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lnt()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4 16:10:02), 站内信件
|
《实相宝藏论释》
龙勤巴尊者著
《实相宝藏论本颂》共××页,由塞朵三世翻译成汉文。
《三部心要义释实相宝藏论释》共××页。
《三部心要义释实相宝藏论释》
梵语云多他引垛喇怛曩二合俱舍曩引摩勿哩二合底重
藏语云耐鲁座
造论者胜乘瑜珈师隆清燃绛尊者
译论者密乘弟子郭元兴
校译者塞朵三世
序品译
敬礼吉祥普贤
本自元成功德圆满界,有寂德具最初之怙主,
诸佛持明法主及上师,百千信众动摇而作礼,
诸乘之顶最胜以奉献,现证心髓广大秘密教,
摄心要义究竟之了义,实相宝藏疏释应显说。
尔时吉祥普贤于一切法本初体中现证菩提已,入住广大平等之理趣金刚界中 转
胜净妙果无上了义法轮,成就觉性菩提心法身,即明显而无转变之真如,超越因 果
勤修,现证本师之大秘密,彼之诸究竟了义之处总摄为一。成此实相宝藏之要门 论,
彼诸处所今应显说。
二初暂作礼者:
本来佛陀现证菩提体,不变元成金刚藏之界,
心性自然大圆满之中,无取舍来去故今作礼。
此须抉择此论中之金刚界,实义之体,自然智体,元成之佛,无变之法界, 心
性自然光明大圆满之本体中,宣说于远离取舍合散收放之本位法性无动之理趣中 而
作礼敬之义。此中自然智大圆满者,超越一切偏党宗执,出过一切行显勤修。如
《觉性自现大续》云:“噫,大圆满阿底,不堕宗派见,行自然智义。譬猛兽狮 子,
以利爪摧伏。大园满说自教摧伏下乘,大圆满说自教立自义。大圆境中无生佛无 有
情,大圆体中无胜亦无劣,大圆道中无近亦无远,大圆满果无得无不得无有得不 得,
大圆满身无是亦无非无有是不是,大圆语中无变无不变无有变不变,大圆意中无 实
事相状无物无形相,大圆界中无尽无虚空非空亦非尽,大圆处中无高亦无低无有 高
与低,大圆法中无行无不行非行非不行,大圆用中无圆无不圆非圆非不圆,大圆 游
戏无现无不现,大圆义中无修无不修,大圆觉性无升无不升,大圆满智大密遍游 戏,
大圆边中无如此宣说,大圆义中无文亦无字,大圆满王正见如是住,无文无字大 圆
义中行,明障执念无有本相安乐力无诸明暗执着想安乐力自显,大圆满义其中如 是
无所住大圆满义如是住亦非。此中初段以三事宣说自然本际之体初三偈宣示自然 本
际之体性,以第四事宣说于其体中修习之理于第四段示以修行之理。
所谓果者,实际本位理地最初宣说之体中获得教法,尤于唯思择中更无余故 。
一切法觉性菩提心圆满宣说者。《普作续》云:“此中全无不圆满,一圆二圆一 切
圆,所作成办得安乐,一圆菩提心亦圆,二圆心所作圆满,遍圆成办得圆满,以 此
一中圆满教,安住此诸佛密意,以此遍圆满之义,能令一切皆成办,此无所作所 安
住,此身天人数取趣,亦即密意法性佛,以此作成有情义,无勤无修安乐住。”
心性自然智为轮回涅盘流出之体,今明示此义。如《多哈藏续》云:“唯一 心
性一切之种子,流出一切三有及涅盘,所欲之果皆能令给施,如如意宝心今敬礼 。”
撰述宗旨者:
诸法自性无言说之界,诸见之顶大圆满教者,
不似一切超越一切义,我如所悟而说应谛听。
此中法性超越言思之界者,即觉性菩提心大圆满是也。无有实体亦无相状故 ,
超越譬喻诠表之境,以最胜上师之恩而善悟解之义为后世义利故,应为宣说,如 是
建立论宗,超越因果勤修之心性为下乘所未悟者于此开说,于迷障未断中无住清 净。
宣说通达一切法唯名者:
大阿舍黎极喜金刚所着《三身证会续》云:
“无生灭边离作大戒体,犹如金洲无有别明界,
无内外故无起现隐没,除边执暗根本菩提心,
菩提心中四边虽未断,四边无触迷地力中断,
无险悉地菩提心性中,无有勤行三身顿圆满,
轮涅唯名观因果差别。”
此等义理以本师言辞分处撰集,意欲使诸胜根机者如何得解脱之利益故,如 所
立宗无变易故,宣说撰述究竟之义。
如《八千颂大疏》云:“诸具利他悲心者,纵遇命难于自能,亦不令其少懈 废,
最胜士夫负重担,于险难处决不舍。”
此论疏释密意亦以四支宣说;
一,本论所应说者,即起绝思议因果之觉性菩提心;
二,本论之利益者,由宣说故,最胜根机者即能如是通达;
三,因利生利,所谓本性利益者,如所通达而修持故,即能达于本际实义之 顶;
四,本论之关联者,彼等一一互相依持,是故一切皆于觉性之体中显现,通 达
觉性超越因果作勤者,即可超胜一切下乘。《普作续》云:“普作王,菩提心即 是
‘我’者,汝应通达‘我’自性,如是所现之法遍一切,我中无有其余应授记, 汝
若为我而授此记已,由汝所摄一切眷属聚,普作!通达我之自性已,一切均变我 之
自性性,一切若变我之自性者,云何一切所现之诸法,一切断割二谛不令净,洁 严
净三不令作加持,三昧发心不令勤修行,一切普作体中所作尽,普作于我一切平 等
性。平等性我不需平等事,不需平等性事前授记。”如是通达之利益者,即前书 云:
“为利故说真义利益者,无量劫波之前世,普作!菩提我深信,事业具根极胜瑜 伽
师,无有见修亦不护誓句,不勤事业亦不行于道,不净治地亦无有因果,世俗胜 义
二种亦皆无,亦不见有修习与成就,无有发心亦不见对治,普作!观见心识之自 性,
即为如是利益故宣说”。
以上为初支分即趣入造论之因,已宣说竟。
以金刚总纲略说身义者:
心界要门心要究竟义,无有平等元成及唯一,
各各皆有解要摄碍难,总纲楷定四种四住处。
此中宣说自性大圆满之究竟义以四大三昧耶之门总摄一切法,此复一切法自 性
为“无有”,本来为“元成”,不堕偏党宗执为“平等”。自然智为“唯一”, 总
摄为四。《宝聚续》云:
“尔时超所护方隅,誓句即是大元成,
无有唯一与平等,及其助伴于此转”。
又《明点普明续》云:
“无护誓句凡四种,不退本护具诚信,
我之秘密本誓者,本觉广大智慧中,
无有所护能护故。退与不退二皆无,
八乘造作之字数,我所不护名‘无有’,
下乘誓句中解脱,自之三门广大故,
即是安立‘平等’名,唯一本觉智慧中,
无有所护之誓句,无有守护方便者,
唯一本觉智慧故,是即立为‘唯一’名。
唯一本觉智慧中,无有作勤广大护,
是即立为‘元成’名”。
又《普作续》云:
“普作!我无所护之誓句,无因缘故不需勤修行,以元成故不需作思择,是 真
智故不需有所知,是自然故不需因与缘,无胜劣故不需有取舍,无实体故说名为
‘无有’,不行实事真智无断灭,此中即是安立‘平等’名。心中一切即一说‘ 唯
一’,云何一切所现之诸法,意法于菩提心圆满故,我说是即名‘本元成就’” 。
如是四者
一各各真实为解其要
二自然真义之智为摄其碍
三无生超越思境为收其纲
四超越因果作勤为楷定宗旨
是等义之差别四各分四安立为一十六种法门是为安立此论之经纬纲领也此等 当
知即当下即是之实相自然安住之瑜伽无执无着之修行任运成就之法身也前所未见 之
义以尽慧大涅般法而诠显之
宝聚续云
三世无实殊胜中无中无边一相续
无初无中亦无后诸计时者自穷尽
大平等之声教中无有决定之境相
自分别中无有分自性大圆满之义
趋入一切心慧宫不现无境无分别
不断本地自然断不受迷乱无明迹
不观即是本来断凡此一切无受者
一切所有粗大种最初本即自隐没
自趣无所行处所自身本来无有者
无前无后此亦觉此一切时无亦时
以一二六三种事无现而现更变现
不作显现之本声持地地中超越者
本来安住无人受所行本来即无有
此道本来亲近者此亦自身本来有
前不见者本觉钝无住静虑密意者
无有修习本来有此亦于前悉不知
我与所取执着境本初自然法性中
一切本觉自显现本自显现前不知
系缚我悟五烦恼本来明了自显现
共同安住而不修地水火风四大种
本来即是自本身何人不见眼迟钝
秘密摄集要门髓无中无边自显扬
何人若不闻此法即是无有耳根者
本住界与觉性垢无远离时自轮回
无所领受鼻断灭三精要摄一要门
本来身心是精要次即无受舌断绝
境相本净色庄严自身无有远离中
身与覆障即如是无昼无夜而安住
悉无人知身隐没苦平等降安乐法
无有言说自安住悉无人知心慧钝
轮回习气亦积集安住本来法身中
无人观见悲心处根门我观外境现
念思诸种相顿现本来报身自显现
一切忆念失念隐能所作行勤修行
士夫所集一切声即是本来变化身
悉无人知皆愚钝云何思与念顿现
犹如河流无中断自意恒时坚固住
无勤修习自放下不得觉受心动摇
所有情器闻境相观察自性无所有
城市见有相续断本来安住无观见
诸根之门岂断灭”
总之一切境相三有轮回涅般之法皆是自然智之游戏妙用与庄严,于本相中无 有
其他是为观其奥而“解其要”
又于自然智之本位中密意偏党平等故是为摄其碍难
又自然智任运成就故所现自觉是为于赤裸之行中总其“纲领
又自然智中余非有故是为于元成唯一之体中“楷定”果证此等一切各各言说 亦
均摄于实义自然智体中其喻义以三相抉择者
普作续云
若欲决定悟此义喻如虚空应观察
义即法性无有生相即心性无有灭
犹如虚空之法性以如虚空喻诠显”
又云:“
诸法即是菩提心喻者一切喻如虚空之自性菩提心之真义亦如是”。此一切法 之
界或生处如于虚空之中现有情器轮回涅般所现亦是于觉体本体中现
非于余处也一切法于菩提心中显现是心所造作为心所观察而菩提心性则无人 为
作者即前书云依菩提心普作一不作普作以菩提性自然作一不作性于中不需作如是 开
显一切法在自然智中即金刚身是也
一。实相宝藏论第一金刚处决择一切法随处无言品释
今者广释支分:于无有,平等,元成,唯一,补特伽罗五处之中,初“无有 ”
处亦分为四;初解其要;二摄其难,三总其纲,四印其旨。
一解其要:
(一)宣说一切法无有实体及相状者:此中最初宣说“无有”处,“无有” 自
性体性本空寂,虚空平等菩提心大界,云何显现如来无自性。觉性之体与其相中 一
切显现之法本来空寂,亦无我故,一切戏论皆灭,性无有生。《明点普照续》云 :
“觉性无实体寂灭,戏论无实体相状”。
