦是我们以后要日日时时要修持的仪轨过程,故灌顶等于由金刚

  上师带我们共同修持一次。机缘难得.

5.受戒难得-我们可得暇满人身,主要以往曾受戒,如今在灌顶中,可得别解脱

  戒,菩萨戒,金刚乘戒。为无量劫难得机会。故应珍惜,如受戒而不知戒如等

  破戒,故要知戒,学戒,方可不入宝山而空归.

6.直指本性-金刚乘又称为果乘,主要皆是以住在我们佛性来修,故灌顶主要亦

  让我们认清轮回及涅盘的本质,皆在启发我们空乐,轮涅不二的本性,如此方

  可胜解在本性上,依果乘方便修持速速成佛。没有灌顶,便没有立足之地,而

  没有修道三要之前行,则没有灌顶可成立.

  以下三条为<<密宗道次第广论>> P126所论

7.立四身果报殊胜种子

8.净障碍悉地三业(身语意)诸垢

9.成听闻最胜教授甚深经论之法器


灌顶前应知

1.受灌弟子资格-

甲、大乘弟子资格-

一、基本要求-求法义利,义摄心听,敬法及师,取舍善恶说(总归要具慧与住

    质直)。

二、修道三要-出离心,菩提心,正见。如不具修道三要证量,则不应受灌,但

    现今末法时期,此种弟子实属难寻,故只要求胜解修道三要,则为受灌之最

    低限度,再低则结缘罢了.特别是发心,来受灌之人,除了不正当之利益(如

    为增加能力以报复,显耀等)以外,可分三类,一为求现世或来世福,此为下

    士道发心; 二为求自身解脱轮回,此为中士道发心; 三为众生而来受灌,此

    为上士道发心; 唯有第三发心方是正确受灌发心.

    修道三要-出离心,菩提心,正见概论:

    由欲离苦得乐,发起出离心,就如在狱中,发现狱中之苦,狱外自由之乐,

    要决心出离。而在狱中,依靠狱吏比依狱友有力,而最能完全依靠之人,以

    仁慈的国王为最有力的对象,故发心归依三宝。而依国王所定离狱规矩,唯

    有守规矩,不再犯错,多作好事,方能受到早日假释,因此受别解脱戒; 而

    又发现如母众生皆深陷在轮回苦中而不自知,就如在关在狱中的母亲一般,

    所以迫切希望他们亦能离苦得乐,此为慈悲心,但发现自己因亦在狱中,帮

    助他们的到底力量不大,因此希望早日离狱,其至成王,方能彻底能帮助如

    母众生,所以为利众生而誓愿发觉悟者,此为发菩提心,由此受菩提戒,但

    离狱成王之日虽以在短期内成完成,而又不忍如母众生狱中之苦,故发殊胜

    不共菩提心,希望能在最短期内离狱成王,故受金刚乘戒,此道次第分明,

    没有觉狱中之苦,不可能发出离之心,不觉狱中之苦,亦不觉得狱中母亲需

    要离狱,故不可能发真正菩提心.

    轮回之根本在执万法本性为实有,故在修持佛法中,其各种法门主要皆以去

    掉此种执著为目的,故必须具性空正见,其可经由各种逻辑思考判断,来决

    定正误;而在西藏主要宗中观应成派为最纯净之正见。故弟子为了『觉圆满

    』,必须先有正见,没有正见,就如无目的之船,终到不了岸。

乙、无上瑜伽弟子资格-依<密宗道次第广论>

一、己修共道(上述)净治相续大乘种性。

二、大乘中具足最胜种性大堪能者,因大悲发动意故,成就猛利欲乐急愿成佛,

    欲入无上瑜伽法门速疾成佛。

三、无倒了知续义。

四、善学二种次第及诸密行。


灌顶时应避免之态度-远离三过:

1.罐覆-灌顶过程如不知上师所灌顶为何,则如罐覆,不可能灌入。有谓不知亦

  可得灌顶,只要静坐细心体会,自可得灌。非理,如不懂亦可得灌,则上师只

  要哑口无言,大家便可得灌了,何需上师徒费口舌,摇铃敲鼓。如不懂便可得

  灌,则佛陀,上师应不用大家进入会埸受灌,只要整天坐在家里,对三界众生

  灌顶即可,如不能,则是上师无慈悲心,或能力不足呢? 如不懂可得灌,则在

  四灌语句灌顶,如何言信得灌。如无言无举动,则释尊不需要拈花啦,何况拈

  花尚只有大迦叶一人微笑,如再不拈花,则全埸相对无言。尽在不言中度过一

  生。如此再多灌顶,亦只见罐外种子满地吧!

