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ctime()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4 16:18:02), 站内信件
|
出处:《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林世敏 著
(厦门南普陀寺佛经赠送处印赠 1995.12) 书号:5203
第六 佛教不只是空谈玄理的
当听到有人叹息说:“并不是我不去研究佛理,也不是说佛力不
好,只是它太繁复、太高深了。”
言下之意好象怪佛经大多了,也太深了。
有一个朋友就曾经对我说:“为什么佛教不学基督教,只提出一
本简明扼要的圣经来?”
其实这个问题问得大幼稚,也大肤浅了。我当时反问他说:“人
生宇宙的现象是简单的呢?还是复杂的?”
我说:“佛法是探求宇宙人生的真象的。因为宇宙人生的现象太
复杂了,所以不能三言二语他讲清楚;也因为宇宙人生的道理不容易
被了解,所以解释它的佛法就显得高深了。”
同时,佛法是讲给众生听的,众生是无边的,众生的根器(智慧)
也不同,有高有下,有智有愚,所以说法就不能执一不变,同样一件
道理可能主要由不同的角度去阐释解说。
这里仅举坐禅为例。坐禅的方法很多,可依专注、观想、调息、
念诵、运动、心性等等而行。无论你依照那一个方法,都可以达到“
明心见性,转达成智”的觉悟境界。
例如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大师,他是一个不识字的和尚,
但却能指出五祖门下的第一大弟子神秀所定的偈语:“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尚未得道,批评他只是登
门而来人室;而托人写下(因他不识字。)那千古不朽的偈语:“菩
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赢得了禅宗
五祖的赏识,把象征继承禅法的衣钵传给了他。
我们只要看过“六祖坛经”之后(这本书钱穆居士曾作过公开演
讲。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看它),都会对六主的真知的见,佩服得
五体投地的,因为他讲的这些道理和佛所说的竟然是平等如一,毫无
差错。
以下是有关惠能大师的一段公案(故事):
有两个和尚看见讲堂外的长幡,被风吹得飘来飘去。
于是他们的争辩开始了:
“是风在动。”
“不,是幡在动,你怎么说是风在动呢?”
“没有风在吹,幡又怎会动?”
这时惠能听到了,他对两个和尚说:
“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自己的心在动呀!”(原
文是“仁者心动。)
还有一位是清末民初,诗僧八指头陀(头陀是苦行僧,意即修苦
行的和尚)、他原来是有十只指的,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和求道的决
心,就在佛前把两只指头烧掉了。
八指头陀本来不会做诗,他连识得的字都有限,可是一旦静坐习
定觉悟了之后,有一次,他到洞庭湖去会见朋友,第一次提笔就写下
了:“洞庭波送一僧来”的句子,语惊四座,从此,做诗如有神助,
信手拈来,不着痕迹。 读者们一定去过阳明山吧?在观日台上就刻有八指头陀的诗:“
满天星斗樽前落,无边河山足底生。”这是何等气概,何等豪迈,岂
像是一个识字不多的和尚写的?(樽是酒杯的意思。其他还有许多高
僧,也是起初连个斗大的字都不识,到后来禅定功深,一旦豁然开悟,
讲经说法,头头是道。不用说,世间技艺如诗词书画,也都超然出尘,
自成一格,因限篇幅不多作介绍了。
以上介绍的是“禅宗”的修行可以实证,就是单念阿弥陀佛的“
净土宗”修行者,也能得到正果的。(佛教依修行方法不同而有不同
派别叫做“宗”。)如二十年前在台北逝世,经五年封缸而肉身不坏
(即尸体不腐烂),现在装金成佛像,安奉在台北汐止的慈航大师,
他是念佛修净土宗的,就是一个例子,(惠能大师也是肉身不坏,且
栩栩如生,现存在广州。)
又如印光大师,以及弘一大师(即音乐家李叔同)等,他们都是
持名念佛,而死后烧得的舍利,竟有两、三千颗,(舍利又名坚固子,
佛教修行都努力修行之后,遗体火化即能拾得。)我还看到屏东东山
寺圆融尼师,楠梓慈云寺眼净和尚,以及章嘉师的舍利,五光十色,
晶莹透剔。这些就是修行可以证果的说明。
-- ※ 修改:.actime 于 Jan 11 13:34:54 修改本文.[FROM: 202.101.119.98]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202.101.119.1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