(二)如是“无有”之喻意义决定者:云何虚空广大界生处,情器四大转变 皆
显现,如空之色彼无有自性,菩提心所现法亦如是。如虚空中,世间现有成坏, 而
诸境相于虚空中无有体故,无有自性,能现之四大亦有成坏,自性无实,无微尘 分,
能依所依义不成故,于此觉性之体中一切境相之法亦无自性。《普作续》云:“ 是
故一切境有诸情器,虚空体中不住是无有,菩提心之大界境大故,佛与有情一切 情
器住,于此一切清净之法性,无二远离一切增于损。”
(三)今复宣说觉性体中所现之有法无有自性者:犹如幻化影像所显现,自 性
是空本无有实体,境有诸法显现时分中,菩提心中不动无实体。如是一切境相器 世
间,三有世间之有情,凡所显现,亦如幻化之情器无有自性,于觉性体中无有动 摇。
《普作续》云:“一切境有情器轮涅法,菩提心中性自无动摇。”
(四)宣说如是诸境相法于元成觉性体中无有动摇者:犹如梦境眠中午动摇 ,
境相现时亦无有自性,境有轮涅菩提心之体,如是无动物实体相状。如梦境中, 等
于睡眠之状中午动,六趣本相之一切法于觉性界中亦无动摇,清净三身所现一切 法
亦于觉性解脱二取之真界中午有少分动摇。《三身证会续》云:“有情六道四生 处,
法界中生界中灭,二取境心差别现,法界所取界能取,真界体中二取无,三世诸 佛
智分齐,法界中现而知界,能知无灭所知法之界,三身证会自痕自解脱。”
(五)外境所现于实义中心及其余亦不可得者:如是诸法若于心中现,非心 亦
非异于心余法,无而明显幻化之自性,当下性即超越言思义,是故心中所现一切 法,
现时应知性本是无有。色等五境所现与情器本体所现之法,此等皆是于心中所现 ,
故非是余,如余所现亦如梦幻无有自性故余不可得,心亦无得如幻等八喻,无而 明
现之空色中观察微尘无分与有分故,即是法无我平等性,于心性本相之相中,应 知
空寂无变之界。《普作续》云:“以枝分法寻求真实境,随相无念以方便游戏, 真
实自性生起法身余无有,一尘中离一切游戏与方分,无住实义妙善智慧自然起, 一
切现量无念广大心要中,彼清静道若入即得平等王,无变无变无有生成之住处, 如
是无所取境心之处也无”。若谓启非说一切处为心,于此特应明显思择而说。
总说境相三有轮回涅般为菩提心者,于一觉性之体重随顺无动之法,了知皆 是
觉性之游戏妙用与严饰自然显现而安立“心”名,如随日光明而立“日”名,是 即
于日上住,于实体上能损害者分二,觉性者,心中变现颜色与方分,以境相中即 有
颜色与方分故,心达于外,境达于内,互相虑托转变,自死亡时情器一时趣于消 灭,
是为互相影响之觉醒所损害,由教亦可损害。如《普贤心境续》云:“境心所欲 即
是我所迷”。又《觉性自□续》云:“何故种种心所欲,一切生起种种心,诸佛 果
证谁生起,有情不成佛应理,辟如黑色木炭中,虽勤佛拭不见白,是故有情迷乱 中,
虽作修行不成佛”。又《摄了义续》云:“不见了义诸愚夫,以诸境相是自心, 如
以黄铜作为金”。于此今日有了知大圆满而骄衿者,或有共乘者许境是心,偏执 不
变,说其错失,至甚讶异,心与菩提心亦本是一。心者,二界顿现八种诟聚与心 所
俱;菩提心者,觉性自然智,无有实体相状,为一切轮回涅般之界,于此依菩提 心
之妙用或游戏而起现境相三有,故以菩提心之果名在因中安立,轮回涅般所现应 知
皆觉性之妙用,觉性自身,轮回涅般悉不可得,然起现之体应知不灭,外境现相 本
无,明现之心及心中余法亦皆不可得,空明无体,应知本净,解脱之时,妙用及 游
戏以是无体故,如梦开觉本自清净,本觉法身无有变易,于最初本位中午有倾动 ,
应知其体相本净。审察如是之差别者,或有现在唯我无余,或唯许心,或许其余 ,
是皆非有,于此自宗亦不决定,妙用与游戏起现庄严,皆于本体上摄持故,此中 妙
用者,乃觉性之功能,各各起现轮回涅般,如一日光明所照,而莲花开放。俱谟 ??
多闭合,不同起现。游戏者,觉性之光华之游戏,如灯光之游戏或日光之游戏; 庄
严者,本相庄严显现之时,自然起现,以庄严觉性之体,如太虚为虹所严饰,日 月
为重星所严饰,以上所说如《普明续》云:“妙用体无灭”。又云:“无灭无二 受
用者,游戏之体自显示”。又云:“是故名为妙严饰”。今此有戏论者已宣说竟 。
(六)今者宣说觉醒自身随处无所得者:如是如外境相无自性,有境菩提心 之
自性者,亦是“无有”之体如虚空,超绝言思说议应了知。境相三有轮回涅般之 所
依即觉性之体,全不可得,犹如虚空。《普作续》云:“菩提心者虚空之自性, 诸
法是菩提心之喻者,诸喻犹如虚空之自性”。
(七)“无有”自体之安立道理者:义之真实自然智慧中,无因果故轮回险 悉
断,无胜劣故轮涅坦然住,无迷障故三有截然断。觉性通彻本明赤裸之体中无因 果
故,论回堕落,苦乐之险地本来已断,一切轮回因果之显现道理皆自无灭中生起 ,
而觉性本体则因果悉不可得故,无有迷障胜劣,轮回涅般随所显现,亦于觉性体 中
坦然而住,于实义中不觉有故,心自安乐。又觉性一切无有之体中云何起现,虽 似
有住,亦不觉有,本自解脱,若通达此义,则住于本初增益成佛,趣入妙义,犹 如
实际虚空无有倾动故。阿舍黎极喜金刚所着之《觉性总流注义》云:“平等性境 无
念心不取,身心平等界中自然住,此中觉性起现法所现,如平等风自然无动摇, 相
状境中无境住总流,本来无二无念择分别,佛陀有情轮涅无分别,实与非实界中 皆
平等,佛与有情界中皆平等,世俗胜义界中皆平等,罪与功德界中皆平等,高下 方
隅界中平等故,起现之时等起无胜劣,安住之时等住无胜劣,解脱之时等脱无胜 劣,
虽不等起亦等界中起,虽不等住亦等界中住,虽不等脱亦等界中脱,起与不起界 中
本来无,住与不住界中本来无,脱与不脱界中本来无,起现之时自起自地尽,安 住
之时自住自地尽,解脱之时自脱自地尽,现起住脱起脱无断绝,无断绝故因果无 障
碍,无因果故轮回险悉断,无险悉身迷地何所有,本无转变即普贤之界,无转无 变
金刚萨垛体,本来面目唯自身得见,到此即为安立佛陀名”。无有迷障者,如《 普
明续》云:“唯一明点大圆满,迷与不迷本无二,迷地自然得清净,遍离唯一悉 无
断,阿底见修及行持,果证本来无二故,二所显现迷障无,见修行果之四者,即 是
本来自然智,无因缘果之迷障,大圆满之见与修,行果皆是任运故,修,行,趋 ,
避,精勤作,迷地复障得清净,于我之上无其余,即是无障明显智,下八乘中所 显
痕,亦是我之悲心行,无别胜慧自安住,无杂圆满之智慧,所堕迷地得清净,无 别
胜慧自显明,迷障二者无别显”。
(八)以超越下乘之法故,说彼等之相者:
如虚空之心性菩提中,无有偏党自性无二故,
无有见修不护三味耶,不勤事业亦无智慧障,
不净诸地亦无所行道,无微细法苏二无和合,
超增损故无法无非法,犹如金洲是无别明界,
自然心性犹如虚空者,“无有”自性超越诸言诠。
觉性本体全无所得故,其中见修行果之法,及所净之地,所行之道,有相之 生
起圆满,有得之三味耶,所成就之事业,所妙修之正智等,亦皆非有,无增损故 ,
法与非法亦无别明,凡所显所现之一切,本相自脱确然清静故,如到珍宝金洲之 时,
欲求通常木石,竟不可得,一切于觉性通彻法尽本相中,荧然显现,觉性坦然无 碍
故,是故依十自性,不用勤作修行。《普作续》云:“一切真实即此菩提心,本 来
自身自然元成故,以十自性不需勤修行,我诸自性譬喻如虚空,虚空等中悉无令 勤
作,虚空等中悉无勤作因,虚空超越一切勤作修,如是普作心要菩提心,我者, 超
越一切行境故我无所见本来无修行,如是以彼十种之自性,涅般我中非有所作因 ,
一切具有因与果之乘,欲见我与我之自性者,如游步空还复堕于地,以十自性终 堕
于修行,我之自性决定说根源,我者,超出一切行境故,如是无有所见与所修, 十
自性中无有如是义,十自性中若不达有义不,空,我虽已观无有所见境,不令有 见
住于真如性,远离戏论无离无生因,律仪净戒均不需护持,心要本来任运成就故 ,
精勤修行均不需为作,自然智慧无有覆障故,觉性之智无明显生起,一切均住于 我
之地故,所净所行之地本非有,我即周遍住于一切故,我所能行之道亦非有,我 者,
本来远离二取故,名细微身无有假名立,我之形体周遍一切故,名为二者所作本 非
有,我即本来自然智慧故,我以一切无有所抉择,我即一切菩提心藏故,秘密要 门
其余皆非有”。又《三身证会续》云:“无生灭边离作大觉体,犹如金洲无有别 明
界,除边执暗根本菩提心,菩提心中不断舍四边,四边不触迷误力所断”。
(九)今复宣说觉性超越善因果者:
义之真实觉性本通彻,无修治故行善无饶益,
无转变故行恶无损害,无业果故异熟无善恶,
无胜劣故无舍取轮涅,无言思故性即远离界,
无前后故唯时世和合,凡有所取即于其事转,
所作何业其异熟即果,如虚空义应思维观察。
于《珍宝铜字书》喻中有云:“观待觉性十义,是所应行之十善乎,是所应 护
之三味耶乎?是所应修持之间修行果乎?是异熟业与恶趣乎?”如是云云。觉性 通
澈,法身赤裸,此中虽行善亦不趣于贤妙,故无饶益,虽作恶亦不转于下劣,故 无
损害。自体全无所得故,业果及其异熟,亦无苦乐胜劣,无前后世及业因果故, 轮
回之名都尽,觉性自体如是安住,于诸未悟者,现有轮回苦乐。瑜伽行者,一切 穷
尽,法尽空寂,名为本净,觉性体中轮回涅般善恶虽如梦现而本体上无污染故, 无
有善恶因果,以彼无故,无前后世,所生体尽,三有本净,广大湛然,是名穷尽 生
死险坑也。如实住于觉性本体中而通达觉性之瑜伽师安住于实义自体之时,虽作 善
作恶无有尘许益损。“隐化”和合为一故,是故极胜之瑜伽师以不得善恶故,能 于
境相无畏而行。了知觉性本相外余非有故,常不出于觉性通彻境界,此种道理应 以
十二种金刚大笑而得信解。如《宝聚续》云:“
1。呜呼!一切佛语金刚藏,观待正见自然智,超越善恶见修真希奇,本体不 动
身语所作事业亦无有损益,哈哈!