2.罐漏或罐颈小-灌顶过程如『理』解,但心不全心在灌顶过程,或事后遗忘,

  属于罐漏,再多水亦不储住。有人灌顶过程偶而或常常闭目,听说主要在细心

  体会灌顶感应,但上师举灌顶器时,他往往正在闭目中;如此只见罐外漏出大

  量种子,而在罐里的种子,多变了形,往后可能只能长出畸形果吧(秘雕)。

3.罐脏-灌顶过程全心□注受灌,但存有太多自己想法(缺乏正见),就如罐不净

  则灌入之水亦不净。有人灌顶时,往往将心放在某种期望上,则等待热流,闪

  光,本尊现身,讲话。因此将心放在上面,所以上师各项灌顶含义,亦受到其

  污染误解,最后又见灌内各种混血种子(杂种),长出各种百想(香)果。『因地

  不真,果招纡曲』


灌顶过程要求

1.注意自己自始至终的发心是否正确。

2.确实了解每一步骤之过程,发心,目的。□心注意上师的每一指示及观想。

3.所受誓言要确实清楚。


灌顶后应作之事:

1.是否要求进一步的传经(咙)及讲解,要问清楚此要求的资格,及以后应如何修

  持,是否必须每天修一座或数座? 是长轨? 中轨或短轨? 有否最低要求多少座

  或持咒数万遍?这些许多是属誓言,如果因面子或不正确的发心,而不是真正

  如理而誓言,则一但违反誓言,则不只对自己不好,而且会染污上师,传承及

  所有同时受教之金刚弟兄姐妹。故要慎重行之。

2.是否了解自己所受之戒及誓言各种细节,应该再请上师详细讲解。有否常注意

  或诵戒,讨论自己戒行是否清净?

3.注意自己是否更具出离心,菩提心,不执著,心内是否更平和? 这些不具备,

  如想修本尊成就,则如空中楼阁,甚至摔得更厉害,修本尊而忽视慈悲心,最

  后成厉鬼的不在少数。

4.对自己修行上各种的反应,应采万法如梦如幻之态度,或许有人觉身上有热流

  似觉顶上有人坐者(在观顶上本尊时),甚至幻见本尊,幻听天语,突见万里之

  外的景象,如果弟子重视这些,而忽视自己修行的目的-解脱执著,离苦得乐

  则此种态度,应该如去除修行障碍一样的去除,不应受其影响您修行。弟子应

  深入了解修本尊目的及本质。

5.如果没有常修持仪轨,亦要常记得灌顶过程,如此能在相续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就如时取伏藏一样,当有一天在中死亡,中阴身,投胎时,如能记起灌顶过程

