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erk(如空)
整理人: jaja(2003-01-07 22:46:08), 站内信件
|
你好,平壤!(十八)
下午近三点多钟,我们返回到平壤,在经过了千里马大街后,我们来到了少年宫广场,下了车,我们看到有少先队员在迎接我们,看来我们还是来的早的。这个少先队员估计也就十三、四岁,比较瘦小,而且看来组织能力很强,她是给我们做导游的。平壤少年宫是一个比较宏伟的建筑,有十万多平方米,可以说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我们很难达到那样的水平。宽敞的大厅,装饰虽很一般,但在扑素中透着灵气。内急去了次WC,这一点很可以体现在外表的繁荣下的经济的落后,冲水式厕所气味并不好,看来这里的水也是比较节约的,所以厕所的卫生并不理想。
女孩先带我们参观了课外活动,有一个组是书画组,一个孩子正在用汉字写着“中朝友好”的条幅,并向游客展示。其他的孩子有的正在临摩石膏象,一些在画素描,另一些则在上没彩。美术小组这屋看来还是比较静的,没有孩子打闹。接下来我们又看了钢琴组,一些孩子正在练琴,他们弹的都不错,看来下了很大的功夫的。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内微机也不少,不过好象这些同学编程的热情并不是很高,看起来象是很专注,实际从我看来是做一些样子给老师看的。我看他们用的是C+语言,程序也很简单,机器的型号是我没见过的。
从楼上下来,我们又来到一个歌舞小组,这个小组一色的小女孩,与给我们做导游的少先队员差不太多,其中我们注意到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给我们表演了表演唱,虽然我们听不懂歌词,但是却感受出来欢快和幸福。唱完后,我们给予了很热烈的掌声,并把我们带的糖果给了她们很多,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带的这些主要是赠送给她们的,但是导游都已经再三强调,不能用扔的方式,那样施舍样的给予是对对方的不尊重,我们切记此条,把东西放在了靠门口的桌上了。临近的另一个屋子是搞器乐的小乐队,大多是民族乐器,孩子的年龄也比演唱的小组小,但技艺点也不差,同样在听完他们的演奏后,我们又留下了一些粮果以示友好。
演出开始前,我们在大厅中等着一些游客的集合,这期间,我们和小女孩交谈,当然我们是不会用朝语,只能用英语,问问她的名字和年纪,看来我们猜的不错,她十三岁,他的英语也可以,不打锛,看来她也是接待外国人比较多了,不很憷的。不一会,人齐了,我们就进入了少年宫剧场,这个剧场比较大,估计有近三千个座位,视线不错,舞台前还有正规的乐池,是一个国际标准化的剧场。演出开始了,其中有我们在活动小组中看到的表演唱和器乐合奏,舞台也有关较多的变换,其中移动舞台还是比较先进的,器乐合奏不用把乐器搬上搬下的。给我们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一个独唱,那首歌是我们过去七十年代的时候经常唱的朝鲜歌曲,另一个是独舞,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因为打扮来看是以朝鲜族男孩的装束为主的,不知是女孩表演的还是男孩表演的,非常的活泼、天真,把可爱与幸福通过舞蹈充分的结合起来,这个舞蹈完成后,观众的掌声非常热烈,确实从表演和编排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演出在少年宫全体小演员们的合唱声中结束,舞台的背景上出现了少先队员与金正日在一起的合影,这些肯定会让这些表演的孩子们非常投入的表演的,而我们这些旅游者,都给与了这场演出真诚的掌声。走出少年宫大门前,我看到有卖少年宫演出的VCD,看来平壤虽然电视节目少,但是VCD不是有技术的,不过从电视上看,这些VCD的刻录效果并非理想,不过那种气氛还是不错的。我买了一盘,价格是六十大元,虽然贵些,但看孩子们表演的水平不是值的。从少年宫卖光盘的情况我们完全有理由对这个还处于封闭式的计划经济国家的一些方面所表现的市场性给予明确的判断性结论。
出了少年宫,太阳还剩下一抹余辉,放眼一望,这里有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只不过并不是很集中,但是很壮观,主要是其楼群庞大,据金导介绍,三座楼(式样基本一样)住户达到十二万多户,这要国内可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举起相机,把这夕阳下的平壤高楼收入我的镜头,如果不给你指出来,你肯定无法肯定,这就是一个现在处于经济贫困中的国家首都平壤的建筑。
20030107
---- 评是非得失,论成败兴衰。
【评论空间】
特约评论员——如空(yerk)
编号:007
【评论周刊】第四期已经出刊,请大家点击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