2。呜呼!语金刚!观待实体本际之住法,于此境相毫法无来无变真希奇,苦 乐
任如何思维于实义中亦无转变,哈哈!
3。呜呼!语金刚!观待大空遍行之智慧,念思之行种种所作亦于游戏中起现 真
希奇,虽如何作亦于无生界而解脱,哈哈!
4。呜呼!语金刚!自亦应听,观待法性空寂周遍智,无生本来俱安仁真希奇 ,
士夫所诠极锐利而诸众主生于一时得解脱,然彼补持伽罗之一续则无损益,哈哈 !
5。鸣呼!语金刚!观待自己心识空寂普现之智,凡所显现一切皆起
交为自己之助伴真希奇,虽有所现亦于自己本体中不动,哈哈!
6。呜呼!语金刚!观待心要觉性空寂普脱之境相,自之对治自大真
希奇,一切烦恼自力自解脱,哈哈!
7。呜呼!语金刚!观持觉性空寂普净之本体,无有精勤自然得果证
真希奇,一穷尽故一切轮回涅盘无二而清净,哈哈!
8。呜呼!语金刚!观待本体大空阿赖耶之宅,虽现六趣三身真希奇,
一切众生不作尘许修行,一时得成佛,哈哈!
9。呜呼!论金刚!观待三身大空本来园满果,三世不即不离真希奇。
不行六度而诸资粮一时皆园满,哈哈!
10。呜呼!语金刚!观待觉性如何放下大空普平等,一切所作能作起
现为庄严真希奇,一切取舍于正见中解脱,哈哈!
11。呜呼!语金刚!观待空空本来是大空,一切佛陀均住于险地真希
奇,修习能所作故乃堕落,哈哈!
12。呜呼!语金刚!观待不空之空有实体,“无有”之中执我之乘真
希奇,以生而得无生,哈哈!”
(十)宣说无有二分常如是住者:
或思或察以觉性思择 少分无实尘许不可得
刹那无分无能取所取 于现世中住本际义心
观察时无故不观亦无 唯名言中尘许无得故
诸相诸法常以“无”为性 自性如幻无实应了知
此无有善恶因果之义者,于过现未三世中无有相应差别。觉性之外
内中三者反复寻求亦不得,外内一切情器细察如微尘分亦不可得,心与
觉性之刹那生灭中细察亦不可得,过现未三世中若加分别,则前际已灭。
后际未生,现在之中际随失故亦无得,如是业与异熟善恶因果亦不可得,
如是如思择时无有者,若不观不思则更无有,以思择筹量无有故,又自
之总相无有故、以名言亦是无有,诸昧于真实义之愚夫虽如是显现,而
显现尽时,于彼等中亦非是有,如幻化之业虽现能作善恶,而彼幻人则
不受报,觉性之体毕竟不变故,因果于谛实中应成无有转变,无分离故,
是故决定善恶因果无实,而特别诸瑜伽师亦无虚妄,无有所受异熟故。
此等希有之宗要以七句义使生信解。宝聚续云:“唉嘛火!语金刚,心
要汝应听,(一)自之觉明之性以远离生死之要断俱胝有情之命,及行
XXXXXX蜜多之有情尘许差别亦无有,此普贤我所宣说。(二)呜呼!语
金刚!以法性中无有戏论之要常修空性,如此修行之士夫与于空性刹那
了不作意之补特迦罗,二者成佛无有尘许差别(不同),此普贤我所宣
说,(三)呜呼!语金刚,以觉性无为之要行无量有为之善之信士与XX
勤杀生之人,二者于圆满资量之门中亦无尘许差别,此普贤我所宣说。
(四)呜呼!语金刚!以觉性智中无来去之要,种种法性之相于身口二
业中转之士夫,与刹那亦不以闻思二者净治心慧之补特迦罗,二者得见
实体亦无有尘许差别,此普贤我所宣说。(五)呜呼!语金刚!以法性
中无有生灭之要,而受地狱寒热之士夫及受诸佛之乐之士夫,二者于得
悟之门亦无尘许差别,此普贤我所宣说。(六)呜呼!语会刚!以觉性
中无变之要,断意法戏论之士夫及常见我者,二者于通达实相亦无有尘
许差别,此普贤我所宣说,(七)呜呼!语金刚!以法身本有之要,供
养称赞外道及作种种劝请之士夫,与安住于业离能所作之士夫,二者得
果亦无有尘许差别,此普贤我所宣说,语金刚!是故行于此等大自然句
意义之士夫,即得达于无精进之悦乐,即是于境相三身无别中而成佛也”。
(十一)宣说通达无有之义而解脱者:
梦境幻化空寂当时中 无智愚夫爱著故成缚
诸如自性别不能为缚 不达“无有”之法诸有情
著我性故缠缚而轮转 诸明了此善巧瑜伽士
现生即以“无有”确证故 无有因果法性界中脱
如于幻戏所化愚童著为俱胝种事,认为谛实,心遂被缚,而老年者
知其为幻遂不为缚,如是诸境相法,无能现故,明显幻化之空色本相,
诸执著为我之士夫,认为谛实,遂于轮回相续缠缚,诸了知真实之瑜迦
师,超越缚脱,于无相界中而得解脱”。如宝多罗罗经亦云:“一切诸
法如善逝,诸具童心执相者,行于世间‘无有’法,皆以见修而了知”。
通达一切法所现无实之瑜伽师,无论如何亦无不解脱者,于菩堤心界中
得明显故,以因果勤修为不应理之瑜伽师,说其极为应理,阿舍黎极喜
金刚所著之《相状本脱义》云:“无二解脱之法性,下乘无有而有法。
鸟兽攀崖之乐适,余众生无彼所有,觉性无作界中脱,下乘具勤修所无。
瑜伽等空离作道中乐,本来佛陀觉性无有境,轮回漂转无有有所取,许
‘有境’物是为下劣慧,空中解脱无依界中脱,唯一明点而无有方隅,
显现为二无有有所取,执着一异即是迷乱心,一中解脱法性界中脱,自
然智慧无有因与缘,五毒起现无有有所取,轮回道中爱欲菩提障,自然
解脱智慧中解脱,元成无方远离于四边,边堕偏党无有有所取,着偏党
见边即平等之魔,无方解脱元成界中脱,无有体相之空无断灭,起现境
相无有有所取,显现解脱无定界中脱,无有别明元成界中脱,无有合离
明点界中脱,凡所起现无定界中脱,色像显现所现本解脱,声音宣扬所
蔫自地脱,色声见闻五门所显现,自见本面无有所余境,无有二故境心
平等脱,一平等性所生即是界,能生一切功德即所依(体),一切无能
所而脱即界。”
(十二)宣说“无有”义之心要者:
无常断之心性菩提中 无能所取之智自然住
无因果之觉性赤裸中 无善恶之明点唯一住
无中边之觉性通彻中 普贤法身密意自然住
无有心要本觉菩提中 无境清净胜者密意显
觉性空明无常无断之本体,超越外内二取,彼又远离因果善恶,无
有异熟习气故,即是通彻普贤唯一密意。《大鹏腾空续》云:“心中无
见无人见因相,此故离恶此善又是何,本相根源合于最初性。”
(十二)宣说通达无我之密意义者:
幻化瑜伽觉性本相中 诸“无有”法无灭起游戏
起现之时确认无有故 取舍作勤亦全无能作
住于内广慧乐大“放下”
通达一切法本相是幻之瑜伽师,于一切境皆是“无有”之游戏所起
现故,以一切放下之实义之印而触证之,所有皆无,授与精妙之篮,于
彼通常自喜之士夫,以瑜伽士之分离而心慧安乐,《大鹏续》云:“精
巧之心授‘篮’?三界不违越,无修于愚失境坦然住,此即轮回涅盘两
不住。”
(十四)宣说不悟无有下乘之过失者:
无有所诱愚夫如野兽 于阳焰水为渴而趣逐
名言所乱文中求真义 自为各各宗派法所缚
八次第心险地若不断 义之心要实际不能见
犹如野兽误认阳焰为水遂起渴求,愚昧众生亦为所执之法所烧渴,
下八乘人于各各自法爱执为实,故起渴求,于真义体性,遂不能平等触
证,此中补特迦罗之我者,执着,二取贪嗔之心,是即分别,法之我者,
即于无外境中,以心慧增益,为“意之法”及见修行果等一切边执之垢,
以此待故诸凡夫外道及下八乘遂不能平等证悟实相,《大鹏续》云:
“无体,着道,欲求果,以欲求故于解脱处此为障,空暗明与有无性,常
断因果四者八乘中,无边虚空界与平等性,凡是爱欲勤求边际者,如盲
乌求虚空迫不可得,无得此义之中谁亦无修治,无所知态此中无边际。”
(十五)“无有”义之自性者:
阿底瑜伽法中超越界 全无所有虚空自性者
现前性中法界本位中 无有动摇最初之空界
自然放下大安乐元成
大圆满自然智中全无所得住于空明大元成者,住于最初界大本净故,
名为本位之密意。《宝聚续》云:“无有之空法生起,于大秘密之本界,
本然自然而安住,具无所取处之理,广大游戏初生起,此中谁亦无有住,
于何处所无所作,此中无有圆具足,无往无来一切离,如是大本空之处。
于无有中界之理,此中外无内亦无,不见上亦不见下,诸方诸隅亦复无,
于此无少分所取,此无取义谁证知,普贤我先已成佛,本始本初之佛陀,
无住大智之住处,于其古初之体中,无住本来安住法,于此执取安住人,
一切诸佛秘密咒,于此心要菩堤中,是即变为能取性”。本净之本位者,
于法身心要菩提之住处而决断也。
(十六)宣说有所作故不成佛者:
不达秘密觉性深密义 依有为法决不得解脱
不知有为无常终灭坏 以身语意最胜之印结
云何证知无坏心要义
若不通达本觉法身之义,而依三门精勤之法,则于此生不得解脱,
以行于法行性所缚之印结,缚障觉性,仅得有为法之乐果,以是有为,
犹如瓶盆,终坏灭故,无坏法身之义永不可得,有为无为互相违背,若
是无为,则不坏故,证得无坏法身.安住无作本地而证见故,于一切作
法所缚之结而得成佛,如一马尾不可触近,是名无义轮曰之缚“《普作
续》云:“法中无有所作敌”。又云“虽无谬思终不成,身语律仪胜印
结,极难证会法性义”。即前书中广其因相云:“呜呼!大萨垛谛听!
