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佛教>>佛教经文>>心经略说>>心经略说(3)

主题:心经略说(3)
发信人: KGB()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4 16:13:25), 站内信件
  这十二个名为十二入(或十二处),也就

是前面的五蕴。因众生根器不同,乃有侧重点

不同的种种方式的说法。眼耳鼻舌身是色蕴,

意就是受想行识四蕴,这六样称为六根,色声

香味触法,眼睛所对的是色,耳所对的是声,

鼻所对是香,舌所对是味,身所对是触,风一

来,吹到身上很凉快,是一种触觉。前五个眼

耳鼻舌身,这是属於身的,还有属於心的,意

是第六个,这六根代表我们身内的。外境就色

声香味触法称为六尘。「法」字是一切事物,

有形的、无形的、道理、概念、抽象的、具体

的,一切一切都可以称之为法。在此是指我们

不见、不闻、无香、无味、无触时,自己内心

所缘的境界。这些境界实际是前五尘留落的影

子。例如去年曾上泰山观日出,此时回忆旧时

的景象,心中所念只是旧时泰山日出的影像,

这就是法尘。就是我们意的对象,属於外境的

是色声香味触法。前面说了五蕴皆空,第一个

是色蕴空,色空,所以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

触都空了。前五尘都空,它们的影子法尘当然

也就空了。再有,五蕴受想行识都空了,那当

然我们的意也就空了。所以「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加六尘,这两个是

相对的,互相起一些联系,这十二样东西称为

十二入,十二入皆空。

  这句话代表十八界皆是真空。界是界限,

区别,种类。例如可把人区别为政界,军界,

商界,教育界等。十八界的界正是此意。眼等

六根成六界,色等六尘又成六界,眼识到意识

是六识,又成六界,共成十八界。其中能取是

六根,所取是六尘,根尘和合发起六识。例如

一个设备,手能触及机体,启动开关,眼能看

到屏上的形像色彩,耳能听到语言音乐,意根

生意识能起综合作用,而认识这是一部彩色电

视机。所以依眼根而能了别色尘的是眼识,依

耳根而能了别声尘者是耳识┅依身根了别触尘

的是身识,依意根而能了别法尘的是意识。一

般称眼到身是前五识,意识是第六识。眼看见

色,内有镜头,外有要照的对象。人是活物,

还有识的作用,不是简单的照相机,这是眼识

。耳朵听见声,耳和声,耳是根,声是尘,能

了别的还有一个耳识。所以六根六尘再六个识

就称为十八界。(十八界是∶眼界、耳界、鼻

界、舌界、身界、意界、色界、声界、香界、

味界、触界、法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

、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

  经中指出∶「无眼耳鼻舌身意」,内无六

根。「无色声和味触法」,外无六尘。「十二

入」都无了。因为根尘都没有,识又从何发生

呢?所以十八界也空。就是把有关「人我」的

五蕴、十二入、十八界这些东西让你理解了,

这些都是空。你不外乎内有六根,外有六尘,

再加上你识的作用,总之这一切过去我们都认

为这个是我,是真实的,「心经」告诉你这一

切皆无。在真实的法性中,这一切都是虚妄所

显之相。如水上之波,正波动时,波整体是水

,即是真空,所以说都无。让你破除人我。(

第六识是分别一切的。什麽是善,什麽是恶;

什麽是好,什麽是坏;什縻是是,什麽是非;