  上师曾说,或各种观想,皆与上三种情况相同,此为转化三种不净根身为净三

  身(法报化)之密诀,要珍惜之。另必须要记得自己法名或密名,供养时不忘称

  之,总之能在各种紧急状况时亦不忘记时,此为甚要。


不如理受灌顶之过患-

1.受污染缘-现今受灌顶之人,多不知受灌之资格,以及受灌过程,受灌后应作

  之事,故破坏三昧耶(誓言)比比皆在,因何同坛受灌之金刚弟兄姐妹,皆同受

  污染缘,如同一滴河水受染,整条河水皆受染。故在当今灌顶之清静因缘环境

  己是少之又少。

2.犯戒或破戒-受了三乘殊胜戒,不知戒条或细节,如何忏悔还净,甚至如何舍

  戒等,则破戒之机会多如夜星。因此应在灌顶时及灌顶后从上师更进一步学戒


3.破三昧耶-灌顶过程中受到许多三昧耶戒,如不能如法守住。则对自身,上师

  传承皆是染污,故在灌顶前,中,后应清楚,如有可某些可选择受或不受的三

  昧耶,则要冷静考虑清楚,不可冒然受之。

  以下二条为<密宗道次第广论> P127所论

4.上师不观察弟子法器,随人而灌顶者,非法器者不能守护三昧耶故,现后俱损

  故为非法器宣说:1.生多过失 2.犯三昧耶 3.远离成就 4.招诸魔害。

5.弟子不观察上师相,随从何人即受灌顶者,为彼邪师所欺,则:1.不能守护经

  说上师诸三昧耶故 2.断坏成就 3.招诸魔害 4.生多过患。在<<金刚□经>第五

  十四品:『犹如狮子乳,不应注瓦器,如是大瑜伽,非器不应与,弟子刹那,

  现后俱受损,非器施教授,师长坏成就』


灌顶上师资格-分大乘及金刚乘各德相

甲、大乘善知识十相:

一、戒
二、定
三、慧
四、德胜
五、精进
六、教授富饶
七、通达真实
八、说法善巧
九、具悲悯
十、断疲倦

乙、密乘上师资格-除上具备大乘善知识之德相外,尚要具备下列资格方足称灌

    顶上师。如龙智云:『佛说金刚乘,有二阿□黎,一谓重持咒,二谓住静虑

    』,故依<<密宗道次第广论>>:简论二种阿奢黎之德相。

一、住咒生起次第阿奢黎资格-
    此德相应如<金刚 经>(第六十四品):『善息灾等业,知咒瑜伽轨,此师可

    称赞。行施住净戒,具最胜忍精,昼夜勤修行,有慧善工巧,具师长德聚,

    说名阿□黎,内爱乐集密,外作声闻行,以如是教授,转教诸弟子,当知为

    大师。』

    约分为十相-
    (1)善息灾等业-善修四事业,息增怀殊。
    (2)知咒瑜伽轨-知咒密义,灌顶仪轨,绘彩土坛城,本尊瑜伽仪轨。
    (3)行施
    (4)住净戒
(5)具最胜忍
(6)具最胜精
(7)昼夜勤修行
(8)有慧善
(9)工巧
    (10)具师长德聚

    在内外总论,内爱密行(如乐集密),外作声闻行(现出离象),有以修四座瑜

    伽坚固本尊瑜伽,复须诵咒,故说重咒。

    二.住定圆满次第阿奢黎资格-

    <<密宗道次第广论>>:『除了具足生起次第一切德相,并有增上功德,此极

    稀少,若无彼师,生起次第之阿奢黎,亦具灌顶阿□黎之德相』,其与生起

    次第阿奢黎不同,由住无二智双运,及幻身静虑,即可灌顶。由此可知所谓

    住定,非一般随住何任定而言。因灌灌顶与三昧耶等为金刚乘之道基,故上

    师必须得过此灌顶,有清净的传承,而且守戒及三昧耶,其实这些条件非我

    们凡夫能力所观察的到,故乃必须以上述大乘及金刚乘上师为准,仔细观察

    最尊贵十四世达赖啦嘛曾说,在未认定为真正可依之上师前,要如侦探观察

    小偷一样客观细心的观察。

3.受灌前要先修习所入之坛城-坛城梵语为曼陀罗,意译为越量宫,指本尊住的

  宫殿,因其超『越』人们所能思『量』,故称之.

  坛城分四种-
  1.绘像坛城-如以唐卡。
  2.彩土坛城-以五彩砂,或五彩宝石所堆绘之坛城。上二坛城此为一般给的灌

    顶所用之坛城。
  3.身坛城
  4.静虑坛城

----
六 时 吉 祥

愿功德回向众生涤尽无明,证金刚本性,速悟圆觉.
美国洛杉矶 西藏佛教研究中心 蒋扬亲绕  12/15/93

**********************************************************************

【录自:西藏佛教研究中心】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1.160.16]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