因果大乘皆非是,普作我教持了义,云何一切显现法,自心法性本是一,
因果如理无分别,自心真如应观察,自菩提体即境相,此中未悟各立名。
胜义无境世俗境,胜义世俗无二唯一谛,真实要立我亦是迷乱,即是安
乐爱欲贪染病,无爱欲故能取于安乐,修行佛故即非能成就,无勤自然
住故任运成,无勤自然住无念住。”
*此数目字乃藏文原文中所无,系译者加上去的,此注。
*1此后补译六句,原译漏译。
《十七》(*)教诫于无有本位中不动者:
故若欲得实相最胜义 三门疲顿自性所缚法
如儿童戏一切均放下 无有自性远离戏论界
法性自然大圆满之处 无作复超思境普贤中
观待无整大平等之义 超越因果作勤故顿断
如儿童为游戏之心所持爱着游戏,三门能所之法凡有所作,皆是不了
不尽,应舍此诸疲困劣义,其无因果取舍之法者,如老人日下取暖,自然
放下,大乐遍布。《普作续》云:“诸佛实义品类名,佛陀我不说其真正
有,谁若见有佛陀者,于法性界中不得成大觉,不见佛陀悟自心无作,见
其无有自心本明显,实体不现自性普周遍,实义本体即是显现境,此外平
等因果大乘中,断证净治加持种种法,自心法性无作而入迷,自然放下于
余不远求,无作勤求安乐而持取,于垢断病彼中无大力,是即执取无动之
三昧,本来即是无动无逃逸,希求无动三昧之歌人,是说因果大乘鄙夫教,
本来是故无动物逃逸,能摧勤修一切对治法,一切因果本师显示轮,普作
我教此已说,所谓自因生果起增损,欲成诸佛瑜伽具三昧,欲三昧故无整
性无生,(*1)原生真实是为诸法性,除法性外余别无有佛,诸种佛陀名号是
假有,法性作用无他唯自心,原生自心法身解说部,原生自心本来无生中,
无生义中无有勤修行,以勤修故无作不得成。”
《十八》今者总摄解“无有”之要之末章者:
无有外内能所本觉中 无时与处超越生灭法
如空清净无明点导门 此中同达义者普迷乱
舍除具有法我之迷障 无有差别普贤之体相
大空周遍广大而顿断 法性无有转变持自地
此即无住本初虚空界 以见之外印波而断除
即是普解无有法宗要
如是一切境相三有轮回涅盘外境内心能取所取之法云何显现,即其现
时,即是无有,本相空色清净,于虚空无为之觉性中顿断,所见之量以空
为境,能现觉性于空义中空明自然智之本光无而明显,境相无体无本,是
为于广大中解其要也。《六界续》云:“空性境之戏论无,明显超越有无边,
忆念不忘具总持,境相现量性之道,杂屉多诠表文字,真言无生性本圆,
诸因与缘遍远离,见修垢染普远离,无边于中亦无得,无相亦无诸外境,
无天真言亦无有,无法常超越一切,无敌亦无有亲知,无身亦不现诸根,
诸法以思维不现,全无亦悉无能取,无我亦无我眷属,无界亦无觉性身,
无善亦无恶异熟,无命不得断命者,无福亦无修积境,无佛亦无有有情,
无处亦无有空性,无法亦无闻法众,无境亦无三世性,三世资粮亦非有,
是故一切皆无有,我即无别无择境,超越诸地我之境,事业所行无择故,
于彼三世平等性,我之境无体离思。”此上已示所解一切无有之要。三乡资
粮亦非有,是故一切皆无有,我即无别无择境,超越诸地我之境,事业所行
无择故,于彼三世平等性,我之境无体离思”。此上已示所解一切无有之要。
(二)今者总摄无有之碍难中
(一)于无有上觉性坦然任运而住者:
如是无有之法解要已,于无修上“全放”觉性碍。
摄于所现无取舍之上,即是大界心之坦然住
所现诸法,知是无有,最初所起现者,即无净治染污,一切放下,
无取无舍松脱而住者,觉性通彻于圆满中总其碍难,无境心故,坦然住
于本空之中。《大鹏续》云:“相状本净遍解脱之体,无勤离作心之碍
显明,三种证会境上游戏碍,所现无断境心中总摄。”
(二)宣说自性元成静虑者:
自然放下大乐金刚界 无修任运成就胜静虑
恒时是有犹如大河流 无治平等放下自开显
觉性本处之静虑恒时续有犹如河流,瑜伽士住于无治大休息时即得
现证。《普明续》云:“我说无二自然大会乐,修习远离有无二种边,
具胜慧力通达本觉义,修与不修名言皆清净,住于无二大乐自体中,无
勤放下合离遍皆无,无断绝故如恒河水流,为最胜根宣说此真义。”
(三)得自然静虑已即无述障,摄其碍难者:
如是安立法性如虚空 无转变故无动与不动
无合离界最胜极广博 以言诠表之行境即非
般若(XX)觉性自起现,虽是多闻而无俗务心
无言超越思境瑜伽士 诠与不诠皆无而顿断
所与所修皆不可得故 沉掉之敌为此不需除
觉性本位中见无动已即住于此状之瑜伽士获得自性静虑之别,为此
无能取所缘之心,凡所起现皆是于静虑之本位上起现,无有动摇,尔时
以起现故心识明显,以安住故获得三昧,止观双运,沉掉等静虑之迷障
不用断除,自然清净,证得自性静虑者,于文字名言,虽见闻解说而无
所知,前所净治以力大故,此时于此了义之处,诸于胜慧界有所起现者,
诸以上师加持力于通彻觉性有亲证者,诸于心要义处听闻究竟者,以及
诸以心自性住于坦然自放下者皆得证性,无合无离,此皆非是余宗之境
界,《觉性总注续》云:“如是本地放下法性如虚空,觉性无转变故无
动与不动,无合无离之界最胜极广大,非是文字所诠之境界,胜慧隆都
觉性自起现,名闻而无依恋世务心,通达无言界之瑜伽士,无有诠与不
诠皆顿断,修与所应修皆无得故,沉掉分别之敌不需除”。此教犹如树
林若有欲盗窃者,如是皆非,彼“中观”根本之颂于《宝积》之内亦有。
又宝藏之前书所有之材料等若干于“普明”之《续》内亦有。又分狮子
子之略疏中有云:“呜呼!种种宗义之体相等皆于《二万颂》所示中而
有”。是故随顺句义而为撰述,于若干甚深之处,配属信解而为庄严也。
(四)宣说常自住于法身界中者:
境心本脱无有之心要 迷乱自息法性平等界
安住相续不断法身体 现脱无低安乐一界转
起裹之时自现自地尽 安住之时自住自地尽
解脱之时自脱自地尽 法性界中起现本脱故
于余不动唯法身游戏 本相无偏空寂之本色
无胜无劣住于义心要
一切分境于觉性体中虽现有生住灭而于空之体中不动,如圆镜之一
切影像于圆镜之面上不动,若加审察并无实色,唯是圆镜之本性,内心
忆念分别有起现安住解脱三相于觉性之体中不动,如海中波涛所有现住
脱三相子海水中不动也。一切于法身本位空明起现门中不灭,于三身元
成界中不动。《三身证会续》云:“云何安住于自体中,云何行趣行趣
于自体,菩提界中自然无来去,无有来去诸如来之身,云何言语即言自
之体,云何述说即述说自体,菩提心中言说自然无,无言无说三世佛之
语,云何思维即思自之体,云何通达即达于自体,菩提心中思念来本无,
远离思念三世佛之意,无有而有生起即化身,自然受用即圆满报身,此
中实体元体即法身,果即三身任运成就界。”
(五)境心证会元随转中摄其碍难者:
所显所现一切升进处 五毒等等皆觉性妙用
如是起现即于其当时 体认妙用圆满自本位
境心于中“全放”平等碍 无“作”“道”“随”自然智慧碍
一切一界如水与波碍 大密碍中诸法本摄持
以知此要即解脱法性
外境五尘种种显现皆是内心忆念分别所起现,即于其时体认起现为
境,起现之时即炒用圆满,随其住于何处,即于本隐无随转中而得解脱。
所现一切皆悉放下,顿现趣入于广大境,于彼境相最初起现者,随三休
息之碍难而摄持之,于法身本位中能尽诸地,此复若无体认,即平等自
乏,若见妙月未圆满故而隐没者,即不能成大力之缘,自若不隐即无当
下断除等故,是即此要三种大碍,此复于觉性自起现中欲慧安乐无乐平
子于自持无动中住于无勤作者。《大鹏续》云:“欲乐心中断不饶益法,
自然放下远离轮涅事,即自即他境心之交化,执著现见之碍明显故,一
切放下悦文字边灭,意与心之变化所现灭,摄于离法意与能作中”。大
界觉性摄于广大之碍,尔时于本觉密意之大界中,平等起见,平等安住,
平等解脱,无有胜劣,无有不平等不安住不解脱之法故,又于菩提本界
广大之碍中拣者,如虚空中情器世间自现自住自坏自空,于虚空之体中
而不倾动,一切法于觉性界中起,于觉性界中住,于觉性中解脱,而于
觉性空寂通彻之状中不动,是即于证觉之界中以咨询而铅其碍也。《X
X总注续》云:“起现之时等起无胜劣,安住之时等住无胜劣,解脱之
时等脱无胜劣,虽不等起亦等界中起,虽不等住亦等界中住,虽不等脱
亦等界中脱”。若谓此教所说前仆有否,如《时轮大疏》、《妙法莲华
经》及《三摩地王经》均曾多所称引,故不应致疑。
(六)总拣超越因果之碍难者:
无为任运成就觉性中 起现不勤本寂大密意
超越善恶因果菩提心 不变法性于中即总拣
修习等等皆是因果之垢染故,皆不清净,此等精勤作业行于觉性无因
果中、一切顿断,全无所作,平等周遍。《普作续》云:“普贤我即超越
因果故,起因果故即超诸境界,超过一切法性菩提心,菩提心者即一切法
心。”
(三)今于总其纲领中
(一)初总本空自初清净之理者:
无有自性虚空之密意 无余诸法总其纲领者
如虚空缚能缚诸情器 诸本相法大本空所缚
如虚空体能缚一切境相三有情器世间,本相自现之外五色境与自内
起现解脱之心,识皆悉缚于自然智中,此自然智复缚于空寂大本觉中,
于本空之体中无有倾动,是名拣于普贤之界。《六界续》云:“自性大
圆满之义,以无错谬开示之文字抉择宣说,一切佛之身语意三密,即是
普贤如来自性清净之观相,六趣之诸有情说为三世平等性,此,即说名
我之境相无有差别,与多种有境之界,和合为一也。若于一切法远离邪
见之分别,我即融于远离戏论之普贤界中,界者犹如大海我之境相自起
现故,一切坛城皆于界中本来自然集聚,大手印之界本来自不安住而成
一一,大萨垛,我之境相即是非相,一切所有听闻所现声音皆能周遍转
X故,是名秘密心要之界,即是身密普贤自转,我之境相于全无所有中
凡有起现,是名周遍本净之心所拣之界,即是语密普贤自转,我之境相
《是于一切言思之实体上起现,是名忆念本空之心所拣之界,即是意密