什麽是美,什麽是丑。第七识(末那识)是执

我,老执著一个我。这就是说∶我们之所以成

为一个我,想保持自己,种种思想一来,都有

个我,不知不觉都从我字出发,这就是第七识

的作用。第八识称为藏识,叫作阿赖耶识,一

切档案都贮存在里面。眼耳鼻舌身相当於摄像

机的镜头,把在外的东西摄收进来,从第六识

第七识传达到第八识,即阿赖耶识。这一切都

贮存了,也就是种子,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

,它是真正代表你的,所以去後来先。死的时

候,身体都坏了,眼耳鼻舌身都没有作用了,

第六识也就不行了,第七识也不行了,还有第

八识最後从身体离开,这人就是真的死。我们

不说灵魂,我们说第八识。我们佛教没有断见

,也没有常见。所以就高於其他一切的宗教和

科学。阿赖耶识是档案室,大家现在听我说的

许多话,脑子里增加了许多新的档案,档案里

增加了新材料跟刚才不一样了,你跟刚才是相

似,不是刚才那个我了。天天增加新的东西,

所以是相似相续。它因为相似,所以不是常,

不是老不变。但它又相续,所以就不断。不断

不常、相似相续是阿赖耶识,即八识。现在只

谈前六识。)

  上面的五蕴、十二入、十八界都无,破人

我执,叫做为凡人法。从「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起,破法我执,叫做为圣人法。从无明到老