法尔自转,呜呼!大萨垛;一切佛与证知三世平等性之士夫,皆于我普
贤一界中转,若不修治于真如,如空不为云所障,本净本来明显分,如
是虚空澄明中,犹如日轮自显现,体性无有垢染身,总拣一了义之心,
即是我之本坛城,诸有法者摄集已,诸法性之奴边尽,一切普贤我之心,
我即无念之佛陀,微细垢着皆解脱,无障光明皆显现,诸法之法不见故,
无有我所见之境,呜呼!大萨垛!一切实事皆是普贤之游戏。是故佛陀
普贤我,于一切所作众多之事业与诸有情,皆是无二所作,是名证得无
穷此教中一切所说之静虑,此即与不显现之虚空成为无二,大萨垛!是
名我普肾之事行生起如是三身之实性,是名获得因清净之佛果智慧大圆
满之见也,尔时我于无能作中自生起故,身之智慧,语之游戏,意之事
业,广大显现,智慧不变之境相自现,以法尽之时自息边执戏论,虚空
之具意者自生起,于坚实心之境相中诸根一时获得,转为普贤一切坛城
之主尊。”
(二)宣说超越因果勤修之缚者:
轮回唯名超因果勤修 无有善恶损益空之体
解脱唯名亦无有涅盘 以十自性无有勤与修
本际觉性之义无有因果善恶,依止不了义教开说实有,诸执善者,
决定不得解脱,以为愚于一切之垢所障故,自性大圆满超载因果善恶,
应善通达。《大鹏续》云:“本来无有所作之心性,开示念思思之胜义
心,胜慧以具文字护自谛,善巧文字首执持因果,净治身美国语意假名,
法性真谛能作其覆障,此中其余增上之对治,是故若离无修轮涅能所作,
大圆满法此中其余谁人有”。十种自性者,(1)正见,(2)三昧耶,
(3)灌顶,(4)曼荼罗,(5)地,(6)道,(7)事业,(8)
智,(9)果,(10)法性,通达此十无有,即大圆满之见者。《普
作续》云:“善提心者犹如太虚空,犹如虚空心性法性中,无见无修无
所护本誓,不勤事业亦无智慧障,不净诸地亦无所行道,无微细法无二
无和合,心中无了义教所抉择,起增损故无要门楷定,是即大圆菩提心
之见”。又云:“呜呼!大萨垛!所说无有所修正见者,法之根本于自
无有故,子身于自无有所观故,自无之境无有我所说,是故宣说无所修
正见,所说无有所护本誓者,不能护持自心无障碍,是自然智故无所护
持,所谓无所勤行事业者,大圆本来超越因果故,事业因中修行欲得果,
大圆无有所欲之果故,事业本来无所勤行故,是名宣说不勤行事业,所
谓无有所行之道者,三世诸佛三界诸有情,行于所行菩提心之道,心中
多与有情二无别,故无以心所行心中道,所谓无有所净之地者,于此法
界菩提心地中,净治欲得解脱具因果,于此法界菩提心地中,我不说有
治,修,行,成,教,所谓智慧境中无念者,境即本来自然真智慧,于
智慧中无有智慧境。”
(三)宣说无作义之缚者:
休息法中或勤或精进 犹如儿童沙屋是坏法
是故困果善恶诸精勤 于无有缚诸法本所缚
犹如儿童于游戏地聚沙为屋,终将灭坏,诸法生已于空中渐次摄集
等,于世俗则有所得,于胜义则无可取故,一切三六勤作修行之法皆亦
如是,一切善恶因果超绝动摇勤作于大无作中,为瑜伽士所缚。《大鹏
续》云:“于心无见无见因相者,是故离恶善复于何有。”又《普作续》
云:“法中无有所作故,趣入无勤行之门。”又云:“呜呼!大萨垛!
欲得大力而勤作修行,勤修行故大力不成就,大力本来自然即是大,以
修习故是坏佛密意,随若错乱佛陀之密意,于自本性多劫不得证,呜呼!
大萨垛!切勿修习心三昧,切勿通达智慧境,不需口诵心默持,勿以手
行结手印,勿以心作合离自性业,自然住故无动任运成,自性住故谁亦
不用修,无有勤作如是住于地,无有所作说事业最胜,悟此义故不作诸
事业,不造业故即住真如性,若有安住于真安住于真如性者,彼即无误
无修而成就,此即无误自然无修治,性即所作无误之体性,真如性中本
无成佛法”。又云:“如是若不通达无修治,外内情器清净所加持,菩
提支分诸义轨门中,所修智慧本尊令显现,刹那供已请来住三昧,虽修
虽住如儿童沙屋,云何无治与我义相违。”
(四)总于无有因果作勤者:
今者阿底心要瑜伽士 一切因果导引愚童法
下堕劣根道中顿断舍 超越本体密意法之义
应为无修虚空缚所缚
如于孩童之时是游戏之法,于老年时即是自然休息之法,如是于劣
慧时即是八种下乘之法,于胜慧时尽是阿底之法,即住于自持心要之法
也,通达法身元成自然安住已,以十自性住于无有勤修。《普作续》云:
“呜呼!大萨垛!菩提心者为诸王之王,普作以菩提心有所作,菩提心
勺无有余所作,菩提心者本来是无谬,本来即是故本来无谬,本无谬中
不可立虚实,超越一切因缘果勤修,超越作持勤修若不了,修习勤修能
所见成就,为菩提障遂无有大力,无住无念全无密意故,自然住于无念
平等之境中,所作本尽不起勤行心,于大乐中何处安住者,此即转成诸
法之心要,依此不列自他之义利,一摄一切皆摄之心要,无见三世诸佛
三明显,无障一切有情心亦显,呜呼!大萨垛谛听!普作,我已尽作有
情利,我己作利余人不需作,现待余人之法非我教,我本圆满尽作世俗
法,本己尽作故不需见修,本来清净不需护本誓,本来一切皆住菩提地,
持明地与十地不需净,无有勤作本来任运成就故,精勤事业本来不需作,
自然智境于中无念故,觉性智境无需勤修行,大乐法身心识一体故,无
有前后三世之差别,圆满具足时处皆一体,一切一故于我皆圆满,大圆
满义于我皆圆满,见、行、事业,本誓、地、道者,如前所说皆不需勤
修,如是不明而作勤修者,即与超越因果义相违,不能证会无作大乐义
为勤修病无明所执持,是故超越因果大圆满,诸无根者非其境界故,彼
应受行因与果之法”。又云:“大圆满义与无根机者,陷于真正固果乘
之教,我即本来超越此境界,爱乐因果诸无根机者,若为宣说即起增损
故,若为宣说即损于自心,虽六返生毕竟住轮回。”
(五)宣说有所作故即为所诱者:
有作为诱观轮回迷相 勤即为污思苦趣幻轮
以善恶法不能断诸苦 造业定上下漂转轮回
于三有海永无有脱时
于三门之法凡有所作,以不明了觉性之义故,遂为所诱惑。如有前
生先有所作,遂现今世种种迷相,凡有精勤所作皆坏所见觉性之体,而
地狱饿鬼畜生等亦为精勤所作之业所引生,见有轮回,虽作善法,以是
善道天人之业,唯样乐果,彼报若尽,仍入轮回,若作不善,则为三恶
道之业。其苦熟已,于后后世,仍复轮回生死!未免解脱之时。《大鹏
续》云:“以黠慧心,有所为作,不能超三界”。又《普作续》云:
“若不作彼住于无动平等之‘大药(草鸟也)’,以升天趣之因欲尽烦
恼者,欲离生死尘劳毕竟不得寂。”
(六)缚于无作法身之密意者:
若有断绝善与不善业 于法性中合离无有二
此即大密了义之瑜伽 无精勤故达于本初地
受取冥契法身王宫殿
凡于善恶亦不为作,于觉性空明,加太空清净之体中,无动无摇
之瑜伽士,即名受取法身王宫,安住无作本净之本位。《宝聚续》云:
“此无本体之法性无勤而成大希奇”。又《普作续》云;“云何显现唯
是一真如,此中谁亦不能有造作,于彼无修平等之王中,安住无念法身
之密意。”
(七)总摄其义者:
是故已得诸法显现时 执持增益名义之证言
胜劣断取因果作勤等 无法无作如空谁了知
于无有法诸法为所缚
觉性相本,一切所显所说所现之境相、三有、轮回、涅盘、体、道、
果、等。于显现时即为非有所缚,如水中月显现之时,其月实不可得,
觉性空明通彻本空,犹如大虚,无造之体,无染之光,无修本明,应善
了知。《普作续》云:“呜呼!大萨垛!若有欲得自心者,无求即已证
得故,不住无念平等性,无取舍境自然住,无动摇体奋然住,心即如是
之体性,证得一切法真如,如是勿得有造作,除体性外余勿修,有求即
不得佛果,前已尽作于今不需作,前已尽得于今不需得,无念无思安住
于平等,呜呼!大萨垛谛听!往世过去一切诸如来,无离自心转趣求余
法,如是无有能造作,三昧分别亦不修,自心无念得成就,现在及与未
来佛,无念平等得成就。”
(四)今者,能决择一切法无有自性定解之慧以“无有”而楷定
(一)初楷定无有边执者:
楷定无有义之心要者 一切境有轮回诸法中
自性无有超越于有法 现法不灭超越于无法
无有无无超越两边法 无有“二”故亦超非二法
无是无非实义心要中 非此能诠超一切言思
觉性及其体中一切显现之法无自性故,超越于“有”,现法不灭故,
超越于“无”,有无不二者不可得故,超越“两边”,非二亦无有故,超
越非二之名言,即其所显所现之时,住于四边本觉之密意。《觉性本脱
续》云:“四边之垢本觉性”。又《觉性自现续》云:“水行如幻影,
说无有本非,说有亦非是,起‘有’‘无’二故,有思意无念,觉性体
无生,境自性无灭,觉性相无实,觉性果无修。”
(二)宣说“取相”于悲心之处楷定而超过执着者:
如是法性自初即清净 无取无舍诸愚真义者
自现自身爱著常为缚 执取忆想相状各起惑
无而执为我故各迷乱 无方执有方故各起厌
常漂转于轮回各起悲
法性自初无作,无取无舍,愚夫以种种见,蒙真宗眼,于下八乘,
爱著不舍,遂于各各之法,生起我执,而有烦恼,以取相法,迷乱真慧。
执取方分,生起疲厌,漂转二取生死之轮,深可悲愍。《普贤心境续》
云:“诸佛无生自生起,修行佛者汝入迷,菩提无念自安住,作有为善
汝入迷,秘密咒王超文字,执取文字汝入迷。实义心要无生死,执取生
死汝入迷,法身运离诸思维,现种种思汝入迷,报身无杂悉显明.执取
愚痴汝入迷,化身有情随类现,执有情形汝入迷,三身自性无即离,三
身见多汝入迷,见修无别自性一,见修见三汝入迷,诸法即觉性自性,
诸法见心汝入迷,菩提心中无迷障,所执迷漳于何有,本无解脱悉无障,
法身即是远离障,执迷障二各起惑,法身无生自生起,于余求有各迷乱,
无生离思之觉性,以文字显极困难,胜慧无灭自起现,天明愚夫心始乐。”
(三)楷定善恶超越回果者:
自然觉性胜义如杲日 善恶白黑二种云所障
爱著取舍精勤电所烧 降封苦乐迷相之大雨
轮回种子六趣笋所包 呜呼六趣之苦应悲愍
如炎夏时雨电云等皆悉俱有,遂障日轮,积集造作善不善业之云,
取舍精勤之电俱,降封苦乐差别之雨,各各自然智法身义日为见所障,
竟漂转轮回,于悲心处,以通这真实之瑜伽,而得证见。《大鹏续》
:“无修离见之体本无有,治身显明休息缚境相,无方不断边执心无
,意俱增益思择实相缚,本脱离作全体无奋迅,性欲觉受等是通达缚。
无求自然放下要,观待因果之教障觉性”。大阿舍黎和尚(按;汉
神秀弟子)所说,劣慧之心所不能容,于实义中,如是而住,诸下乘
于秘密法心不能纳,遂起谤渎,彼由此过堕恶趣故。《宝聚续》云:
此等文字于声闻独觉众中,虽一字亦不为说,何以故?彼等听闻此经
已,恐惧怖畏而生迷闷,彼于秘咒无有胜解,起邪思惟,由此务异熟,
有情遂受大那洛迦苦,故不应为说,秘密金刚白言:“世尊,声闻等者,
以何因缘,如是生起”。佛言:“声闻独觉者,虽经无量数劫,亦不能
转成诸密宗之器,以慧劣故,譬如于针眼内欲穿匹布,终不能容,永无
通过之时”。又《普作续》云:“自然智慧无因缘,因果不说极秘密。”
(四)教诫楷定因果者:
究竟义之了义之心要 犹如金带藤带等缠缚
法与非法平等1缚心 犹如白黑云聚等为障
善恶二业等为觉性障 是故通达此义瑜伽师
乐欲超出诸善恶因果
于觉性之义中通彻法身,赤裸明觉,无有染污,亦无言诠,出过一
切,犹如日轮,执看法者,一切作为勤修等为障缚,无有差别,白云三
是障,黑云亦是障,金带固可缠缚,藤带亦可缠缚。如《无碍文字续》
云:“金带藤带等缠缚”。《金刚萨垛心境续》云:“一切觉性之法,
应知皆远离,我执分别之心,以如是故,应成一切法无灭,以无灭故成
有所显现,以有所显现故,应成无生,以无生故,应成无来去,以无来
去故,应成无二,以无二故应成边际大解脱,如是一切法应成无分别无
思维,又一切法于明显中应成无动之体也。”
(五)心要义之楷定者:
自然智慧自内而起现 遂自因果愚暗相中觉
善恶云聚悉皆无所有 法界虚空胜义日起现
此即究竟实义之楷定 以十“无有”自性而抉择
超越一切因果乘最胜
自然法身犹如太虚庄严安立,因果之法如黑夜暗自然开觉,善恶之
法犹如云聚自然清净,于法界实义之虚空中起现光明藏日,此即法性,
以十“无有”之自性现前明显故,喻如普通之虚空中起现杲日。《普作
续》云:“一切心要此菩提心者,本来自力自然元成故,依十自性不需
求与修,我之自性譬喻如虚空,虚空本净一切勿勤作,虚空本净一切所
希求,虚空诸事超过诸勤修,如何普作心要菩提心,我者超过一切行境
故,我无所见亦本来无修,如是以后十种自性者,涅盘我所作事非是有,
一切具有因与果之乘,以十自性于我勤修作,欲见我与我之自性者,如
步虚空终复堕于地,行于十种自性终堕落。”
(六)分别本相清净之楷定者:
无相三昧超越修习境 本觉通彻远离于戏论
一切诸法穷尽之楷定 诸法尽此亦穷尽于法
无有尽与不尽悉楷定 无名超越言诠皆断舍
此无依住宗执极广大 法尽越慧瑜伽各可玩
与诸持明之王境界等
觉性法尽赤裸,此即法身本位之密意,一切法之穷尽,法净大本净
界,一切法究竟于此穷尽,此亦谓法名穷尽,超过言诠而得断舍,此即
彻悟之瑜伽师无住解脱之密意,过去未三世诸佛与一切瑜伽师所证悟果
与其一故,远离偏党普皆解脱,自然起现,心慧安乐,欣喜大增,于如
是义无修而证者,如《狮子妙力圆满大本续》云:“修静虑故不见法性
义,本相三昧远离思惟边,离戏法性等虚空边际,所缘等境无执取分别,
远离四边之佛即本觉,超越有无之边即法身,远离等量之佛即唯一,是
非二者无执之法身,超越执念本觉安乐力”。通达此义即起现喜乐者。
《摩尼妙严大续》云:“无得离思大坛城,悟大圆义心各安。”
(七)楷定大空无名者:
不变不迂无为法之界 自然智慧超越勤修界
诸法唯名超越言思界 远离所作善贤体性中
云何所现亦普贤之界 贤界中境空无胜劣
执驭实有空无成迷乱 成立之时无迷与不迷
诸法以大无名而楷定 即是自性大圆满实相
觉性本体无转无变,于中不用勤修,超绝思义,远离所作,无有别
X,即是普贤之自性,于其体中轮回涅盘或胜或劣任如何现,即显现时,
无有实义,但唯是名,若复于此名思择勤惨,即是于不可思义之法性元
本清净中而楷定也。《普贤心境续》云:“无障清净菩提遍布界,障因
无得能障无有灭,无有佛故佛名亦复无,无能取故有情亦复无,无分别
故无无明迷乱,无爱著故分别意亦无,无贪染故习气心亦无,无过去故
未来名亦无,无现在故烦恼名亦无,无胜义故世俗名亦无,无觉性故不
觉名亦无,无有佛故有情名亦无,无所说故能说名亦无。”
(五)今复总结上述一一切者:
如是境有轮涅诸法中 迷与不迷皆无皆断舍
断生死已涅盘无可得 生与无生皆无皆断舍
超越执着生灭有无境 净与不净皆无皆断舍
胜劣取含皆无等超越 于普贤界超越一切法
一切法之体中全无所得,超越迷与不迷,超迷悟故,亦超轮回涅盘
及取或舍,超越生与不生故,亦超起生灭等缘虑执著,超越净与不净故,
亦超胜劣取舍,本体法尽,超绝普贤之密意,位于无有义之心要,一切
如是因果中一切正法一切非法,觉性无实空寂,是以本来平等而楷定也。
《无字续》云:“自然智见非思择境,前无过去,后无未来,今天显现,
无业,无习气,无无明,无心,无意,无般若,无轮回,无涅盘,即觉
连自身亦复非有,正智所现亦复非有,呜呼!自然智中无命者故,超善
恶边,无能作所生故,超越外境内心。”
种种诸法无相觉性体 无有善恶因果清净故
无有精勤如虚空之义 初处思辨宝疏今已说
最胜士夫诸最胜善根 多闻具胜净修诸智者
天与非天得道持明咒 一切胜士海众愿欣悦
实相宝藏论第一金刚处抉择一切法不可言说品释终。
二、实相空藏论第二金刚处抉释一切平等广大无碍品释
今兹宣示第二金刚处,所谓一切法无有偏党,不落边执。此平等之
自性决定唯四、(一)解其枢要,(二)摄其碍难,(二)缚其所系,
(四)楷定宗旨。
(一)解其枢要
(一)初总略宣说者:
如是善悟“无有”实相已 “平等”自性今加抉释者
诸乘胜顶阿底瑜伽教 犹如虚空无有边与中
大中极大普贤广大心 无有障碍大平等自性
觉性空湛明了、无有中边平等无碍法身,阿底瑜伽,普贤广大意密,
犹如虚空,无有偏党,不落边执,言诠不及,超绝思议,故名为大,
如《六界续》云:“无言心性中,离四洲言相,超绝言思境,普贤之所
说”。又《相本解脱续》云:“乘中顶胜阿底瑜伽教,犹如山王为众峰
峦主,大中极大普贤广大心,以自威力映蔽诸余乘,如是觉性自力平等
界,一大界中悟与未得悟,解脱未脱无二大平等。”
(二)宣说平等之体性者:
境界法与无挽菩提心 云何离戏论中不倾动
于此不缘中边离意乐 平等自性安住大无中
一切法本位境相,体性无偏,不堕边执,为体平等,以慧观缘,无
思无取,为道平等,无所希求,无有转变,为果平等,境相于觉性中不
不倾动之法性也。《六聚摧伏续》云:“柒净诸乘得自在,无作以一推
一切,趣边执地余处无,无作一界余不动,离作普贤之界性。”
(三) 宣说能取所取二无偏党犹如虚空之平等者:
境相诸法显现之时分 方分无有实事即平等
自觉性心前后天偏党 云何犹如虚空平等性
过去已灭未来来生起 现在不住即菩提心体
依本无实超越所诠境 自性平等广大虚空界
外境(相分)内心(见分)及二所依之觉性(自证分)三者,其性
平等,一切外境显相,本体主寂,无微尘分,亦无方分实体,三世空净,
为体性平等,境相不灭,不可度量,不可推求即为平等, 心识所现,刹
那无形,自然空寂,即为平等,不灭游戏,种种显现,即为平等,觉性
空明,无有中边,即为平等,一一界普生,境相不断,即为平等,此于本
义佛陀,能所二取清净自体中,外境内心自明自显而有显现,一切境相
为空色,一切心识为自现,觉性自空于自然智中性不出离。《普明续》
云:“无见示见义,依托无有见,无实智了澈,自觉智元成,不属此非
余,各各自觉智,大智之光明,本性即世尊,金刚大持佛,是故体成佛,
境空二取净,住自觉自光,自性净虚室,遍法性义空,法性义空中.自
觉智日朗,无偏党遍照。”
(四)宣说作勤无二之平等者:
无有偏党实义心要中 正见根力轮坛无诵说
地道本誓修行无所得 远离依持极广大平等
法性菩提心中摄集成( )
于觉明体性中,正见,诸根,曼荼罗,真言,地,道,三昧耶等悉
无有故,所有宣说彼等之言词及一切能作所作亦无实义,平等无作清净
密意于实义中超出饶益损恼故,如《普作续》云:“鸣呼!大萨垛!此
我自性极难说,门、见、及与三昧耶,事业、行道与住处,正智、法性
为八种,此即三身五种乘,余乘见行不随顺,门者趣入无求门,见即宣
说无所修,誓句即示无所护,事业即示无所求,道者即是示无所行,处
者即示无所净,正智无思亦无动,法位如如无所治。”
(丑)宣说元成平等本净者:
云何所现一切法 自性无生所加特
无住无灭顿然成 有无缘虑净远离
法性大圆满平等
觉性空湛,所有境相本来无生,如水中月,其所住处,本由无生所
生持故,光明才举,便遍水中,无有灭坏,本相光明,自体清净,而安
住者,是即法性大圆满平等也,境相鱼湛于菩堤心体中元成者,《三世
立断续》云:“总摄为一成一界,法界不生一不生,无生界中生神变,
无有定法无偏私。”
(六)宣说本明大平等者:
觉性胜义菩提场 不见边执离相状
声明量论无挟择 远离表示无常断
无有增减无来去 顿然平等大清净
平等无碍离偏党
觉性本体无有实体相状,故诸方隅构画不能成立,又以远离思义言
说戏论故,声明因明均不得达解,体性平等无可认取,远离诠显,无有
常断增减来去,自此觉性体中,普贤神化无方显现,凡所显现,不出觉
性之体,于普贤佛母之婆伽中生死涅盘境界三有轮转不已,此大明点之