死叫做十二因缘,是缘觉主要所修之法。其内

容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

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

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十二因缘,

互相依赖而有,有此法才有彼法。经云∶「此

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说明了从因缘而起

的法则,例如「老死」,为什麽有老死?就是

因为有生,有生就必然有老死。推到源头则是

由於无明,正是由於无明,生死不已。要破除

这十二因缘,只要其中一处灭,就一切都灭。

这是缘觉的法执,也叫做法我,破此法我,故

说十二因缘皆空∶《金刚经》说得很好∶「知

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大家要知道,佛说的一切法,就是拿船做比喻

,因为你要渡河,没有船不行,所以佛告诉你

这些法。但是上了岸还要这些船做什麽?所以

「渡河需用筏,登岸不需舟」。

  十二因缘又名十二支。「无无明亦无无明

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是教导我们

,破除十二因缘的法执,十二因缘相互联系,

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也是包括我们怎麽出

轮回的办法。轮回不已就因这十二件事情相续

不已,所以要修行,断这十二因缘。「无明」

浅说很容易理解,就是糊涂愚痴、障碍你明白

真理。深一点说,不了达真如一相,妄生分别

执著,就成了无明。无明是我们生死的根本,

愚痴是最大的障碍。无明就糊涂,糊涂後就颠

倒,颠倒就会造业,造业就是行。第二个是「

行」。以上就是过去生中,我们所作的因。过

去生中,我们一直是糊涂造业,驱使阿赖耶识

堕入母胎,一念看见父母的情况,一动淫念就

跑到胎里去了。这就是今生生命的开始,这是

「识」。在胎里慢慢长大,还不能形成一个人

,这是在胎中身心渐发育之位,已有受想行识

等名字,这是心法,所以叫做「名」。还有眼

等,这是色法,所以全名是「名色」。第五「

六入」,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都慢慢成长起

来了,就是快出胎之位,叫做「六入」。第六

「触」,出了胎之後,便与六尘相接触,在两

三岁的时候,对外界的事物只是接触而已,他

没有什麽思维和领略。再大一点,到了六、七

岁就能领略一点,也会说话了,很多事情都知

道了。第七「受」,六、七岁便对事物有苦乐

的感受。(三)至(七)这一段就是今生的开始,

是我们从过去生中所得的果,是前生决定的。

所以小孩有的聪明;有的不聪明,有的听话,

有的不听话,这一切由於过去所造的业,通过

识而带来的。第八「爱」,既能领受,便贪爱

种种美妙事物。十四、五岁的时候就有强盛的

爱欲之心。於是今生又迷惑了。第九「取」,

成年之後,对所爱之境贪求不息执著追取。不

仅仅爱而已,必要得到就是取。爱和取是现在

我们所生的迷惑,为什麽你要喜欢这些?本来

是空,这是错觉,你偏偏要喜欢,本来是不垢

不净,你偏认为他清净美好。妄生分别,妄自

取著,爱和取就是现在的迷惑。底下第十就是

「有」,由於有爱有取的烦恼,做种种的业,

定招有当来的果报。(八)(九)(十)三支是现在

所做之因,要招来生之果。(十一)「生」,既

造种种之因,来生定又於六道四生之中受生。

(十二)「老死」,出生之後当然还是要老死,

这二支就是来生的果。这十二因缘修的时候,

你从某个地方一截断,你或从爱取断,或从无

明照破,让它不是这样相续不已,使这种东西

不是老按这种规律支配你,那麽你就出离生死

了。缘觉修的法就是如此,确实可以了生死,

可以成为辟支佛,是小乘的极果。若是大乘菩

萨就能了达十二因缘,三世循环、一切境界、

因果名目都是水上之波,如梦如幻,故曰∶「

无无明」乃至「无老死」。举出首尾二支,则

其中十支皆可概括。经中又说∶「亦无无明尽

」,乃至「亦无老死尽」,是破法执,本无无

明,再说尽或不尽都成戏论。「乃至」两字同

样是带过其中十支。

  再者,进一步体会「无无明」的深义,在

佛将入涅盘的时候,入种种境界,入种种禅定

,入种种空间去找这个无明,找无明找不到,

於是说无明不可得。无明要是不可得,无明都

没有实性,无明就没有了,这是《涅盘经》中

,世尊,大悲慈父给我们的最宝贵的开示。入

种种禅定,种种境界所得的结论,就是佛找无

明实性不可得。「无无明」,所以这是顿法的

关键。你要对这个问题体会很深,根本没有无

明,你又本来成佛,你跟佛还有多少距离?所

以是有顿(刹那成就)、有渐(须三大阿僧只

劫),就看你自己的根器,你能信多少。大家

想想是不是。释迦牟尼佛告诉大家具有如来智

慧德相,但是因为无明,就因为妄想执著成为

众生。但是无明实性找不到,譬如是做梦,梦

见老虎吃你了,或者跟一个美女谈恋爱,这种

种惊吓,种种欢喜,梦一醒全没有了。所以只

要醒醒,梦就完了,不须把老虎赶掉,请大家

捉老虎,用不著呵。日本有个笑话很好玩,一

个人愚痴,他做梦(日本人很喜欢喝酒),梦

中得到一瓶很好的酒,他马上要吃酒,酒很好

,要烫了吃才好,於是叫他的老婆给烫一烫。

就在叫老婆烫酒的时候,他忽然间醒了,醒了

一想是个梦,很遗憾,酒没吃成,早知道如此

不烫就吃就好了。哈哈┅┅很可笑,众生就是

这样。实在是做梦,这一切都是空的。梦中有

老虎,根本不存在,大梦一醒,原来自己安卧

在席梦思的床上。一切现成,本来是佛。所以

永明大师说∶世尊涅盘时关於无明不可得的开

示,众生应拿骨头做笔,皮做纸,血当墨来书

写报恩。大乘经中说∶菩萨要断尽四十二品无

明,方才究竟成佛。为什麽此处又说「无无明

」?这可用一个比方来说明。水(喻佛)与冰

(喻众生)都是氢二氧一,毫无分别,可是水

无碍,放在任何形式的容器中都能适应。冰就

有碍,处处都不能适应,原因只在水已凝结成

冰。毛病只在凝结(结字很巧,恰恰就是结缚

的结字),於是就有碍了,可是请你找出这个

「凝结」是什麽?不可得。「凝结」譬喻无明

,众生因有无明就有凝了。可是无明不可得。

  苦集灭道叫做四谛法。含义是知苦、断集

、慕灭、修道。这个话又是倒装的。因为有集

才有苦,修道才能灭。人生是苦,真实不虚,

就称为苦谛。一切可以招引苦果的种种恶因,

例如无明,爱见等烦恼叫做集谛。一切苦恼永

远消灭叫灭谛。一切圣道(道即道路与方法)


--
     寻梦的男子  从不放弃等待
     学会将寂寞锁在心里
     夜夜伴着不同的梦  成了相思的俘虏

     在梦的最深处  与久别的记忆重逢               
     因为相信爱  相信梦想                  KGB

※ 来源:·Netease BBS bbs.nease.net·[FROM: 202.96.184.177]

[关闭][返回]