一体平等者,如《普明续》云:“本觉无实本净澈,实体相状本清静,
普贤面遍见千方,母婆伽中乐界转,三界无余大明点。”
(七)自现大平等者:
密意、生、趣、无希求 无碍平等云何现
自现无偏离怠情 能取牢笼不需缚
凡所显现亦于觉性体中以自妙用任运出现如水于波,亦如海中之鱼
踊跃跳踯终不出水,于此不见偏执,任运趣入,即名显现解脱无碍平等
也。《普明续》云:“自然智海中,意分别运行,海中金鱼跃。”又
《三身证会续》云:“云何思维思自体,云何通达悟自体,菩提心本无
思悟,三世佛心离思悟。”
(八)宣说穷尽平等之义者:
平等体中所说之一切 自然出过立破之分际
如虚空体情器自空寂 立破爱嗔本初界中隐
于此无去分别聚无随 无碍觉性体中本平等
是即出离希求能取边 是即拔除二取心中橛
是即尽空逮境轮回城
如太虚中,浮云自现自隐,如是一切法初于真界中生起,后仍于真
界中解脱,如是悟解已一切取舍(立破)爱恶等心与心所,本初生地,
明点本空,解了遮遣故,心中生死错乱,本来清净,是即觉悟要门,乃
本空廓然平等之住处也。《相状本脱续》云:“于一明点遮遣因,断希
求果等虚空,广大等空诸佛心,一明点界无舍得,本地解脱无迷悟。”
(九)后摄义者:
是故外境诸相法 内本心现游戏用
本空平等人尽知 以平等要解诸法
一切法之觉性与觉性之妙用, 二者互不出离,觉性自体,无思,无
言,无有戏轮,是一切法之根源,无有偏党,不堕边执,本来平等,觉
性之妙用,一切外境,相本朗然,以执为我故,前所见为无碍者,犹如
梦现,一切内八聚能取之心识及心所,依大悲而出现,根门不灭,我执
生起,能所二取一切境相,于觉性自相之妙用中起现庄严及变化,此等
一切亦无实义,明显空色,外内悉无所得,于“无有”之法中,本来平
等,自然通达,通彻无断,于本位上而得解脱,如梦幻相。《大鹏续》
云:“本来不堕边执心,轮回恶趣所成境,不实如梦寻香城,妄境能实
此无有。”
《二》今复总摄平等之碍难
(一)初总摄能所二取于普贤体中平等之碍难者:
本觉空明平等正智中 诸法性义总摄其碍难
能取无缚超出所取境 无缘虑法倏然怠堕者
不散乱念穷尽密意者 如空平等无有修未修
此即普贤密意广大界
于境相中凡心所现,与念虑之流布不相随顺,本位觉明赤裸坦然,
而建立色相,是即以普贤实义之密意,摄此大平等无碍之碍难也。《大
鹏续》云:“解脱本净离边圆满成,依何离边二障本明显,离作大界无
修极大障,身语离作境空中间摄。”
(二)总摄坦然于六识身领生碍难者:
空明觉性大界极广大 相性不灭种种皆出现
诸根所见觉了法性显 境相坦然心识所现乐
六识安然正智自现界 通澈无有外内光显故
无修大相应行顿然成
觉性空明体中自然明显无有能取,广大平等,安立彼时外境坦然
本明,六识任运于相分境,执取其相,然境不成,是为平等,无生界中
明显无灭,无外内中之光明即无所修大相应行,如于光净大海起现影像
也。《无字续》云:“大海本净密意者,非是所现非能现,非空亦非有
其空,非明是为大明镜,非沉亦无掉举相,不动不摇不将动,无动不动
离诸动,已作未起待方便,不作收放安立体,无住于中无超出,密秘智
慧如大海,本来顿遍无生界,深广难越大海中,现待未没宝幢顶,无心
心大无修身,胜诸能作无所作,本来无生无修性,现已无转心无修,住
法性空说密意。”
(三)总摄自然放下大平等之碍难者:
心识安乐如士夫无作 无有紧松身心悉坦然
觉性平等如虚空清净 法界体中无即离而住
如老人事累已尽,内心安乐,身语亦乐,心自放下,松脱而住。境
心于无二中而解脱已,觉性空明,法身平等,自然安住。《三身证会续》
云:“菩提心者诸事依,相性不灭种种现,根见所现法性显,境相任运
觉性乐,六身通澈智自现,无障无碍内光明,自觉心镜自现界,自现体
中无动无不动,无修坦住身心内松脱,心识安乐如士夫无作,无紧无松
身心悉坦然。”
(四)宣说密意诚信悟解之分齐者:
空明法性证悟之虚空 印解觉性无碍自平等
能取无缚超一切念思 一切均等密意一界转
所依安乐心乐相混合 外内一味菩提心之体
即见穷尽实相之法性
于外境所现不执计度构画即所取之境清净,于内心所现不以功用断
除即能取之心清净,境心二者无可印证平等平等,倏然宛然,所依本位
之大乐法性与心慧自处之大乐觉性和合为一,是即穷尽实相之法性,决
定安乐之印境,诚信实相之瑜伽师见法尔谛之证行自内起现也,《狮子
妙力圆满续》云:“无取分别自然大乐义,诸佛及见真实之佛子,证悟
冥会决定安乐道,大种助伴起现境清净。”
(五)总摄义理者:
境根作意本生中 自心平等境大乐
能取无缚本光明 无碍平等摄其难
略说于境相上根识起现之时,以有功用执取故,若无缚者,大乐自
显,光明不摇而护持者,是即所谓总摄平等之碍难也。为有缘虑者必有
偏私,故于能取中令得解脱。《大鹏续》云:“三种证会境中游戏灭,
所现不断境心于彼缚。”
《三》令说缚平等之系
(一)此中平等金刚界之本有印证者:
境心能取觉明之虚宝 远离念、思、希、怒之觉性
平等本明缚其所系者 坦然无碍法性金刚步
真如真界平等真智慧 本有普贤意乐自印持
觉性无碍,体如虚空,于中境心所现无生,以金刚缚本来系缚故,
凡境心所现了知皆为党性之妙用游戏,无舍无取,趣入广大解脱,觉性
金刚之缚,既起现已,觉性之中起现觉性,实无其余,此觉性者是即所
谓金刚智日无有隐没之幢顶也。《狮子妙力圆满续》云;“呜呼!自觉
金刚正智遍炽燃,无相本境金刚遍炽然,离炽燃怖金刚大空寂,粗细金
则无垢极炽燃,空湛普遍金刚大宝冠,无边金刚无“灌”自然圆,无边
金刚誓句离守护。”
(二)宣说菩提心之总缚者:
云何种种梦境眠所缚 无实犹如空性之自相
情器净染诸法心所缚 大界心中出现无实事
梦中之境凡所显现系由睡眠所缚无有真实如空性之自相。如是情器
净染所现一切法皆为觉性菩提心所缚,心所现故,无而明现,应知皆是
觉是之化用。《普作续》云:“境界情器所摄之一切,佛与有情所摄之
一切,普成菩提由我所作故,一切菩堤心中无所属,无余所作本来无有
故。一切菩提心中显示故,是即宣说根本义所需。”
(三)平等自缚者:
如虚空界情器遍广大 无有中边平等无障碍
觉性界中境心所显现 外内平等自相空所缚
此即诸法菩提心所缚 平等无偏说离能所取
如器世间广无涯际,六道众生,无量无边,皆由一大虚空之所包缚
如是境界净染诸法不可思议,亦由本净之大觉性本所含缚,觉性无体,
境相空寂,除所现外更无其余,应当了知。《普作续》云:“云何所现
一切法,自心法性本是一,如因果理无能悟,自心真如应观察,即自菩
提体性相”。又云:“大界大心境,不住,一亦无”。本相之法体性空
寂,心性空空,由一种姓成其大空,是谓缚于一界。
(四)觉性远离思议之缚者:
此一切法所缚菩提心 无有偏党大平等所缚
如缚情器广大之虚空 无中无边超越诸言思
一切法觉性所缚,无有光明偏私边执,无碍平等,超绝言思之所缚
故,说为平等清净虚空自性。《普作续》云:“诸法虚空之相性,虚空
相性即真如,三身相性如是住,一切安住真如性,云何境相之诸法,任
何亦无修造业。”
(五)宣说现行觉性之缚者:
离边平等广大之觉性 境界净染诸法不灭现
起现之时心与一切法 是谓无诠法性平等缚
境界情器一切诸法皆自觉性中起现,于觉性中觉了其相而得解脱,
是为觉性所缚,于中法与觉性亦离言诠,而其法性,平等所缚,自然清
净。《普作续》云:“是故境界情器法,虚空之中无不住,菩提心界广
大境,讳众生位诸情器,一切清净之法性,无二远离于增损。”
(六)总摄普贤金刚缚之义者:
无有能越菩提心之印 普贤广大极大本来证
生怙法主上师意乐缚 本觉金刚藏之自印断
不属胜慧具大根机者 非彼等境大密决了义
无有转变金刚顶之缚 自觉光明密意之大界
虽自本有亦常难证悟 德怙法主师恩而得见
是名无碍平等诸法缚
觉性菩提心外无有于法,故无能越心所包缚者。《普作续》云:
“心外无余法”。法性普贤界中一切染净之法不动不播。《六聚摧伏续》
云:“离作普贤体性中,轮回普贤,涅盘贤。”
(七)阿底之了义者:
上师最胜密意之印证 彼之加持有无随转依
《秘密续》云:“内中隐秘起义利,大师金刚心中住,即此义理即
金刚顶之密意,唯胜慧者之所行境非余所堪。《普作续》云:“无量劫
波以前时,现作菩提我深信,具业根机大行者,不护誓句无见修,不求
事业不行道,不净诸地无因果,胜义世俗二种谛,无修无行而观见,发
心对治无而见,现作发心自然见,为而是利故宣说”。密意光明之义超
绝言思,以师恩力而得观见,远离有无二边,性自平等。《普作续》云:
“极速真智离思虑,如诸亲知所献宝。”
《四》楷定宗旨
(一)今复楷定无外内境之平等者:
楷定平等义之心要者 一切外法无生空无体
无住无来去故超言诠 一切内法离现解脱偏
虚空所作相似无所得
于觉性体所现外境一切诸法本无所有,如明显境相之影像本自空无,
一切内法所作如虚空中鸟飞之迹,虽闪现似有,而无能了,自然隐灭,
全无所得故,觉性无生之体,诸识起现不灭,体相自初远离思虑体性。
《灵骨宝炽燃续》云:“依体所现无自性,无言思说法所现,三世平等
法性中,本来一切自安住。”
(二)楷定本空无有因果者:
境心如何自然觉性智 唯名超出言诠离戏论
如空无能作者空之体 无勤无作胜劣善恶出
因来中出无有十自性 厂大均等远离言诠界
法与非法本不受空有 离思无有言说自性者
离慧大圆满法此楷定
犹如境心本无,境相觉性之体如彼虚空,穷尽诸法,超绝心慧,无
善无恶无因无果,出过十自性境,无言无思之平等,无碍平等而得楷定。
《普作续》云:“我即一切菩提藏,秘密要门余非有,出这一切增损故,
一切诸法我楷定,我无之境余无故,无有见修亦楷定,我身于余不护故,
不护誓句亦楷定,我身于余无求故,不求事业亦槽定,我身于余不住故,
不净治地亦楷定,我身本来无障故,是自然智亦楷定,我即无生法性故,
是微细法亦楷定,我身不行余处故,无行趣道亦楷定,佛生境界诸情器,
心要菩提我生故,本来无二亦楷定,自然真智决择故,是大教顶亦楷定。
一切诸法我无故,现作我即普楷定。”
诸法心要菩提心之体 境界染净本相空之色
平等无碍起思境之义 第二处理宝释此已说
三世诸佛护持种姓母 瑜伽成就胜士大海俱
具有极胜善根之士夫 诸空行众于此祈悦乐
实相宝藏论第二金刚处决择一切法无碍大平等品终。
三,实相宝藏论第三金刚处抉择一切法本来元成品释
按:“元成” 二字、或释“顿成”,玄藏法师译为“无功用”、亦
为“任运”──译者注。
今复宣说一切法本来元成,此亦分四,一、解其宗要, 二、摄其碍难,三 ,
缚其所系,四、楷定宗旨。
《一》解其宗要
(一)初说元成如摩尼宝者:
本来元成自性者 全无作者自安住
如现行宝菩提心 为轮涅法现行依
如摩尼宝本来自具万德,觉性菩提心中,体性全无所成,而于妙用
所现之万德上,一切法之“界”或“依”本来元成。《三世一断续》云:
“元成无方无内外,无边觉性广如空,广大法性所化界,上下方隅无周
遍,无生灭摄一明点,一中生乐尽边无,摩尼宝臧无增减。”又《三身
证会续》云:“元成界中一切所生体,身语意密所庄严之轮,功德事业
无方而生起,九乐摩尼珍宝之法界,无有希求一切本元成”。又《普作
续》云:“普遍心藏菩提本心者,本来自体自性元成故,依十自性无需
希求修。”
(二)宣说体相大元成者:
如虚空中境相三有现 菩提心中轮涅不灭现
如种种梦依睡眠起 六趣三界皆自心中现
起现之时诸法觉性体 是即空湛元成大体相
如于虚空中情器显现,轮回涅盘亦于觉性中以不灭之妙用而起现,
如由疫疾内热之力用现有昏乱,自心虽于迷乱中自现轮回之相,即于起
现时见其本相为空湛清净,《三身证会续》云:“元成界中所起一切体,
外内生趣遮现诸色像,无方诸身庄严轮出现,声音语言初中后宣说,无
方诸语庄严轮出现,一切无别胜义体是一,无方诸意庄严轮出现。”
(三)宣说无二元成者:
体与所现起现理趣者 远离一与差异之自性
本来元成觉性门中现 游戏妙用有轮涅二种
净与不净虽各别显现 即于现时一界无胜劣
本体觉性菩提心空湛明显广大元成,本体所现之中有所现法,即一
切境相三有轮回涅盘之法是也,于元成门中而起现已,虽如其胜劣而现,
而于一真界中无有胜劣,超出一异分别,是即所谓自然智也。《三世一断
续》云:“摄集为一虽遍唯一界,唯一无生法界无有生,无生界中所生
诸神变,全不决定全无有偏私”。又《普作续》云:“诸佛三身五智诸
功德,有情生身及与习气等,境界情器所摄诸一切,是即本来菩提心之
体。”
(四)宣说三身大元成者:
于水精中五光不灭现 诸光各各摄持诸颜色
无胜无劣一晶珠妙用 自觉本体犹如水晶珠
彼之空寂法身之自性 明显自耀受用圆满身
体现不灭门中变化身 是即三身于界体元成
如水晶内外所现五光以一体(界)故无有胜劣,觉性空湛如彼水晶
是为法身,其内五光即觉性之明显分是为报身,如自晶体能显现外事而
无所现,此现门不灭分即是化身,所依之三身以一体故,于实义中无有
胜劣,此中起现之色身乃于所调伏者中显现,法身亦无胜劣即菩提心及
其妙用所现,皆是一觉性之变化故。《普作续》云:“普作!我即三身
体,无思平等性中住,即是离戏法身体,自性所起生神变,即随欲生之
报身,随悲生作众生利,是即化身之体性”。又《普明续》云:“如玻
璃体自性本清净,无垢通澈清净即法身,地水火风虚空之所现,无证悟
慧相壮所显现,境无自性真智极光显,譬如虚空显现彩虹色,虚空无边
显现似有边,住虚空中如空无分别,法性法身无别虚空中,自现自显自
明真智耀,现似有方无灭而明显,显中无念即是智法身,自体自现报身
本成佛,悲心化身二边皆清净。”
(五)宣说一切元成菩提心者;
此中起现所依境相时 清净三身如来之本相
不净情器一切境相中 自体空湛明显为三种
法身报身化身之游戏 游戏妙用体境身三者
本相元成于余无希求 此等区别皆善了知已
轮涅诸法元成三种身 皆应悟为菩提心之体
一切法说为元成三身之自性,体(本)元成自体三身,无间说为一
体,于彼体中起现情器轮回涅盘之相,体相三身游戏起现二所摄故,说
元成三身为一也,于游戏中其清净者则如来法身现五种姓报身,于是有
种种化身起现,共为三身,其不净者则为轮回之身语意三种,而与化身
报身法身一切所现空寂元成摄于一界,无有胜劣。是谓一切皆是元成真
界之庄严及游戏也。《六聚摧伏续》云:“心性元成无变虚空界,游戏
无定悲心神变界,一切不属真界庄严者,于他为碍之境无边方。”
(六)宣说一切是菩提心者;
三世如来三身与五智 三界有情身语意二业
身与烦恼境界一切法 除菩提心以外无其余
譬如黄金其体虽一,以作佛像则赞希有,以作严饰环钏则为美好,
以作含藏之器则容污秽,而其体性唯是一黄金界,清净为佛,不净为众
生,所谓业与习气云何显现,亦唯于心之分位各别立名而已,而菩提心
及其作用唯是一界故,于菩提心中全无胜劣可得。《普作续》云:“佛
与有情诸业与习气,除菩提心其外元余法。”
(七)宣说一切元成之库藏者:
元成界中一切所生体 外内生趣色像遍显现
无方胜身庄严轮出现 声音语言初中后宣说
无方胜语庄严轮出现 心识真智悟与未证悟
无方胜意庄严轮出现 功德事业无方而生起
可欲摩尼珍宝法之界 无有希求一切自生起
是名自然真智本元成
觉性之体与其相中境界轮回涅盘之法自然显现本无希求而自起现,
诸佛之身语意三密及功德事业中有情之身语意三业及能作所作自然现有,
起现为庄严之轮,是名于一中现行元成之珍宝也。于大清净本体中有六
起现道理,生起二门八法,本体自相显现生趣情器轮回涅盘之妙用与功
德。《宝聚续》云:“元成假立无决定,能现生起入种法,彼之现法无
碍故,犹如悲心起现理,一切有情救怙处,境相自显不灭中,五光能照
之法现,智之相分无灭故,即子真智清净门,境相无灭如道现,本相诸
身尽圆故,诸法如身而显现,能知之体唯是一,犹如无二而起现,即彼
本地无住故,边际大解脱之境,无定元成体中现,觉性通彻一圆故,清
净真智之门中,与其体性不可分,生起道理无灭故,于诸有情所生处,
犹如不净轮回门,能遍相分中起现,此普能现八种现,生起道理自起现,
是名元成之境相,珍宝道理于此显。”
(八)宣说元成(任运)无有勤修者:
种种诸法本元成就体 菩提心者本元成就故
三身无求自具自本有 因果善恶精勤不需故
是名自安立无作瑜伽 无有取舍作勤元成界
本尽法中勤行不应作
觉性体中本来万德成就,于今不需精进勤行,此中无有善恶因果故
不需现待取舍勤作,若有所作决定不成而自然智无从转起,故于自然安
立(放下)大穷尽法应善悟解。《普作续》云:“过去境中不现待,因
中无修果不欲,此无欲求之意乐,自性元成就中转,本来即是无需作,
诸义如何无倾动,如何此中不需修,诸法自性元成故,三世诸佛已成就,
勤修之教不授与,能求所求三摩地,不成三摩地大病”。又云:“普作,
我诸所作本已办,今昔应作教不说,诸轮(轮回)勤行病将尽,无自然
智过中转,真如性中造(造作)过转,依妄真谛为所染,非勤无作实不
修。”
(九)宣说无作之元成者:
三世一切诸佛之菩提 自然安立大乐元成就
因果劣根不依止此法 现待无作如虚空自性
觉性实义之佛,广大元成,性自安立,不为修造所染,于本位上得
见,勤行观修反不成就。《普作续》云:“前代过去诸佛,自心于余不
求修,依此不受能造作,不修分别三摩地,自心无念即成就,今世此后行
未来,依无思虑平等修”。一切因果之法乃引导劣根愚夫之教,配诸小
慧倒见者,非以配属极胜根机诸瑜伽士也。如拂树木不出摩尼宝珠,虽
于因果勤作职舍亦不堪成佛故。《普作续》云:“是故超绝固果之大园
非是诸无根机之行境,因与果法乃彼所应行”。又云:“诸无事业小根
机,不悟无隐明显说,因果勤行毒所持,如有欲求摩尼宝,拂拭树木终
不得,善业及根极瑜伽,正见、誓句、业道取,发心、因、果、修、治
无、胜义世俗二不见,彼即为见心自性,如是能作所需利。”
(十)宣说以是本元成故,今世不需修行者:
如如性中今不需修行 如本无修此广大元成
生起趣入心慧希求断 无求元成真界应了知
如日轮起,不需修习光明,觉性起时,法身即已成就,不需以精进
趣勤随后修行,《普作续》云:“无住无思全无有所需,无念平等之境
自然住,本来成办趣勤心不起,此大乐中于何安住者,一切诸法心要此
转成。”
(十一)元成超绝希求畏惧三身心要总摄其义者:
云何所现一切之诸法 本体自性悲愍三修治
法身报身化身之游戏 轮涅三身菩提心之界
无造广大平等元成故 轮回无断涅盘无所成
增损皆寂住实义心要 此即诸法菩提心之体
是为解释本元成宗要
境相三有轮回涅盘一切诸法本体空寂,自性明显,悲心种种现化,
三身本明住于大元成中,觉性之体、性、悲、三者即所依之三身住于元
成故,轮回无有自相,故不得所断;涅盘无边际可求,故不得所取;轮
回涅盘于觉性本体中皆平等者,是即于元成实义之密意中解释一切法之
宗要也。《应成续》云:“住于最初体,自性,及悲愍心为三种”。又
《普作续》云:“普作!菩提乃我自性中,无求自性是元成,诸佛心要
此三身,我之自性无作得法身,我之本体无作受用圆,我悲现行即化身,
为三,有求即非所说所得果”。自性空寂本体明显者,即是辨别实际与
其心要之时,本体空寂自性明显者,即是分说真界与真界之心要也,于
实义中空湛者即是法身,明显者即是报身,起现道?/T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